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18722245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_王彦超_图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彦趄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金融抑喇与亩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王彦超内容提要 :信贷资源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到企业只是完成初次分配 , 获得融资的企业再把资金转移给其他企业则是信贷资源的二次分配 , 商 业信用 在信贷资源二次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 并得到文献证实 。 商业信用 二次配置功能存在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 基于中 国独特的金融制度环境 ,本文识别并验证 了 金融抑制是如何影响并决定商业信用 二次分配功能的 。 实证发现 , 商业信用 的二次分配功能在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的地 区表现越强 , 并随着金融改革发展而减弱 。 在国 有企业和 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中 ,企业的 商业信

2、用二次分配功能更加显著 。 本文阐述 了 宏观金融背景是如何影响企业微观融资行为 的, 对当前的金融 改革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 也有利 于深入理解 中国企业 当 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关键词:金融抑制二次配置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一、 弓 言除银行等正规金融中介外 , 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在配置金融资源上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 ; ; , ;陆正飞 、杨德明 , 饶品贵 、姜国华 , 。 金融资源通过正规的金融中介分配给企业,这只是资金的初次配置。 金融资源往往还可能进行后续再次分配。 商业信用在金融资源二次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容易获得外部融资的企业采用商业信用方式为那些难以获得外部融

3、资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 ; 如果外部融资市场遭遇危机 、 紧缩或衰退 , 市场中的初次资源配置量减少 企业,过商业信用进行二次分配的资金也会相应地减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商业信用二次配置( 功能的存在。 然而 ,决定和影响商业信用二次分配现象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结合中国特殊的金融市场背景 本文旨在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 。商业信用二次分配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金融抑制 。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限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 ( , 周业安 ,王勋和 。 金融抑制下 ,监管机构会限制金融市场的融资模式。 除间接融资外, 直接融资模式受到严格限制 ,导致市场融

4、资形式缺乏多样性。 单一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金融抑制下 对金融业的准入监管导致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并存在信贷配给。 信贷市场被分割, 出现部分“受青睐”企业“融资过度”和“受歧视企业的“融资不足”问题。王彦趄 ,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邮政编码 , 电子信箱 :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债务契约 、诉讼及其经济后杲” (批准号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批准号 】 资助 , 同时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 中央财经大学“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资助。 作者感谢“ 第二届宏观经济政策

5、与企业微观行为”学术年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 ,感谢北京大学姜国华教授 、南京大学陈冬华教授、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先生 、重庆大学辛清泉教授 、暨南大学饶品贵副教授, 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李涛教授 、吴溪教授 、陈斌开副教授、梁上坤博士等的宝贵意见并特别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设性意见 , 文责自负。t全绣辟金 年第 期另一方面 ,金融抑制下对利率的严格管制会扭曲货币资金价格 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供给不足。金融监管机构的利率管制政策严格规定存放款的利率上限 利率无法准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短缺的程度。 当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时 对名义利率的管制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 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条件下 储蓄

6、者不愿意增加储蓄 ;借款者的强烈借款需求必然导致资金的需求严重大于资金供给 ,信贷市场分割会更加严重。金融抑制程度越高 ,信贷市场分割越严重 ,企业间金融资源分配的 “马太效应”越显著。 金融资源在企业间分布的两极分化实际上在企业间构建了信贷资源二次分配的需求方和供给方。 商业信用可以将“融资过度”企业的资金分配给“融资不足” 的企业( ; , ;实现信贷资金的二次配置。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速度缓慢 金融产品单一 ,处于金融抑制( 状态。 中国的金融市场整体抑制 但金融抑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又存在很大差异。 在金融抑制程度较高的地区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资金的配置主要依赖银行。 企业

7、的融资渠道也更加依靠银行信用融资。 信贷配给使得银行信用在企业间分配不均衡。 较容易获得银行信用的企业更可能把资金以商业信用形式为难以直接融资且不能获得银行信用的企业提供替代融资。所以 ,在金融抑制程度更高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二次配置功能更加明显。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还与企业具体特征密切相关。 中央和地方控制下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用 ,也就更容易利用其特殊优势为其他企业扮演“影子银行”角色 。 而且 , 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也容易获得银行信用, 属于政策扶持的企业对外提供商业信用的资金来源更加充足 二次配置现象更加显著。 此外 ,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 ,金融抑制程度降低

8、,商业信用的这种二次配置功能会有所削弱。以 一 年中国沪深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本文研究发现 ,短期银行信用越高 ,企业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金融抑制越严重的地区 ,短期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而且 ,国家重点扶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 ,短期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 随着时间的推移 短期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弱化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减弱 。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对以往研究做出了拓展。 首先 本文探索了商业信用二次分配现象存在的影响因素。 以往研究主要侧重在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的存在性上。 一些文献发现容易获得外部融资的企业 、与政策银行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和

9、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更容易把银行信用以商业信用方式转移给自 己的客户 ,而当外部信用市场供给不足时 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二次分配能力会减弱( , ; ; ; ; , 。 然而 ,为什么会存在商业信用二次分配行为? 决定这一现象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金融抑制下 ,稀缺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流向 “受青睐”企业 而“受歧视”企业面临融资不足问题 这会出现“马太效应”。 金融资源从“受亲睐”企业流向 “受歧视”企业 ,商业信用扮演着重要的“漏损 ”效应 这种资金流动的漏损效应符合效率原则(卢峰 、姚洋 。 本文系统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金融抑制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作用 , 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其次 ,有关商业信用与

10、银行信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是替代( 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结论( ; ;。 这些研究主要把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作为两个独立的融资渠道来分析而没有关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 。 本文系统研究了银行信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商业信用的交互关联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银行信用为企业对外提供商业信用提供了资金支持 商业信用不再是单纯的商业信用 ,而本质上属于对银行信用的二次配置 ,这丰富了现有研究 。第三 揭示了宏观制度背景如何影响企业微观行为。 宏观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更为基本的因素 (祝继高 、陆正飞 靳庆鲁等 , 。 通过挖掘企业特殊经营行为背后的制度因素有王彦超 :金融抑制与商业

11、倍用二次配置功能利于深入理解经济现象。 金融抑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特有的制度背景 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行为。第四 , 揭示了非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来源问题。 在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 ,非正规金融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 。 商业信用属于非正规金融的一部分 。 在金融抑制下 ,企业可能会通过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实现二次配置。 非正规金融渠道的资金源头 ,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银行。最后 ,有利于增进对现实金融发展问题的认识。 随着整体经济总量的攀升 , 中国的银行体系 日益庞大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持续占据全球银行排名前列。 然而 ,在此背景下 ,中国实体经济却因为得不到资本输血而频现危机。

12、 从资金的供给者到资金的需求者之间 , 似乎有一道鸿沟将其隔断。本文试图从金融抑制角度理解导致资金供求双方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并发现 商业信用的二次配置功能因金融抑制程度不同 、 资金供需矛盾不同而相应变化 。 在某种程度上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延伸 并成为金融市场中“资金倒爷” 的工具之一。二、研究假设金融抑制的一种表现就是政府干预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 。 在过度干预下的金融体系中 ,融资形式缺乏多样性 ,资本市场主要以银行等间接融资为主。 长期以来 , 中国债务市场发行规模整体较小 ,融资比重较低 。 特别是在 年之前 股票市场发展缓慢 ,而且和 发行程序和条件较为严格 ,股权融资难以满

13、足企业融资需求 。 企业主要通过金融中介获取债务融资 而其获得贷款的规模和难易程度会受到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限制 。 金融抑制下的中国金融市场 , 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准入门槛的严格管制使得商业银行业缺乏自 由竞争。 在信贷机构准人条件的严格管制这一制度背景下 ,作为信贷供给方的商业银行长期占据垄断地位 ,在信贷市场具有一定的主动权。 出于对风险、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拥有主导地位的信贷机构会倾向于能够为其带来高收益的企业。 同时,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仍处于转型期 ,信贷市场发展缺乏配套机制 ,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相应机制不完善 ,而且信贷双方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较大。 这会导致信贷市场分割 即

14、一部分“高资质”企业会轻易获得充足的银行信用 ,而资质比较差的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用 (如图 所示) 。在金融抑制下 , 利率管制会导致信贷资金价格扭曲。 特别是当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通货膨胀时 ,较低的利率会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储蓄贬值。 商业银行低息吸收存款 ,又以低于资金市场价格贷给企业。 这本质上是在利用社会资金的贬值价值补贴给银行和贷款企业。 随着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差距增大 ,储蓄不经济现象就会 日益严重 。 社会资金不愿意流人正规的信贷机构 ,而宁愿进人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 甚至冒险流入地下钱庄及其他渠道等 ,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揽储难度增加。 由于利率被管制 ,银行难以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增

15、加储蓄率。 鉴于贷存比的限制 ,银行较低的储蓄资金会直接减少对外发放贷款的规模。 即便是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 但可贷出资金数量仍然有限。揽储难度的持续增加限制了银行信贷的供给能力 , 同时 ,持续的经济增长又需要更多信贷支持 ,银行信用供不应求局面在所难免。 而商业银行又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解决这一问题。 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就是设置更高融资门檻。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能够获得银行信用 ,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份来自信贷市场的补贴。 随着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差距越大 ,这种补贴的价值就会越大。这可能会导致信贷市场分割情况更加严重 ,一些企业更难以获得融资。受到商业银行青睐 ,成为信贷市场中被追逐的“

16、高资质”对象一般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 以及受到地方政府保护的一些国有企业。 监管机构通过给与商业银行更宽松的信贷政策鼓励其对这些企业放贷。 政策扶持和地方保护政策会导致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和部分国有企业较容易地获得银行信用。从信贷风险角度来看,信贷机构对国有企业或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放贷 在遭遇信贷危机时 ,信贷机构承担的责任会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谅解 而投入到其他渠道的信贷资金当遇到同样困紿 ; 金 年第 期境时 ,则可能会面临监管机构截然不同的待遇 。 监管部门在对待信贷风险方面的歧视倾向也会促使信贷机构更愿意配合政府或监管部门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投放“指引 ” 。 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稀缺的信贷资源向所谓“高资质”企业过度集中 进一步加剧了信贷市场分割。信贷市场分割下 受信贷歧视的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用 ,而金融抑制下 ,其他融资形式受限又不断加剧“受歧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商业信用是很好的替代融资形式。 对资金极度地渴望导致“受歧视”企业对商业信用等其他融资需求强烈 。 容易获得银行信用的企业把资金通过商业信用形式给急需要替代融资的客户符合双方利益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