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233973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oosmpu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 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高一生物学必修二学分认定知识材料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1、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

2、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

3、传粉植物(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F1: 高豌豆 F1: Aa自交 自交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3 : 1 1 :2 :1(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F1: 黄圆 F1: AaBb自交 自交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9 :3 : 3 : 1 9 :

4、3 : 3 : 1在 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 绿皱 1/16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 绿皱 3/169 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 AABB aabb AAbb aaBB 共 4 种1/16半纯合半合 AABb aaBb AaBB Aabb 共 4 种2/16完全杂合子 AaBb 共 1 种4/16 四、基础习题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 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 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 / 8 B、

5、1 / 16 C、3 / 16 D、3 / 82、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F1 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1:1:1:1 C、3:1:3:1 D、3:1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 )为显性,盘状( 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 4 只,4 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性 B、全部黑色 C、三黑一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

6、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 和 YYRr B、YYrr 和 YyRrC、YYRr 和 YyRr D、YyRr 和 Yyrr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1 个精原细胞(2n) 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

7、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 个次级精母细胞(n) 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前期:(n) 前期:(n)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 个精细胞:(n) 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 4 个精子(n)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部 位子细胞的数量细胞是否均等分裂是否有变形期三、受精

8、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

9、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 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P:红眼(雌) 白眼(雄) P: XAXA XaY F1: 红眼 F1 : XAXa XAY F1 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AXA XAXa XAY XaY 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类型:X 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X 染色体隐性

10、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Y 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一、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 Xa 正常基因:X A 2、患者:男性 XaY 女性 XaXa正常:男性 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二、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1、致病基因 XA 正常基因:X a 2、患者:男性 XAY 女性 XAXA XAXa 正常:男性 XaY 女性 XaXa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三、Y 染

11、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遗传特点: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四、性别类型:XY 型:XX 雌性 XY 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XW 型:ZZ 雄性 ZW 雌性 鸟类、蚕、蛾蝶类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4、(三)在完成(一)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基础习题: 如图 6 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 (1)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_次分裂的_时期。(2)细胞内有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 _。(3)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它们是_。(4)细胞中有_个染色单体,它们是_。第三章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