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722224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7爱国词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爱国词四首可怕的“狰狰男儿”在中国经济网 人物周刊频道,有一篇题为真实的北洋军阀是不卖国的的文章。文中说:“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 ”读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此“狰”非彼“铮” ,两个字意思大有不同。“铮铮男儿”误成“狰狰男儿” ,面目真够吓人的。铮铮,本是金属撞击声,比喻刚正不阿。狰,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有凶狠之意,如“狰狞” 。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 :杨昌俊走 近 作 者简介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2、。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进入仕途。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李纲被罢官,张也因而获罪。不久,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祖父、父亲都做官。他出生的第三年,靖康之变发生,北宋沦亡。他随家人颠沛流离,历尽艰险回到家乡。陆游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但是在投降派当政的社会条件下,他长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最后还被罢黜回乡,投闲置散

3、,壮志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忘怀国事,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始终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续上表)作品赵鼎的词今存 45 首。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为家园乡关之思。有得全居士词 。张元幹,有草川词 。陆游,有放翁词 。刘辰翁的词今存 350 多首,其词不假雕琢,悲咽沉痛。他是南宋遗民中,反映爱国思想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词人。有须溪词 。相 关 知 识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无论是创作或欣赏,对关于词的一些常用术语都要有必要了解。词牌:填词用的格式。最初,词是配乐演唱的,词牌就是曲调名。许多词牌在首创时,所用曲调名和词

4、的内容有关。如李白的忆秦娥 ,写的确实是秦娥,开头就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这个词牌也叫秦楼月 。秦观的鹊桥仙 ,确实有仙侣鹊桥相会的爱情内容,其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但各种词牌一经创立,后人照之填写,内容和词牌名不一定再有联系。词牌纯粹成了填词的格式。识 记 字 音华胥(x)砥柱(d) 南浦(p)戍梁州(sh) 两鬓(bn) 蒙毡(zhn)金缕(l) 貂裘(dio) 辇下(nin )“文”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正面站立的人形,胸部刺有美丽的花纹。本义是纹身。 “文”本为“纹”的初文,色彩交错亦称“文” ,引申为花纹或纹理,又由花纹或纹理引申为文字或文

5、辞。读声 wn 时,为纹饰之义。“文”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文”组成的字大都与花纹有关,如“斐” “斑”等。 “文”也可作声符,如“蚊” “坟” “汶” “雯”等。鹧鸪天建康上元作阅读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回答下面的问题。1 【鉴赏诗词的技巧】(1)开头两句有何作用?(2)“记得当年全盛时”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案:答案: (1)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2)引出下文,由“悲凉地”转入下文的回忆:“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的全盛之景。2 【鉴赏诗词的语言】(1)“忽惊春到小桃枝”中的

6、“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2)怎样理解“天涯海角悲凉地”一句的含义?答案:(1)不能换成“见” 。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2)“天涯海角悲凉地” ,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3 【鉴赏诗词的意境】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

7、飞”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渲染了过去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抒发对已逝繁华的怀念和眷恋,对比眼下的惨痛现实,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4 【鉴赏诗词的语言】有人说“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中“弄”与“流”用得很好,你知道好在哪里吗?答案:“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写出了花枝的袅娜。 “流”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动态。都采用拟人手法,把升平的气氛呈现出来了。5 【鉴赏诗词的情感】下阕中哪一句是全词的词眼?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答案:“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词眼” 。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 “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

8、的意思。下阕头三句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皆关合“华胥梦” 。于是上下二阕靠这一句挈领,浑然一体,意境深沉。6 【鉴赏诗词的技巧】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示例二: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阕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阕转入对当年全盛时快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令人悲伤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阅读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回答下面的问题。1 【鉴赏诗词的意境】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描写了

9、什么景象?有何作用?答案:“怅秋风”三句, “怅”字领起“秋风画角、故宫离黍”两句,北宋的京都汴京早已被金人占领,怅望中原地区,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故都一片荒凉。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沦陷区的感伤和怀念之情。2 【鉴赏诗词的技巧】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三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底事”三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续发出无可奈何的疑问,把在侵略者铁蹄蹂躏下的中原大地的无穷灾难和侵略者的罪行形象地描绘出来,深切地抒发了家国之思。 “昆仑倾砥柱” ,犹言天塌了下来,喻指北宋沦亡;“九地黄流乱注” ,喻指在金国侵略者的铁蹄的大肆蹂躏下,中

10、原大地到处都 是灾难;“聚万落千村狐兔” ,喻指此时的中原大地,一片荒凉,只有野兽出没。3 【鉴赏诗词的情感】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 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 复杂的情感?答案:悲愤:“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 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同情: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士的共同悲剧。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4 【鉴赏诗词的意境】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

11、淡月,断云微度”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这几句写饯别时的情景:凉风穿过岸边柳树吹过来,吹走了酷热;明亮的银河,稀疏的星星,淡淡的月光,还有几抹云絮在慢走。词人借景抒情,既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气氛,又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5 【鉴赏诗词的技巧】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答案: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下半阕叙别情。初秋残暑,凉生岸柳, 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实现了。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6 【鉴赏诗词

12、的情感】请分析出上下阕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答案:上阕感叹时局,反映金兵侵略带来的灾难;下阕抒写依依分别之情,勉励友人振作精神继续斗争。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凛然无畏的气魄和深切同情友人的品格。这首词借送别表达了对“卖国有功,爱国有罪”的政治现实的无比愤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感。请深入体会,细作分析。答案:面临民族灾难,毫无疑问,应是全民上下戮力同心,坚决赶走侵略者,夺回失地,拯救中原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目前的情形刚好相反:卖国有功,爱国有罪。像胡铨这样的爱国志士,竟然一再遭到如此残酷的迫害,就是一个明证。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这无可

13、奈何的浩叹,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活动之中迸发出来的。说“难问” ,但作者非常明白,广大民众也都心知肚明,造成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皇帝,皇帝不纵容,秦桧们怎能如此胡作非为呢?词中虽不点破,但揭露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是清楚的。这种强烈的正义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今天读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诉 衷 情阅读诉衷情 ,回答下面的问题。1 【鉴赏诗词的意境】词中描写了几个怎样 的生活场景?请作简要概括。答案: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 【鉴赏诗词的技巧】(1)这首词上阕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故

14、,是哪两句?作者使用这两个典故分别有怎样的用意?(2)试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答案:(1)“万里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求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2)以“当年”二字开头,写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 “梦断”一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阙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3 【鉴赏诗词的语言】 “尘暗旧貂裘”的“暗”能否换成“淡”?为什么?答案:不能, “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貂裘戎装尘封色暗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

15、而“淡”不能体 现。4 【鉴赏诗词的意境】 诉衷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词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5 【鉴赏诗词的语言】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这三个字分别为:“未” “先” “空” 。这三个词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敌虏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

16、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恨。6 【鉴赏诗词的技巧】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哪些方面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答案:词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三层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现实中身老沧州,投闲置散。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现实是自己废弃荒村。7 【鉴赏诗词的情感】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 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柳梢青春感阅读柳梢青春感 ,回答下面的问题。1 【鉴赏诗词的意境】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阕却说“银花洒泪” ,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