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387396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人:戴胜存 审题人:陈蓉 时量:90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共 30小题,每题 2分,共 60分)图 1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 纬度地带分异 B经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 34 题。3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

2、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4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据此,读图回答 56 题。浏阳一中 2014 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文科地理高考资源网5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6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宗教中心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开阔平坦 河流交汇处A B C D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

3、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 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 1999年以来,已后退了近 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 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据此完成 78 题。7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8为了抵制冰川消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 910 题。9.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下水位

4、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10.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读“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回答 1112 题。1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 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 x方向热量增加C.沿 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 Y方向纬度增加12.D范围沿着 Y轴方向自然景观类型更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

5、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交通便捷。据此回答 1314 题。1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前冲积扇 C.盆地中部 D.山谷地带1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D.土壤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 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 年达近 11年来的最大值。而 2004年之前的近 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读“青海湖流域图”,完成 1516 题。15.200

6、4年之前的近 30年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 B.荒漠化面积扩大C.河流流域面积缩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小16.推断 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川融化 B.生态保护和改善C.沿岸工农业用水大量减少 D.大面积退耕还湖下图是“中国某地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 ,读图回答 1718 题。17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18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7、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 8为江苏省 2000年和 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 1920 题。 19.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0.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 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 岁以上人

8、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 B. C. D.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椐此完成 2124 题。2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2.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23.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乙国已进

9、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24、目前,人口年龄构成与甲国相类似的是( )A欧洲 B北美 C亚洲南部 D澳大利亚下表是我国某省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 2526题。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女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2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 B、 C、 D、2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

10、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 2728 题。1982 年 1990年 2000年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014 岁(%) 35.27 14.63 8.51564 岁(%) 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27.该城市自 1982年至 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8.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

11、沈阳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 年,清朝的人口为 4.3亿。当时有学者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 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 2930 题。29.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3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

12、地区脱贫致富二、非选择题(共 4个小题,共 40分)31(10 分)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修建 B镇到 A镇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的是_,理由是_ (4 分)(2)修建 B镇到 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 C镇的原因是。(2 分)(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 _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 ”画出。(4 分)32、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段降水资料图” ,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洪涝灾害是 D 河段突出的自然灾害,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段洪灾多发的原因?(4 分)(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

13、 (6 分)33、根据下面材料回答。 (10 分)材料一: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人们谈及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开放相联系。其实, “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材料二:甲图“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乙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1)据图可知,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2 分)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2)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人口达 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图示,该省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