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65498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动起来之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科目:语文 授课内容:记念刘和珍君 授课对象:高一 设计者:霍曼若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悉课文的内容,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2、 能力目标: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真阅读课文,学习文章叙事和写人的技巧,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手法;通过训练,总结并掌握做阅读题的一般方法。3、 情感目标: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深意。【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充分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思

2、想的碰撞,教师点拨,师生合作得出结论。主要是提问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想】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经典课文,可以从“然”字上突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刘和珍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感情的讨论中。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深意。【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明确字词读音,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教学步骤】一、导入: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 ”而何谓伟大人物?不会是那些历史留名的千古帝王,也不会是功成名就的政客,更不会是有万贯家财的富商,而是在正义的道路上苦苦跋涉,饱尝辛酸、

3、寂寞甚至流血的人。而鲁迅就恰巧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成为了他所说的伟人。他被称为青少年的“导师” ,指引着无数人前行的方向。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记念刘和珍君 。二、简介作者、背景,明确字音字词:1、作者简介:提问: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 ,见了孔乙己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了社戏 ,结识了藤野先生 ,今天又将带领我们一起记念刘和珍君。谁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鲁迅。 (调动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热风 华盖集等。他既有批判性很强、言

4、辞非常激烈的文章,也有回忆起儿时时光的充满着温情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百草园里的童趣。他并不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一面,他对青年和孩子一直寄予厚望,充满温情。作为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他有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感。而他所处的时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都没有能给他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鲁迅的忧愤总是很多。这当然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对很多现象视而不见。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心心念念的终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以及人之为人,什么是真正的人呢?真正的人不会是像闰土那样,也不会是像孔乙己那样,而是有着独立、自由、民主思想的

5、人。2、背景简介:请同学们看 P27,注释 。大家看看,刘和珍遇害的时候才 22 岁。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只是,还有一些真相被模糊了。据说,在卫队开枪打死学生后,段曾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 ”而且,段在知道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凶手,颁布了抚恤金,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这到底是他惯用的政治手段,还是他人性中的一丝闪光呢?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段祺瑞晚年坚

6、拒日本帝国主义拉拢,表现出了应有的民族气节。还有杨荫榆是因抗争日本人的残暴行为而遇害。被鲁迅影射批判的陈西滢在自己文章的前半部分对“三一八”惨案也是有着公正的评价,只是后文中有些话被拿出来断章取义。这都说明了真相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般。2、字词: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记念刘和珍君 ,这里为什么是“记念”而不是“纪念”呢?其实这与当时鲁迅所处的时代有关,那时候白话文兴起不久,人们对字词的使用还没有很规范,注释“那”字是一样的道理。任何文化、艺术都不是一下子就成熟、完美的,它们都经过粗糙的起始阶段,然后才慢慢的发展、完善,就像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规范,我们要懂得包容和理解。

7、洗涤(d) 惮(dn) 攒射(cun) 尸骸(hi ) 长歌当哭(dng)喋血(di ) 杀戮(l) 殒身不恤(y n)(x)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写作缘起,纪念死者。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刘和珍遇害。刘和珍遇害经过。“三一八惨案”教训。惨案的意义。2、合并归纳: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

8、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板书) 3、作业:总结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局部的思路,明确刘和珍的形象。【教学步骤】理清文章局部思路。1、问题设计:A、看题目,为什么是刘和珍君?君说明了什么?明确:用君说明了鲁迅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代对男子称为“君” ,如孔雀东南飞里的“感君区区怀”等。同时,詟更是对刘和珍的

9、尊重或者敬重。B、为什么鲁迅敬重刘和珍君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纪念的内容部分,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明确:刘和珍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毅然”一词,表现了刘和珍要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思想品质。在“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 ,她却感到“黯然” ,能够虑及学校前途,关心学校命运,关心国家前途,说明她有正义感、责任感。第五部分的“欣然”二字,也能表现刘和珍思想境界之高:明知请愿是危险的,可能会流血牺牲,她却“欣然”前往,可见她是一位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同时,也驳斥了段政府的无耻言论,说明他们并

10、没有受人利用。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特点。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追求真理,有正义感,爱国C、写刘和珍遇害的文章很多,为什么只有这篇文章流传最广呢?明确:刘和珍的形象很真实,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大学生,是这样的美。而通过写这样的美来反衬惨案之惨。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破坏殆尽,并且有时也是一种美。但是三一八惨案只是悲剧,而没有了美。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更为真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而不是只要遇到被杀害都要被定义为斗士。作者如果一味地去愤怒,一味地去忽视真实的她,而只注重惨案,反而会太过于激烈而没有办法表现出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所以,鲁迅也反复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是又说“可是我

11、实在无话可说” ,后来又说“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最后,又说“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一方面是太愤怒,必须要写点东西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等到隔了一段时间可以更客观、更理智地来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再写文章。这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发表自己对惨案的看法,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D、鲁迅对以刘和珍为代表的进步青年是怎样评价的?明确:鲁迅对这样的爱国青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们是“真的猛士” ,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对她奉献出了自己的“悲哀和尊敬” 。E、这样一位优秀爱国青年竟然在执政府前中弹了,她是怎样中弹的?找出文中这一部分的描写,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明确:

12、第五节第二自然段。分析:1、子弹从背部入:学生并没有同卫队有正面的冲突,不是暴徒。2、手枪,说明并不只有卫兵,也有可能有军官。3、很残忍,在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F、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对执政府前发生这样的事件表示愤慨,鲁迅在文中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呢?明确:两个居然。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居然”是出乎意料、超出常人想象的意思。两个“居然”写出了段政府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表现了鲁迅对段政府和流言家的深恶痛绝。可见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赞颂刘和珍,同时也有对中外反动势力恶劣行

13、径的揭露。G、鲁迅在文中歌颂了刘和珍的英勇和伟大,揭露了反动派的可耻罪行,大家再想一想,文中除写了这两类人,还写了其他人吗?明确:还有“无恶意的闲人” ,也就是“庸人” 。他们对这些青年的死非常漠然,漠不关心。中国人的看客心理古来有之。最后进行总结:鲁迅写此文,除了奉献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和批评“闲人”的冷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图?明确:还有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奋然”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让苟活者得到希望,让真的猛士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战斗。作业:

14、写一篇小短文,谈谈我们在今天纪念刘和珍的意义。第三课时【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文章的抒情特色,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首先齐读第二、四部分,然后请个别学生背诵。及时肯定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并鼓励未完成背诵的同学加倍努力。二、重点语句分析1、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明确:第一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

15、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 3 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 ,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

16、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