《路旁的橡树》教学评价

举报
资源描述
《路旁的橡树》之听课反思执笔:姜 玮今天有幸在三(2)班聆听了小兰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一篇课文《路旁的橡树》 。本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从《翠鸟》 、《燕子专列》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建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去领悟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路旁的橡树》讲的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为了守护路旁的橡树舍弃最初的计划最终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故事。其实这篇课文在我担任三年级语文老师的时候也执教过,今天第一次欣赏别的老师的风采,更有一番想法涌上心头。个人觉得教学评价技能是一项很复杂的技能,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人与事、空间与时间的把握以及教学效果及成果的一种评价。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教学的成效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动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课堂管理的控制以及师生关系的维护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真要让我以专家的眼光和口吻从这些方面一一谈及,还真是有些做不到,我只是以同行的眼光,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以我自身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本片课文的教学目标该确认为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高尚品质。从他们的活动中获得启示,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我觉得小兰老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以及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中可以感受出教学目标是有落实到实处的。小兰老师带领孩子们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温故导入法”导入本文,为孩子们架桥铺路,联系了新旧课文内容,又很自然地揭示了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值得肯定。紧接着以“这是一株高大、挺拔、粗壮的橡树”为出发点,通过朗读、说话、想象等教学形式带领孩子们去领悟作为一株橡树对深扎在这片土地的强烈渴望,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积累,得到了上扬,紧接着带领孩子们走进建筑师和工人的内心,感受他们当时那种两难、纠结、犹豫、不舍等情感。最后情感的天枰发生了倾斜,为了守卫这株橡树,他们把楔子打进了距离橡树 100米的地面。最终设想中笔直、宽敞的马路其中的一段变成了马蹄型,或者在很多人眼里,公路变得不够笔直,不够漂亮,但是人人都称赞修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故事的结局显得特别的感人、美好,难怪人人都说都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故事都给人以真的感受,善的体会,美的启发。小兰老师最后让孩子们创作环保标语为拓展练习,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孩子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纵观本节课,觉得孩子说得还是不够多,对于建筑师和工人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决定应该可以再深入挖掘,让孩子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建筑师和工作们的内心,细细品味他们的情感。例如开篇以橡树和马蹄形公路的板画导入,额开口提问:“孩子们,你们在黑板上看见什么?”孩子们这时会很感兴趣的把看到的画面描述下来,老师紧接着提问:“想知道这条马蹄形的马路和这株挺拔的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第 8 课——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板话导入法既揭示了课题,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对于接下来的授课会有一定的帮助。紧接着以“这是一株高大、挺拔、笔直的橡树”为切入点,一边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朗读和说话中感受橡树的挺拔和高大,激发孩子们对于自然生命的敬畏和爱惜,一边让孩子们练习建筑师和工人的对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 ”“可是橡树叶不可以砍”在这样的双趋冲突、两难抉择中建筑师和工人最终选择保留橡树,在橡树的 100 米处打下了楔子……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的教学评价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总一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教师绝对把必要把这些思想和意识传递给学生。可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保是否该与经济共建设共发展呢?一条笔直的马路成本可能是 500W,但是一条马蹄形的马路造价可能就要高到 700W,难道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保护橡树是对的,把马路修马蹄形就是高尚的体现。 ”这样的思维中吗?在修建马路和保护橡树中间是否也有平衡点呢?我们是否可以给孩子点拨点拨,或许孩子们会给我们更惊喜的答案。例如马路依然修建成笔直的,因为这样更经济、更高效,更安全;橡树可以小心拔起再栽别的地方去,或许还可以给这株橡树着很多的同伴呢。好吧,亲爱的苏霍姆林斯基大导师,小女子的思想是不是太俗,太不美好了?千万别来找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