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34732 上传时间:2017-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癌探析【关键词】 肺癌;活血化瘀法肺癌属中医学“肺积” 、 “息贲”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是全身为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为娇脏, 喜润恶燥。 医门补要指出:“表邪遏伏于肺,失于宣散, 并嗜烟酒,火毒上熏, 久郁热炽,烁腐肺叶,则出秽气,如臭蛋逼人 ,虽迁延 ,终不治。 ”肺脏癌瘤为患, 最易阻滞气血,导致瘀血内生。兼素多瘀滞之体,病后瘀证渐加重。或手术切除中,术后瘀血停留。或放化疗引起热毒伤血,血液停滞。故多数患者临床可见瘀证。若运用活血化瘀法得当,往往可收桴鼓之效。笔者现阐述如下, 以为引玉之砖。1 瘀自内生, 痰气交织经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孙络外

2、溢,则经有留血。 ”肺癌患者瘀之形成是由于肺气不宣,气机停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运迟缓,或痰浊阻于体内, 形成瘀积,按之有痞块, 固定不移。而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输布全身。经曰:“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类经指出:“精淫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 故为百脉之朝会。 ”血液的运2行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运动而至全身。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血液的运行必须依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故医学真传云:“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 血非气不运。 ”肺不仅对血液循行、

3、血脉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还包括对血液流态的调节作用,与血的充盈以及血液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内经本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 、 “留血” 、 “血脉凝泣”等许多瘀血病证的描述。仲景对瘀血有“干血” 、 “血结”等称谓, 并提出 “虚劳干血”概念, 认为虚劳是因,干血是果, 其形成是因虚致瘀, 表现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瘀血证。王清任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提出久病多瘀及气虚致瘀。 血证论云:“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新血生,则瘀血自去。 ”强调因瘀致虚者,以祛瘀为主、养血为辅的治疗方法。 读医随笔有“阳虚必血凝” 、 “阴虚必血滞”之说。可见,对因气、血、阴、阳

4、之不足引起瘀血,前贤早有明训。痰乃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指支气管黏膜遭受病理性刺激后所产生的分泌物,多可借助于咳嗽而排出于体外,明显易见。广义除了指上述咳吐而出的痰涎外,还包括由体内津液不循常道,逐渐积聚而成的痰,可停积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成为一种有害的病理产物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病证,常隐晦难察。而津液代谢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其中又以肺脏最为重要。肺主3通调水道,对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通过肺的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输精于皮毛,并通过宣发卫气司腠理之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通过肺的肃降,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输送,代谢后经肾的

5、气化作用, 化为尿液由膀胱排出体外。由此可见,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在肺的宣发和肃降两方面的生理作用下,才能促使全身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和调,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肺癌患者肺气素虚,渐积癌瘤, 更使肺气壅塞,失于宣发和肃降, 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而不能布津,故聚津成痰。2 活血行气, 化瘀理痰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肺癌患者正气素虚,致瘀血停留,责之肺、心、脾。肺主气,宗气积于胸中, 为十二经运行动力之始,故肺气虚, 可使经血运行不畅而瘀。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可导致血液停滞而生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乏气夺则虚积虚成损,积损成劳。”在肺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机体功能活动日渐衰退,气血

6、的运行也处于迟缓状态而导致瘀滞。证见发热、健忘、失眠、癥积、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肢体疼痛、腹胀、舌青、脉沉迟或沉细无力等。治当益气活血。方如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大补元气,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或用归脾汤配合丹参、川芎、鸡血藤、三棱、桃仁等。4痰瘀交错是肺癌的基本病机。痰、瘀两者同属阴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痰“流乎经络,郁于脏腑”, 气血营运不畅,血行郁滞而致瘀, 这也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原因。而瘀血亦可致痰浊形成。 血证论指出:“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 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 ”肺癌患者癌瘤内存,痰浊血瘀之邪交错,阻碍肺气宣发肃降之功,则肺气郁闭,气壅于胸, 其在肺,

7、滞留于肺,肺体胀满 ,张缩无力,故见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丹溪心法所谓“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此外,痰邪具有重浊粘腻的特性,使肺癌病势缠绵难愈, 加之瘀血, 使得气血逆乱 ,病情复杂,治疗困难 ,病程较长。 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 ”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 血证论指出:“血瘀既久, 亦能化为痰水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 ”提出瘀血、痰水相互胶结为害的病理机制。叶天士认为久病入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从生理上来说,肺朝百脉, 肺脏自身也散布着无数细小的络脉。依靠这些络脉输送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充养自身,

8、以保证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肺癌发生之后,肺气虚无力灌心脉、布津液,营养来源亏乏,肺络本身失养。又因气不布津,气不行血,痰瘀内生, 肺络痹阻越甚,营养来源更加缺乏, 肺气更虚,最终形成肺气虚-痰瘀阻络-肺气愈虚-痰瘀阻络愈甚的恶性循环局面。叶天士云:“初病在气,久病从瘀。 ”这种因果关系的产生导致肺癌呈进行性发展,成为临床疑难顽固之疾。肺癌病程较长,久则病邪入络,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瘀血的形5成。病变主要在肺,久则累及脾肾, 后期病及与心。而痰之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 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而肺虚不能化津, 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 痰浊蕴肺,病初势深,肺气郁滞 ,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

9、循环,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 痰瘀交结,阻碍气道, 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晚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 气短不能平卧、胸闷胸痛、唇舌紫绀、颈静脉怒张等,反映了痰饮瘀血胶结为患的证候特点。可见,肺癌的形成,是痰浊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此说亦为临床运用化瘀祛痰法治疗本病提供了依据。3 辨治瘀血阻肺, 气血运行不畅,气机不利, 可致肺气塞滞 ,肺宣降功能失司而咳嗽。临床常见肺癌患者咳嗽无痰或痰少难咯,或胸部刺痛、夜间加重,或面色晦黯, 或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见瘀斑, 或舌下络脉紫黯迂曲,脉多弦涩、细涩或见结、代脉。治宜活血化瘀、化痰润肺。余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川芎、赤芍、枳壳、瓜蒌皮、浙贝母、胆南星、

10、法半夏、桔梗、怀牛膝、柴胡、桃仁、红花、生地黄、地龙、杏仁等;气滞者可加郁金、青皮、陈皮、麻黄等;阴伤者加沙参、麦冬、百合等;瘀血明显者加郁金、三七、姜黄等。血脉的流畅有赖于血液的充盈,肺癌患者血液虚少,则流动无力而滞留于血脉之中形成瘀血。证见失眠,健忘,语声低微,心悸, 头晕,脱6发, 舌淡或黯, 脉细或沉细无力等。治当养血祛瘀。方用胶艾汤或桃红四物汤。药用当归、芍药、川芎、地黄、阿胶养血;桃仁、红花、赤芍祛瘀。瘀血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致病属实,但在临证中, 肺癌因虚致瘀进而导致虚瘀并存的血瘀证广泛存在,值得重视。常因瘀血的表现而掩盖了虚的存在,致使治疗时强调攻瘀而未能扶持正气,

11、 使疾病迁延不愈, 在治疗晚期或老年患者时更应谨慎辨治。气虚之甚为阳虚。阳虚则寒,寒性凝滞,血脉为之不通。证见畏寒, 气短 ,乏力 ,头晕,身体沉重 ,局部刺痛,腹部胀满,舌黯,脉沉涩。治当温阳祛瘀,方如少腹逐瘀汤、生化汤等。药用桂枝、艾叶、桃仁、红花、干姜、芍药、川芎、三棱、莪术、仙茅、淫羊藿、制川乌、制草乌等。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和元阳。肺癌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 温煦失职, 则寒自内生 ,血脉凝滞。若肾阴虚乏, 则肾精不足,精血同源, 血脉不充, 血行迟缓 ,形成瘀血。五劳虚极, 穷必及肾,晚期患者肾虚则同样可以导致瘀血停留,且常见于老年患者。证见畏寒,腰膝酸软,腰疼, 发热 ,

12、口渴 ,出血,心悸如狂 ,健忘,失眠,肌肤甲错,兼有气短、乏力、头晕、身体沉重、肢体局部刺痛、舌黯、脉沉涩或沉细无力等。治当补肾活血。方用麦味地黄丸合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水蛭等。74 典型病例患者, 男,68 岁,2005 年 1 月 12 日就诊。患者于 2004 年 8 月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胸片示:“左肺下叶有浓密实质块状阴影”,拟诊左下肺癌。后赴上海某医院行开胸探查手术,病理确诊为腺癌, 因纵隔淋巴结转移不适合手术而出院。2004 年 11 月复查胸片示: “左下肺块影较前扩大” 。刻下:面色黧黑,胸胁胀痛,时有刺痛,咳嗽时加剧, 咳痰量多、色黄, 兼夹血丝, 气短而不爽 ,大便或干,舌质黯紫瘀斑 ,脉弦涩。拟以行气活血、化瘀解毒为法。处方:黄芪 20 g,枳壳 12 g,青皮 15 g,赤芍 15 g,郁金 18 g,丹参 30 g,莪术 12 g,桃仁 12 g,徐长卿 15 g,桔梗9 g,败酱草 20 g,三七粉 12 g。每日 1 剂,水煎服。10 余剂后,症状有所缓解,效不更方 ,连服 30 剂,诸证减轻,胸胁胀痛、刺痛消失,仅偶有咳嗽、咳痰。2005 年 3 月复查胸片示:“左下肺块影缩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