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066292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程复习方略】2016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杰出的科学家考题演练(选修 4)一、选择题1.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A. B. C. D.【解析】选 D。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同时包含了欧洲的水利技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两部著作都属于中国古代科 技成就范畴,二者

2、都没能使中国传统科技转变为近代科技, 本草纲目也没有体现中外交流的成果。排除。2.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 ”上述材料不能显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A.针对时弊 B.虚心求教C.查漏补缺 D.旁征博引【解析】选 B。从“时珍病之” “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可知 A、C、D 正确,虚心求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3.他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 ,他的伟大医学成就还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人们如此尊重他的主要原因

3、是()A.他医术高超B.撰写本草纲目C.著有伤寒杂病论 ,内容详细、全面D.编撰了黄帝内经 ,插图精美【解析】选 B。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时珍,被郭沫若誉为“医中之圣” ;他对后世的主要贡献是撰写了- 2 -本草纲目 , 现该书在国外也有多种文字译本,李时珍的名字远播异域,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并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故选 B。医术高超仅对当时有影响,故 A 错误;C、D 不是李时珍的作品。4.王世贞称本草纲目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主要是指()A.李时珍医术高超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解析】选 C。从材料中“种色夺目”

4、 “宝藏悉陈”可以看出是写本草纲目的内容详细、全面。5.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有多项创举。开凿 1 091 米长的八达岭隧道,曾经有诸多外国专家断言:如不使用外国的先进机械以及技术人员,仅凭中国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为此詹天佑()A.采用“人”字形轨道B.架设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C.采用新方法开山D.采用直井施工法【解析】选 D。在时间紧,资金、技术困难的情况下,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开凿工程中创造“直井施工法” ,即在南北两头共同向隧道中间点凿进的同时,采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的方法,增加工作面,提高工程进度,依靠人力建成了这条中国筑路历史上的第一条大隧道。6.2014

5、年 4 月 24 日,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 95 周年,在他临终前的口授遗呈中,仍念念不忘未修完的铁路和培养铁路人才的未了心愿,那么,他事业未完的根本原因是()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B.帝国主义的刁难C.政府的百般阻挠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C 三项都是 原因,但 D 项是其根源。7.1948 年李四光出席第 18 届国际地质学会,后留在英国讲学。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十分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于 1950 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李四光前后举动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是()A.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科学发展和国家复兴的希望B

6、.对自己政治地位的不满C.科学研究的需要D.英国政府的阻挠- 3 -【解析】选 A。从题目内容可以知道,促使李四光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李四光的科学救国理想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屡屡受挫,而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且对共产党寄予厚望。故选 A。8.“他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李四光所创立的这一新兴学科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各项无法恰当反映这一学科的应用价值的是()A.为成昆铁路选线 B.建设大庆油田C.寻找铀矿资源 D.预测地质灾害【解析】选 A。根据题干内容可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而 A 项是冰川学理论的应用,故不选

7、。9.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界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其中的“他”是指()A.巴罗 B.爱因斯坦C.牛顿 D.伽利略【解析】选 C。题干中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科学发展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作用,而选项中四个人物能够体现这种作用的只有牛顿。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10.“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解析】选

8、 C。题干材料中“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等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开始把人类的思维从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故 C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B 项犯了表述绝对化的错误。11.最近几年“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占据了荧屏, “穿越时空”梦想实现的科学依据主要是()A.相对论 B.量子论C.牛顿力学体系 D.太阳中心论【解析】选 A。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12.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 1913 年曾亲自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 。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

9、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4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B.坚持“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C.已移居美国,不便联系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解析】选 B。爱因斯坦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从所给材料来看,是因为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而爱因斯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对纳粹暴行的著名人士,二人的政治观点不同,与 A、C、D三项没有关系。【拓展延伸】认识爱因斯坦他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而是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10、,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爱因斯坦关注全人类命运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 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二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诞生 100 周年,2004 年 6 月 10 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

11、 58 次会议通过了 2005 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2)结合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第(1)题考查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及原因,即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及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是相对论的提出,原因应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解答。第(3)题考查相对论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答案:(1)经典物理学。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5 -(2)

12、由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相对论。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19 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四光年轻时候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1 949 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李四光和夫人立即回国。回国后,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真是贫油国吗?李四光表示他能够为中国找到石 油。材料二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纳粹

13、政府把一批犹太学者包括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爱因斯坦的几个亲人还被纳粹杀害在集中营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战争后期美军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城市,这促使爱因斯坦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倡导科学家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1)材料一中李四光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结合材料说明回国后他是怎样实现报国理想的?(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为什么离开德国?他对战争持有什么态度?(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发现李四光和爱因斯坦有什么相 似品质?【解析】本题通过史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有科学救国的理想” “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等信息回答,

14、第二问结合其成就回答。第(2)题可结合材料二“德国纳粹政府把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和“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 “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等信息来解答。第(3)题带有开放性,应在总结前两题的基础上解答。答案:(1)回国原因:李四光怀有“科学救国”的 信念和对新中国的希望;新中国邀请他担任政协委员。实现理想: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2)离开原因:受到纳粹分子迫害。态度:既反对法西斯发动战争,也反对将原子弹用于战争,主张世界和平。(3)相似品质:都是正义的科学家,都要用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进步事业服务。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15、料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弹之父。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它是哈恩在柏林发现的,正确的解释是丽赛梅特勒提供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 6 -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不会出现。爱因斯坦材料二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会将世界推向灭亡的边缘。材料三爱因斯坦对原子能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迄今为止人们主要

16、注意的是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忽视了它可能产生的和平作用。原子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它在医疗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它今后治愈的病人数目将赶上它能杀死的人的数目。 ”(1)依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不承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与原子弹研制的关系。(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建议制造原子弹和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例说明。(3)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在研制和使用原子能方面的基本态度。【解析】第(1)题中的第一问可依据材料一中“正确的解释是丽赛梅特勒提供的”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第(2)题中的第一 问可结合材料二中“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等信息进行说明,第二问应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题可联系材料中“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等信息,运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