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722160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10 月质量检测历 史(选修)试 卷 2014.10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1 周礼春官 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

2、差异2 战国吕氏春秋 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 ,下田弃圳(沟)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4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 称,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

3、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5 伯利克里说:“ 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在公家事务中发挥作用C.深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6

4、 1561 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 ”这正反映了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7 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

5、联邦政体 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C.“分权与制衡” 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8 1878 年 5 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 月 19 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 221 票对 149 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 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 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

6、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 “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0 洪仁玕在 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

7、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11 在 1896 年至 1911 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 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A. B. C. D.12 1859 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 “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

8、响民众生活习俗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13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等校 3000 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C.该不平等条约是 1895 年签订的 马关条约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4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

9、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15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 ”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6 1917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

10、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17 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 月底 9 月中旬 12 月底人民公社(个) 8730 16989 26578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325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30.4 65.3 99.1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

1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8 1959 年 3 月,台湾当局 “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 “红色中国”或“ 共产党中国”为“ ”;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19 2014 年 3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 ”为主题,来自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

12、映出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20 有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联合国的作用愈益凸显 B.两极格局已经解体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第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合计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 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

1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 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 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 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160 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

14、 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 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 级集市环绕, 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 基本交通脉 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4 分)(2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 分)(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 分)(4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22.(12 分)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3 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 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 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 父教育而母实业” ,“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