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63503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摘要:书院与会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具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比研究两种建筑的异同,透过建筑表象,折射出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不同的人文内涵。士人修身养性,融于自然,追求雅趣;商人重义取利,融于社会,追求财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诱发不同的建筑观和审美情趣,渗透到建筑,使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校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书院;会馆;传统建筑;士文化;商文化Abstract:AcademiesandguildhallsweretwodifferentkindsofChinesetraditionalarchitec

2、tures.Theynotonlyhadcommonnessoftraditionalarchitecture,butalsohadvividindividuality.Thispaperstudie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twokinds.Penetratedthroughthearchitecturesuperficies,thereweredifferentculturemeaninghidinginelitearchitecturesandmerchantarchitectures.Elitescultivatedknowledg

3、eandmoralityinnatureandaspiredafterelegancespice.2Merchantspaidattentiontoprofitandvirtueinsocietyandaspiredafterriches.Differentculturebackgroundandvaluetropismhaddifferentarchitecturalideaandaestheticsentiment,whichwerepermeatedthroughwholearchitectures.AllofthesemadeChinesetraditionalarchitecture

4、scontainabundanceculturemeaningandshowconsequentiallyvariousstyleandfeature.Keywords:academy;guildhall;traditionalarchitecture;eliteculture;merchantculture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占统治地位的皇家贵族阶层、文人士大夫阶层、宗教阶层以及平民百姓阶层,使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官文化、士文化、宗教文化和俗文化等多元结构。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应也出现官式建筑、文人建筑、宗教建筑和民间建筑等多元体系,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

5、影响,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书院和会馆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分别受到士文化和俗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比两类建筑在产生、选址、空间布局、造型风格以及装饰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对其形式背后的人文内涵进行了剖析。31 产生的背景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可见,中国古代非常注重教育,据记载,早在三代时就有了教育组织1。早期主要以官学和私学为主,唐时在私学基础上出现社会办学形式书院教育,成为官学教育的辅助机构,不同的是书院内有许多文人隐读其中,公元 718 年设立的丽正书院可算是起源2,其产生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唐、宋时期最为盛行。书院为士人提供一个创造和传

6、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平台。许多名家大儒参与策划和创建,可以说书院既是学子的摇篮,文人隐居避世的乐园,也是士人自己创造的作品,表达他们的风采和情趣,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文:“馆,客舍也。 ”从食、从官,为宾客食宿之处,会馆属古代“馆”式建筑的一类,其产生同科举制度、商业经济的繁盛、以及大批量移民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逐渐发4展为同籍贯或同行业者在各地设机构建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据适用对象不同,分为“同籍贯的”和“同行业的”两类,也可结合设置,可通商情、叙乡谊,安旅故,祭神灵,同欢庆,聚人气,为同乡同行提供庇护所,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领地感。到明、清时代,会馆类建筑开始盛行3

7、。由此可见,书院和会馆是在古代社会特定的体制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下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体系,存在范围极广,表现出与其它官式、民间建筑不同的风采。2 选址择地书院选址非常讲求环境的选择和建设,尤其重视教育氛围的营建。书院一般多选在远离尘俗的清幽秀美的自然山水间( 图 1),环境优美宁静,利于清心静修,以便“远尘俗之嚣,聆听幽之胜”4。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记述:“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 ,道出士人对书院环境选择的独到之处。自然山水常被比拟为道德品行和知识素养的象5征,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水被作为情感活动的触媒剂,如祝允明曰:“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性生。

8、”身临其境可获得精神上的感应与共鸣。将君子比德思想融入环境,寓于教化,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书院同时强调人文环境的营建,选址结合历史文化古迹,圣贤之迹、名人遗踪,以便“踵名贤之迹,兴尚友之思”5,附教化于人文环境之中。当然,相地择址离不开传统的风水观,与书院的士风、文气、人脉联系在一起,吸收山之灵、沉淀地之蕴、兼收水之秀,容天地于内,利于人材辈出,所谓“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人才辈出” ,将文化与自然融会。与书院不同,会馆多建于喧嚣的城镇中(图 2),融入社会、市井和人群,将封建的商品经济、宗族制度以及地方俗文化合为一体。会馆常位于闹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四周环以繁华街市,既能聚人气,又能体

9、现自身的实力,形成区域中心和标志;有的靠近港口、码头,方便经营管理;也有与寺庙道观结6合,以宗教的信念强化内部秩序,加强凝聚力,并祈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大吉大利;官商不可分的从商理论,使会馆建筑的选址常与官府公署毗邻,可取得更多便利条件,还可求得官府的庇护。与书院一样,会馆的选址也离不开传统风水观,但更侧重生财、旺财、聚财。不难看出,商人融于市井,聚集财富,士人融于自然,陶冶身心,不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孕育出独特的士文化。 “通古今,辨然否,谓之士” 。(汉书 地理志),指明士要具备文化和社会规范知识;“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说文解字注),

10、指出士还需具有儒家仁义道德的价值观念,维持社会和宗法家族制度。儒家学说塑造文人“理性”的价值取向,培养使命感、责任感,及仁爱思想,引导走“入世”之路;道家文化则培育文人“非理性”的性格,失意退隐,淡泊清高,寄情山水,走“出世”之路;同时佛家提倡超脱世俗,修养心性,几种精神交织在文人身上,形成基本人格和审美特征。书院选址与建设,深受其影响。 “士农工商”的地位等级伦序,突显士阶层的优越,商阶层则处于社会的边缘并为主流意识所排斥。商阶层渴求社会的认同,通过建筑的宏大规模与豪华铺陈展示实力和影响,模仿官僚的奢侈生活,高堂大厦,僭7越礼制,对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一定冲击6,与“贱商”观念抗争。随着财富的积

11、累,商人开始追求社会价值,将商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接轨,塑造良贾形象,提倡重利尚义、义中取利,遵从诚信无欺、和气生财、平易近人等商德。而商人的流动性,又使长期在外的个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内外环境的影响,形成商人特殊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相应地也融入会馆的建设中。总之,从选址来看,书院主要反映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组合,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而会馆则更多反映社会与人文要素的组合,体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3 空间布局礼乐法度是传统社会稳定、和谐运行的准则,突出等级又强调万物和谐共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也贯穿建筑始终。从用地到布局,从单体到细部都作严格规定,遵循固定模8式,呈现很强的

12、共性。书院建筑群体布局严谨,总体分四大部分:教学、祭祀、景园和生活辅助。中轴线上按顺序依次布置大门、讲堂、祭殿和藏书楼等重要建筑(图 3,4),斋舍与其它附属用房分别对称置于轴线两旁,与主体建筑形成多进围合的院落空间,突出书院以讲学为主,以尊圣礼贤为重,视规模、地形有所变化。会馆集祭神、乡聚、娱乐、寓居等功能为一体,主要由戏楼、厢楼、正厅、后殿、居住及辅助用房组成。中轴线上按顺序布置照壁、大门、戏楼、正殿、后殿等重要建筑,厢房、钟、鼓楼、配殿等对称布置于轴线两侧,形成多进院落(图 5)。由于会馆多处闹市区,受地形限制,院落除纵向发展外,亦多横向形成跨院,提供居住用房。由空间布局可见,两者都遵守

13、礼制制度施与建筑的规范和定式,采用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都安排在轴线上,相关附属建筑对称分布两侧,围合成不同院落,重点突出,功能分区明确。祭祀建筑都位居轴线上,突显地位的尊贵,表达一种信仰,起到见贤思齐,规范行为之效应,但崇拜的对象不同。书院礼拜孔孟等圣贤,建筑遵循严格的礼制规范;而9会馆祭拜的神灵因院而异,体现地方信仰特色,主要以拜如来、观音、财神等神仙为主,也有拜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神化了的人,祈求神灵护佑,稳定内部秩序,追求诚、信、义、仁的取利思想。书院空间内敛,布局松紧适宜,结合自然地形,依山就势,将严谨的礼制建筑与其它民间建筑融合布局。利用走廊、隔扇、敞厅、曲径等建筑元素及山

14、水植物等自然元素,消解主体建筑的规整严肃,营造既尊“礼” ,又合“乐”的静谧、亲切的环境,在庄严的礼仪空间追求朴素亲切的人文气息,增加生机和情趣。景园更是结合自然环境的蜿蜒曲直,适意配置松、竹、梅、兰等比德植物,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因地因院而异,不拘一格。透出文人的风雅情趣和修养品位,严谨而飘逸,奔放而稳重,可以说书院是礼乐思想的完美结合,是士人追求伦理稳定,社会和谐处世观的最好佐证。会馆多采用故乡风格,营造“宾至如归”的乡土氛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糅合所在地的风格,与本土文化相融。整体布局紧凑,体现“聚”的商人情结。院内地坪与周围地坪基本齐平,突显“平则易人亲”的商业理念,有的地面

15、10甚至低于周围街道,越往院内地势越低,且院落呈前窄后宽,形成凹斗状,折射商人进财、聚财的心理祈愿,利用台阶,保持建筑高度(图 6)。空间氛围完全不同于书院的静谧、斯文和私密,趋于创建宽泛、开敞、热情、融合的活动空间。大殿以南均为开放性空间,市民可随便出入,会馆定期的文娱表演成为当地的重要活动内容。积极营造极具人情味的空间,体现商人重交往、聚人气、顾客至上的经商思想,人与人的和谐,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4 造型风格书院以自然地形为依托,清水封火山墙,错落有致,曲折蜿蜒构成富于变化的轮廓线,呈现极强的层次感和曲线美。建筑以单层为主,体量小巧,平易“进”人的院落、回廊、亭台楼阁,取得亲切宜人的尺度;

16、造型简约,一般以砖木结构为主,构架以穿斗与抬梁结合,砌上明造,忠实结构本色,展示材质无华的自然美。为突出祭祀建筑的神圣和尊严,礼圣殿多重檐歇山,黄瓦红墙,与其它建筑的灰瓦白墙,形成强烈对11比。讲堂造型庄重肃穆,藏书楼多为楼阁式,飞檐翘角,高耸醒目。从造型风格看,书院讲求建筑与自然融合,人与建筑融洽,侧重朴实之美、阴柔之美。会馆各建筑体量较大,气势宏伟,重点突出戏楼。照壁体形高大稳重,将南面高度拉起。戏楼尤其雄伟,空间广阔,高度不同,屋顶错落布设,造型丰富活泼,多选歇山式,双檐、三檐不等,翼角飞翘,琉璃满铺或剪边,色彩鲜艳,轮廓饱满壮观,呈现华丽、欢快之感,成为会馆的重点,表明商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戏楼在同一院落的钟、鼓楼,多为方形两层建筑,重檐歇山琉璃顶,四角升起,体态小巧挺拔,起到空间的过渡衔接作用;为方便观戏,厢房亦多两层,悬山、硬山或卷棚顶,出檐小巧。正殿、后殿多单层歇山顶,坐落在高台上,或琉璃或剪边或灰瓦,不一而同。会馆气宇轩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