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232969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10 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 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B. 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C. 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D. 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答案:B解析:本文用虚构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阐述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的观点。由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的主张可知 A、C 、D 项不正确。答案为 B。2. 体现中国古代战争由车战转变为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2、A. 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B. 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C. 霸王项羽拔剑自刎乌江D.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答案:D解析:“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为“骑射” 的重要一页,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A、B、C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 D。3. 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A. 绝世容颜B. 自然天性C. 狡黠心理D. 社会规范答案:B解析:婴宁主要写了狐女自然天性被磨灭的过程。花是自然的、纯洁的、优美的、悦人的,写花就是隐喻象征婴宁人格的纯美和真善。A 项不是主要意义,答案为 B。4. 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A. 盛与衰B. 忧劳

3、与逸豫C. 满与谦D. 天命与人事答案:D解析:本篇史论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成败皆取决于人事,即忧劳与逸豫。A、C、D 项是为了论证 B 项,答案为 B。5. 成语“狡兔三窟 ”出自 ()A. 战国策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答案:A解析:“狡兔三窟 ”出自 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 ,是冯谖为孟尝君营就“市义” 、 “争贤”、 “宗庙”“三窟”从而巩固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答案为 A。6. 陌上桑中夸夫婿一节所表现的罗敷性格特征是()A. 美丽B. 机智C. 坚贞D. 善良答案:B解析:罗敷以“夸夫” 的方式斥退 “使君”,展现了她聪明机智的一面。答案为 B。7. 先说冯谖“无好” 、

4、“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A. 铺垫反托B. 前后照应C. 一波三折D. 先抑后扬答案:D解析:先写冯谖“无好 ”, “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是对冯谖的“抑” ,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是对他的“扬”,因此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先抑后扬。答案为 D。8. 一句话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中的“火”的隐喻意义是()A. 广大民众B. 革命的声威C. 民众革命情绪D. 民众革命答案:D解析:一句话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 “火” 隐喻民众革命;“火山”隐喻广大民众; “霹雳”隐喻革命的声威; “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革命情绪。答案

5、为 D。9. 下列诗作,最具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是()A. 一句话B. 再别康桥C. 雨巷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C解析:雨巷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织出雨中江南小城一隅的画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有古典诗词意境美的韵味。答案为 C。10. 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B.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

6、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答案:D解析: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中 D 项不正确,诗文的建筑风格和音乐节奏没有妨害作品内容表达,而是与诗人的幽微心态十分吻合。答案为 D。11. 从秋水看,庄子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 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 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C.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D. 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答案:C解析:秋水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正是基于这一道理。答案为C。12.

7、 秋夜所敬奠的对象是()A. 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的天空B. 铁似的直刺着天空的枣树C. 舍身扑向灯火的可爱小青虫D. 瑟缩地做着梦的小粉红花答案:C解析:A 项是黑暗势力象征;B 项是坚韧战斗精神的象征,是作者精神写照;C 项虽弱小,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是作者敬奠的对象;D 项是弱小者象征,寄寓了作者的同情。答案为 C。13. 香市的主旨是()A. 赞美大革命失败前香市的热闹情景B. 暴露大革命失败后香市的冷落境况C. 反映农村经济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D. 表达作者对往昔的留恋和对现实的失望答案:C解析:香市一文借“香市” 大革命前后景象的对比,反映了农村经济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答案

8、为 C。14. 下列诗作,抒写新时期青年爱国深情的是()A. 一句话B. 再别康桥C. 雨巷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D解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抒发了经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正在重新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爱国之情。答案为 D。15. 我与地坛反复抒写母亲死后 “我”的痛惜和追悔,对表现母爱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 对比反衬B. 类比显现C. 象征暗示D. 侧面烘托答案:D解析:我与地坛一文以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展现了母爱的深挚。以“我” 的痛惜和追悔,来写 “母爱”的动人,是侧面烘托表现方法。答案为 D。16. 下

9、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一句的是()A. 寡人之于国也B. 秋水 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论毅力答案:B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 借景物抒情B. 借象征抒情C. 借举止抒情D. 借典故抒情答案:B18. 饮酒(其五) 中,包涵“大隐隐于市” 意味的诗句是()A. 心远地自偏B. 悠然见南山C. 飞鸟相与还D. 欲辩已忘言答案:A19. 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A. 自然天成B. 融情入景C. 移情入景D. 因情造景答案:B20. 雨巷一诗的显著特点是()A. 暗示手法B. 通感手法C. 反衬手法D. 象征手法答案:D二、

10、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 都江堰中写都江堰水流的声音,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A. 比喻B. 比拟C. 对偶D. 排比E. 借代答案:AD解析:“如 如 如” 是排比句式,而 “如”字意为“ 像一样”是比喻词。因此,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和比喻。2. 苦恼中下列描述,属于人与马类比的有()A. 姚纳“一动不动 ”,马“在想心事”B. 姚纳像 “幽灵”,瘦马像 “蜜糖饼”C. 姚纳挨了“ 脖儿

11、拐”,马挨了鞭子D. 姚纳死了儿子,小母马死了马崽儿E. 姚纳诉说苦恼没人听,小马却听着答案:ABCD解析: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A、B、C 、 D 项中人与马均有相似之处符合类比的要求。E 项不是类比。3. 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 ”的有()A. 欧阳修B. 韩愈C. 柳宗元D. 苏轼E. 司马光答案:ABCD解析:“唐宋散文八大家” 又称“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苏洵和苏辙。答案为ABCD。4. 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A. 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B. 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C. 充分设想对方的理由D. 克服

12、狂妄自大的心态E. 树立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的观念答案:ABCDE解析:罗素认为要克服狂妄自大,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的观念, A、B、C 、D 项是基于这一理念而产生的其他途径。答案为 ABCDE。5. 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A. 不善用人、众叛亲离B. 勇猛无比匹夫之勇C. 知耻重义心理D. 宁死不辱性格E. 至死不知失败原因答案:ABCDE四、简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选自再别康桥(1). 这里描写的景物是什

13、么?(2). 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3). 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 “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1) 潭水。(2)借景物抒情、借象征抒情。(3)因情造景。借想象把潭水变成揉碎了的彩虹,又进而变成“梦” ,这是一个因表达理想需要而造境的过程。(4)象征着诗人的美好理想。2. 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和。(1). 这里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理想?(2). 倡导这一理想的针对性是什么

14、?(3). 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案:(1) 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2)针对当时社会的“ 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 现象。(3)类比法(4)比喻3. 阅读哦,香雪中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1). 这里表现出香雪怎样的心情?(2).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手法?(3). 哪些句子运用了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手法?(4). 写铁轨的“ 冷静”、大山的“严峻” 有何作用?答案:(1) 欢乐、兴奋、满足。(2)心理描写。(3)香雪腿发软、回望铁路、哭、流眼泪、举铅笔盒、跑这些动作都是内在的心理外化的表现。(4)景物的描写是为了对比、烘托香雪的心情。五、作文题(共 30 分)1. 请写一篇有关“父爱 ”或“母爱”的文章,可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写成诗歌、剧本之类,题目自拟,字数 600800。答案:要求考生用 40 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好该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