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27912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延边二中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 B. C. D.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

2、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

3、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5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6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

4、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8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题干:下列有关“- ”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组合选项: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

5、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正确答案: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9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1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

6、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 1934 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1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

7、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2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

8、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14 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15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

9、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A B C D1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B进化论为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

10、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17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 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 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 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 ”这主要表明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18阅读17 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

11、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 年差 BC 年差 AC 年差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19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

12、,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 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

13、自然 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2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 结论 顺德县志载:1853 年,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 18 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 120 万,20 年余间增长近 6 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4、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22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 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2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

15、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 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24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