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26999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汪清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C.克己复礼 D.格物致知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4、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法,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

2、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 “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6、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 “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7、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

3、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8、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主要体现了他( )A.非常尊敬老师柏拉图B.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C.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D.对真理的追求精神9、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 ”文中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0、特莱

4、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英雄主义 D.理性主义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宗教信仰 B.都提倡理性王国C.都反对专制王权 D.都批判封建主义12、17 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 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

5、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13、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14、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A.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革命性进步创造了条件15、世界文明发展体现了多样性与交融性的统一,古代中

6、国为西方近代文明的到来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小农经济 B.儒家思想C.中央集权制 D.四大发明16、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发展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D.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17、中国古代人们追求文字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开始于( ) A、汉代 B、魏晋 C、隋唐 D、宋元18、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A.达尔文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19、19 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

7、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20、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A.垃圾信息充斥 B.网络犯罪出现C.网络世界诱惑青少年 D.严重污染环境2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24、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25、近代中国

8、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 、学“制” 、学“神”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6、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为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 )A.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C.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7、1986 年,邓小平

9、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刊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理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 D.群众路线28、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领袖人物,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是在( )A.兴中会入会誓词中B.中国同盟会章程中C.民报发刊词中D.南京临时政府追悼革命先烈祭文中29、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们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周恩来、朱德C、孙中山、康有为、毛泽东 D、孙中山、毛泽东、胡耀邦30、毛泽东:“为人民

10、服务”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 ;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二、非选择题:(31 小题 20 分,32 小题 20 分,共 40 分)31、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 16 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 ,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

11、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研究2003 年 06 期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

12、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 A 和人物 B 分别是谁?(4 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6 分)(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 分)(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6 分)32、 “中国特色”是近现代中国学习外来文化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造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 年,张之

13、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材料三 :最先触及“中国特色”话语的是洋务派。继冯桂芬提出大胆的文化命题“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以后,洋务派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多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言论,刻意保持“中学”的主体地位,基本上承继了“夷夏之辨”的精髓。材料四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 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 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材料五: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1)比较材料一、二,说说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4 分)(2)根据材料三,找出体现洋务思想的“中国特色”的一句话。这句话如何理解?(4 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