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24968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和位育”伦理观所蕴涵的“时中”“权变”原则,无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人际关系,还是我们个人的立身处世,都不啻是一种极好的价值抉择。它强调灵活变通,又不失准则,不违背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的变化,合宜适度地处理问题。儒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运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人的行为也必须适应这发展变化。合乎这一规律的,则谓之“时中” 。 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时中” ,就是按照事物与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与之相应的适中之道;“无忌惮” ,则是不管事物与

2、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单凭自己主观之愿,无原则地肆意妄行,无所顾忌,如此也必难免陷入“过”与“不及”之错误两端。故易艮彖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孔、孟都非常强调“时”的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相适应的时间。如果离开这一规律,就无法掌握中和之道。如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孔子主张“使民以时” ,孟子也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在时代发展的观念上,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由于时代不同,故其“礼”也必须有所因革损益。这正如

3、易所谓:“变通者,趋时也。 ”“权变”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时中”的思想。儒家认为,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可以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因此需要在“执中”的前提下,做到灵活变通。儒家把这种应变的灵活性称作为“权” 。孟子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执一” ,就是一种以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只有“执中用权”才合乎辩证法的观点。故淳于髡问孟子,当“嫂溺,援之以手”和“男女授受不亲”发生矛盾,将如何处理,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这个例子生动地论证了“权”与“中”的关系,并强调了“权”的重要性。在特殊情况下,

4、只有对“礼”适时地加以变通,才符合中道。可见,儒家“时中” “权变”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时中” “权变”来应对、解决日益繁多的突发事件,以协调、理顺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所以,对待儒家这一古老的传统伦理观,我们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诚然,儒家学说中的某些具体内容确已过时,但是作为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于一身的“中和位育”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其本身所包含的“时中” “权变”等内容,决定了它并非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灵魂,决定了它本身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随时调整更新,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若把“时中”的法则运用于制定政策或制度创新,

5、则可以帮助我们尽得事理之宜而避免犯下或“左”或“右”的错误;若把既要有灵活性而又不违原则的“权变”法则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和政治理论上,则有利于解放思想。至于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和利用先哲留下的这笔具有巨大潜力的精神财富,并不在于我们能指出其中的多少不足,而在于我们能否尽可能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中和位育”伦理观的内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中和位育”中的“权变 ”法则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和政治理论上,则有利于解放思想。B “中和位育”包含“时中” 和“权变”两个伦理法则,强调灵活变通又不失准则,不违背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的变化,合宜适度地处理问题。C

6、 “中和位育”中的“时中” 法则运用于制定政策或制度创新,则可以帮助我们尽得事理之宜而避免犯下或“左”或“右”的错误。D “中和位育”是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于一身的。我们在对待这一古老的传统伦理观时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小题 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A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从这句可以看出:单凭自己主观之愿,无原则地肆意妄行,无所顾忌,势必会使自己陷入“过”与“不及”之错误两端。B孔、孟都认为一切事物有其相适应的时间。在农业生产方面,他们非常强调“时”的观念;在时代发展的观念上,孔子认为“礼”也必须因时而有所因革损益。C孟子回答淳于髡

7、的那段话,体现了儒家“执中用权”的思想,不能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强调灵活应变的重要性,在特殊情况下要学会变通。D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是在告诉我们:君子按照事物与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与之相应的适中之道,做事时就一定不会使自己陷入“过”或“不及”的错误之中。【小题 3】下列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儒家的“时中” “权变” 两个原则是高度统一的, “权变”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时中”思想,二者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紧密结合。B事物在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因此需要做到灵活变通。儒家把这种应变的灵活性称作为“权” 。C孟子说:“执

8、中无权,犹执一也。 ”“执一” ,就是一种以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D在特殊情况下,只有对“ 礼”适时地加以变通,才符合中道。 “执中用权”才合乎辩证法的观点。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

9、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继岌 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

10、,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 )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

11、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乃以百骑奔于唐 以:率领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 屏:屏退,使隐退C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 见:用在动词前,译成“我”D知友谦被难 被:遭受【小题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 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B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 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C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 事独召璋与

12、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 /让璋曰 D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 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康延孝熟谙兵法,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B康延孝性情暴躁,以军功多自居,当位在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责备董璋并威胁要将其斩首。C康延孝洞察力极强,先是因见梁末帝重用群小而预知其必亡,又因庄宗杀害朱友谦并灭其族推测自己也将在劫难逃而公开谋反。D康延孝背梁投唐开启新的人生,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

13、生的辉煌,后因不满朱友谦无罪被杀,进驻蜀地称王,兵败被擒,最后被官宦杀害。【小题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5 分)继岌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5 分)【答案】【小题 1】C【小题 2】D【小题 3】D【小题 4】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小题 4】参考译文:请陛下等到他们分散开,以五千铁骑从郓城逼近汴,出其不意,直捣他的空虚之处,不需要十天,天下可安定了。”庄宗认为他的话非常豪壮,最终使用了延孝的计策,从郓城进入汴京,用了八天灭掉

14、梁国。第三年,征伐蜀国,以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攻破凤州,攻取固镇,降服了兴州,蜀国平定,延孝功劳最大。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子在延孝之下,但特别受郭崇韬重用,崇韬有军事上的问题,唯独召唤董璋去和他商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责备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像仆人一样跟着,反而在郭公的门前俯首帖耳,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独独不能用军法将你斩首么?”董璋在崇韬跟前告状,崇韬罢免了董璋的军职,封他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更加愤怒,说:“我冒着刀下的危险,越过艰难险阻,平定两川,董璋有什么功劳得到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觐见崇韬说这是不可以的。崇韬反倒说:“李绍琛,你想谋反么?胆敢违抗我的命令。”延孝

15、怕了,退下。第二年崇韬死了,延孝对董璋说:“你现在到哪个门前俯首帖耳呢?”董璋哀求,才免去责罚。继岌出征回朝,命令延孝用一万二千人殿后,走到武连,听说朱友谦无罪而被杀。友谦有一个儿子令德在遂州,庄宗派遣使者告诉继岌,要他马上杀了令德。继岌不派遣延孝,而派遣董璋,延孝已经怀疑,等到董璋路过延孝军队,又不前外拜谒,延孝大怒,告诉下属说:“南面平定梁国,西面攻取蜀国,谋略全部是郭公想出,而日夜劳苦,攻城破敌的,是我。现在郭公已死,我怎么还能活?而友谦和我都是背叛梁国,投奔唐国的,友谦遭遇的灾祸,就要轮到我了!”延孝的部下都是友谦手下的旧将,知道友谦被灭族,都哀号着在军门哭诉道:“朱公无罪,家人二百人却别杀害,旧日将领往往也同时杀死,我们死定了!”延孝于是带领众人从剑州返回,进入蜀地,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派遣任圜带领七千骑兵追赶,到了汉州,与孟知祥会合夹攻延孝,延孝战败,被抓获,用囚车装载。装载延孝的囚车到了凤翔,庄宗就派遣太监杀了他。(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题。病后登快哉亭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 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