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234971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彭楼中学王桂兰、黄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 12 课课 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 型: 主读课上课时间: 2013 年 5 月 22 日单 位: 台儿庄区彭楼中学 枣庄 39 中 教 师: 王桂兰 黄 颖读励志名篇 养浩然之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励志名篇,经典佳作,是“心志坚毅”的第二篇课文。从文体来说,应属于议论文教学,学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议论特色。文章一、二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第三自然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读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的假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

2、旦遇到内忧外侵便土崩瓦解,顷刻间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成为哲理名句,常在现代文中引用,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教学设计意图】本教案是第二课时设计。文言文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教。第一课时放在早读课,指导学生朗读,翻译,背诵,突出文本朗读和文言理解方面的基础教学。本课时突出加强语言的品味,培养学生语言欣赏能力。在赏析之中学习论证方法的运用。布置课前搜集孟子的故事,舜、傅説、胶鬲、管夷吾等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理解编者的用意。【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

3、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 。 “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教学目标】1. 背诵全文。2.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3. 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4感受孟子的魅力。 【评价任务】1反复诵读,力争当堂完成背诵任务。2能找出中心论点。2回顾议论文有关知识,分析文章方法,理清论证思路。3能个性化解读短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亚圣”的魅力。【教学过程】一、聆听“三母”严教,重温孟子名

4、言(激趣导入孟文)导入语: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断机教子的孟母,精忠报国的岳母、三国时期为了不让徐庶失节,壮烈而死的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 。同学们,你知道“三母之首”孟母的故事吗?【活动一】 孟母教子佳话指导语:请同学们根据预习,1 分钟交流你的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材料,然后推荐学生展示发言,看谁讲得最生动,最流利。展示摘录:生 1: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

5、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孟母三迁 ”的故事。生 2: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 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 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 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教师小结:言传身教,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

6、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励志名篇。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比赛展示课前搜集的孟子名言,看谁记诵的多!【活动二】 孟子名言接龙指导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言也是历经千年不衰,激励着代代龙的传入,震撼着辈辈华夏儿子。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再次聆听孟子教诲吧。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摘录:生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3:人

7、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识, 贵在知心。生 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生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生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 8: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环节通过【活动一】 【活动二】既实现了这一标准,又巧妙地导入文本。讲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诵读孟子名句,既为下面的学习铺设了

8、道路,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亲近六位名人,走进励志名篇(感知结构内容)指导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朗读励志佳作,使人通体透彻,精神振奋。让我们走进作品,享受从远古飘来的馨香。大家一定要读准字音,拿准节奏!【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多媒体出示)读一读下列加点字音。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曾益 (指名读)生:畎亩 (qun) 傅说 (yu) 胶鬲(g) 生:法家拂士(b) 曾益 (zng)(生注音后齐读)议一议下面的句子的停顿。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9、乱其所为。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位交流后,学生展示)生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学生大声齐诵课文。 )【二读】读懂文意,读美气势指导语:孟子的文章有一种气势,有人用浩然之气来形容。我们朗读课文时,要读出这种强大的推理和情感力量。课文第一自然段列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使文章富有气势。朗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陈述六个事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

10、特点!生:舜本来在历山耕田,30 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成 为天子。生:傅説本来在傅岩替人筑墙,后被殷王武丁举用为相。生:胶鬲本来在贩卖鱼盐,受到周文王的举荐,做了纣王的大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生: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 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 为相。管夷吾囚禁在监狱里,得到 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 举 用为相。生:孙叔敖在海滨避祸,被楚庄王举用为相。生: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买回来用作大夫。(板书:舜 傅説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教

11、师小结: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而他们之所以名列文章的首段,是因为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不为世人所知。列举六个名人事例,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名家做客】 圆梦心灵有约指导语:舜,傅説,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因自己的努力名垂千古,因心智坚强而名垂史册,因功成名就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假如他们其中的某一位,穿越历史时空,来到我们的“名家做客”栏目,参加“心灵有约”主题访谈活动,作为主持人,为了圆你的仰慕之梦,你会设计什么问题,你们之间又会怎样的心灵沟通呢?请尝试着模拟一下吧。学生展

12、示摘记:第一组:管夷吾生:您好,管子先生,欢迎您来到“名家做客” 栏目,您知道吗?诸葛亮隐居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可 见“智胜”多么钦佩您啊!我更加佩服您,身陷囹圄,政治前途判了死刑,您却不向命运屈服,最终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生(管夷吾):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苦 难的过去是我的人生财富,是我人生的 转折处。天将降大任于我也!呵呵!(捋胡须下)第二组:管夷吾主持人:您好,管相,您的光临圆了我与您的“心灵有约”之梦,请问您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 积聚 财帛,富国 强兵,齐国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天下一切因此得到匡正,您拥有经 天纬地之

13、才!生(管夷吾):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 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 须 做到。 (神情坚毅)第三组:百里奚主持人:尊敬的百里奚大夫,当年您出身卑贱, 经受苦难的波折,身价 仅值五张羊皮!奴隶的身份没有掩住你灿烂的光华,翻身做了大夫,改写了命运,从奴隶到大夫,后无来者!生(百里奚):人穷志不能短,我们要有理想,人活着要有目标,并要 为之努力。(表现低调、冷静)教师小结:是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才要在困难中造就,忧患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能力,困难,磨难有利于人生存。【三读】理清结构,提炼论点指导语:解读文本,要抓住问题特点。这是一篇议

14、论文,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也是文章的中心。再读课文,找出中心论点,并试着理一理结构,同位合作完成。(同位合作,学生展示)生: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 练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生: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 须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 艰苦磨练的道理。生: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生:第四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小结:全文四个自然段,开篇先列举六位磨砺,经过贫困、挫折终有所作为、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说明

15、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结论。【设计意图】一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 读美读,读出孟文的 “浩然之气”,六个忧患后生的事例并列在一起,使文章有力、有据。在此基础上,解读 短文的结构,找出论点,水到渠成。(完成目标一、目标二)三、厘清三层推理,认识感性理性(学习论证特色)过渡语:议论文说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小组合作,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有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组找到的多

16、!(学生讨论,展示,教师适当点拨)【推理一】 由感性到理性指导语:文章题目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题比较抽象,但是作者并没有空讲道理,而是在开头连续讲了六个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段,圈划出作者所提到的六个人的名字,说说这样写对全文的说理有什么妙处。学生展示:生:举例论证。第一自然段,一口气列举了六个名人的例子。生:列举的六个人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经历, 经受苦难的磨砺,被提拔到很高的权力地位上。生:道理论证。第二自然段,孟子得出的结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这是对前面事例的总结,概括。师:六个人的经历本来是个别的、感性的,但是直接并列起来就显示出一种普遍性,显示出规律性,即理性。在此基础上,孟子结论是:老天要把重大的人物交给一个人之前,一定要让他受苦。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人 理)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