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02761 上传时间:2017-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心电图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作者:薛小临,杨海涛,王东琦,舒娟,李红兵,崔长琮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6 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ECG 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的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的梗死部位、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ST 段抬高的最高值和 QTd 及 J 波. 结果: 单纯下壁梗死的发生率存活组大于死亡组(P0.05) ;3 个部位梗死的死亡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P0.05) ;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2、(P0.05) ;死亡组和存活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组 ST 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P0.0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 QTd 值大于存活组(P0.05) ,J 波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 结论: 心电图诊断3 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 段抬高值、QT 以及 J 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关键词】 急性病;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诊断;预后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l

3、ectrocardiogram(ECG) in early clinical prognosis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ECG data were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186 patients with first inferior AMI,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 and living group, according to early prognosis. The analyze

4、d data included the sites of AMI,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the elevation level of ST segment, QT dispersion and J wave.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solely inferior AMI was higher in the living group than in the death groupt(P 0.05), but the incidence of more than or equal to three infarction

5、sites was lower in the living group (P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AVB between the 2 groups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living group, the elevation level of ST segment, the value of QT dispersion and J wave were apparently higher in the dea

6、th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prognosis of AMI patients may be judged by the ECG, including the infarction sit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J wave, AVB, elevation level of ST segment, and the value of QT dispersion. 【Keywords】 acute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ectrocardiography; diagno

7、sis; prognosis 0 引言 标准的 12 导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仍然是急性心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诊断早期的危险度分层及指导治疗最有效的工具,然而心电图上 QRS 及 STT 波受解剖和代谢等因素的影响(如缺血时间,严重程度等) ,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可相互影响. 因此从心电图上提供的信息能否判断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的近期预后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6 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 ECG 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 ECG

8、 对于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204/20061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86(男 159,女 27)例,平均年龄(6112.49)岁. 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 186 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其中死亡组 28(男 20,女 8)例;存活组 158(男 139,女19)例. 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2 条: 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 缺血性胸痛病史; 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除上之外 ST 抬高至少见于 II, III, AVF 导联. 剔除急性期内无心电监护记录的患者、心电

9、图资料不完整和 AMI 发病超过 3 d 而入院的患者. 1.2 方法统计所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种类;测量全部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 QT 间期: 以分规测 QRS 波起点至 T 波终点(T 波回到 TP 基线时 ) 的距离为 QT 间期 , 若有 U 波则取 TU 波间的最低点为 T 波终点. 依次测量 12 导联的 QT 间期, 每导联至少测量 3 个心动周期, 取其平均值. 最大的 QT 间期与最小的 QT 间期之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差为 QTd;ST 段抬高的幅值取 II,III,AVF 导联中幅值最高的导联,以 PR 段作为等电位线,测量 QR

10、S 波后 20 ms 处 ST 段距基线的高度. 统计除心电图上定位下壁的其他梗死部位. J 波的诊断标准必须具备: J 点抬高,J 波形成(时限超过 20 ms,振幅大于 0.1 mV) ; J 波抬高的 ST 段与 T 波上升支融为一体,且呈弓背向下抬高(sloop down) ; QT 间期正常( 350 ms 且440 ms)或者缩短(350 ms) ,并常伴 T 波高尖.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用 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两组间合并其他梗死部位比较

11、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率在存活组大于死亡组(P0.05) ;而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侧壁、右室心肌梗死发生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组3 个部位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表 1). 表 1 心电图心肌梗死部位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 2.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心律失常的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组和存活组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组和存活组精品文档欢迎

12、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 ST 段抬高值及 QTd 的结果比较显示,死亡组 ST 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0.270.13 mV vs 0.210.14 mV, P0.05) ;死亡组 QTd 值大于存活组( 6528 ms vs 4220 ms, P0.05) ;死亡组中 J 波患者明显多于存活组(57.1% vs 22.2%, P0.05). 表 2 心电图诊断的心律失常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AMI 时缺血区心肌的激动和复极均延迟, 而正常心肌组织复极加速,

13、在缺血区边缘可记录到这种相反作用下产生的明显复极异常. AMI 后大多数患者心肌梗死区域及非梗死区域的结构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导致心肌梗死区或缺血区所对应导联的 QT 间期延长, 故认为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造成心电不稳定及传导障碍, 加之此时心功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均可引起体表心电图各导联 QTd 增大, 致使心肌复极不均匀增加,从而导致各部位折返激动发生. QTd 是体表 12 导联中最大与最小 QT 间期的差值, 能够精确反映心肌复极的不同步和电不稳定性, 是一种比较简便可靠的指标. 在本研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死亡组的 QTd 高于生存组,与Schneider1观察结果相

14、似. 说明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QTd 增大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目前有关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 fricular block, AVB)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及房室血流减少有关,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可能是梗死面积大使梗死区和局部缺血心肌细胞释放大量钾离子和代谢产物腺苷等有关2,这些物质可致心脏暂时性传导阻滞. 资料表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 AVB 住院病死率高达 18%45%, Abidov 等2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高度 AVB 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血清

15、 CPK峰值、死亡率均高于无并发 AVB 患者. 本组结果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存活组,故推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 AVB 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有研究显示 AMI 合并AVB 预后差,不论下壁还是前壁的心肌梗死,合并AVB 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增高3-4 ,与以往的报道一致. 既往的临床研究4发现,AMI 早期不同形态抬高的 ST 段也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对预测梗死心肌范围和心脏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Per 等5研究发现患者 AMI 第 1 日 ST 抬高和梗死相关动脉的残留血栓有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 ST 段抬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组

16、,同时死亡组单纯的下壁梗死率小于存活组,而心电图诊断3 个部位的梗死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说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多部位梗死 ST 段抬高值越大其近期预后越差. 有研究表明,J 波的产生依赖于心室外膜细胞的动作电位在 1,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2 相之间的瞬时外向钾电流形成的切迹显著地向负电压方向加深,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区心室外膜细胞完全丢失动作电位穹顶,导致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形成显著增大的复极电压梯度,从而易于形成 2 相折返7-8 ,因此引发多种室性心律失常9 ,严重者发生心源性猝死. 我们的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中 J 波患者明显多于存活组.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 J 波的患者其近期预后较差. 心电图3 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上 ST 段抬高值、QTd 以及 J 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