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721359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7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面对孩子提的问题1、 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受到嘲笑以后,孩子会丧失发问的意愿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鸟为什么会飞呢?”也许孩子天真的问题令你觉得非常好笑。但仔细想想,要回答这些问题还真是不容易。当然,你也可以这么回答: “小笨蛋,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 不过,如果你能一孩子一样的心情,抬头往上看,你会发现自己平时视若无睹的天空一片蔚蓝,异常美丽。这时,相信你也会和孩子一样,非常地惊讶而受到感动吧!由于心中藏着这种激动,你会向他说: “是呀!真的是非常漂亮的蓝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正如上面的例子一样,要想回答好孩子的问题,先要接受孩子对于事物的惊讶情感。这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

2、孩子天真无邪的问题,的确让人觉得好笑。不过,这样笑一笑混过去的态度是非常不好的。尽管这些问题连母亲本身也难以回答,但如果在这时候轻蔑或回避孩子的问题,确实会造成很坏的结果。 轻视或嘲笑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如果无法让孩子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时母亲可以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我再去查一查。”这么一来,孩子会因此而受到激励,会想再发问。 虽然孩子的问题是一些本来就是如此的问题。但是大家认为本来就是如此的现象,孩子却有所疑问,实在是很了不起。例如:牛顿就是因为认真地考虑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种从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事中,发现一种规律,就称之为科学。 伟

3、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个对于大家都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事情产生怀疑的人。他在进入小学以后,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 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2+2=4。这时候,爱迪生问道: “老师,为什么会是 4 呢?” 老师说: “2 再加 2,应该就是 4 呀!” 但是,爱迪生还是无法接受。老师却认为爱迪生的头脑有问题。因为班上有了爱迪生这样的学生,课程总是无法继续下去。于是,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请到学校来,对她说:“你的孩子智力发育太迟钝,无法继续读书。” 不过,爱迪生的母亲认为爱迪生是个独特而优秀的孩子。自小爱迪生从小学退学之后,就亲自对他进行教育。爱迪生在科学界非常活跃,拥有多项发明,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可

4、否认,这与他的母亲在其发问期很好地培育了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个四岁的女孩看了人猿泰山的电影,就问母亲道: “第一个人是出生在很早以前吗?” “是吧?是在很早以前。”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这时,母亲并未回答,却笑了起来。 这孩子从母亲那儿得知人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第一个人类没有母亲,所以想泰山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当孩子有这种奇特想法时,千万不要笑她,而要和她一起想:“恩,到底是怎么样来的呢?” 地球上的第一个人,到底是怎样出生的呢?其实,这的确是非常难以回答。科学家们正努力地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时,你可以给她讲国内外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如女娲

5、补天、上帝造人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会令大人发笑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电视的问题增加了。现代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所以孩子一出生就习惯看电视。只要按一下那小小的开关,屏幕上就能看到有意思的动画片,耳朵还能听到悦耳的音乐。对于孩子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箱子。大部分的孩子会觉得电视就是一个这样的东西,不会觉得有任何疑问。但是,有些孩子却会觉得困惑。 一个五岁的孩子问道: “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 因为他看到电视中出现游泳池的画面。 “即便电视坏掉,水和人都不会从电视中跑出来。” “为什么人会在电视中游泳呢?他们不是在电视里面吗?” 其实,母亲也不太了解电视的组成,所以回答得很勉

6、强。 “那些人在游泳池游泳时,由摄影机摄影之后,在传送到我们的电视里。在电视中有所谓的转播机器。” 关于电视的问题,还有“那些小人是住在电视里吗?”或是“我也能进到电视里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孩子在电视播放节目时,还会跑到电视的后面去看一看,还会伸出手来拨弄电视后面的机器或电线,这让母亲非常紧张。 要想五岁的小孩说明肉眼看不到的电波,实在非常困难。如果有画册,可以一边让他看画册一边说明(见第 7 章)。这是最好的办法。此外,电视台经常开放让人参观,也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趁孩子有兴趣的时候,把握机会带他去参观。这是最好的办法对于孩子所问的问题,决不可以一笑置之。 一定要真诚

7、地赞许孩子,并告诉他(她): “你真了不起,能注意到这一点。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这些孩子充满了创造性和好奇心,能够注意到大家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够给予精心的培育,将来在思考问题上一定会卓尔不群。 考虑到孩子提问的背景 每当吃饭的时候,家长通常都会要求孩子赶快吃。 看到旁边的人很快地吃完时,孩子会问道: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如果告诉他: “如果有两张嘴,那就成了妖怪了。” 这会让孩子觉得非常沮丧。“如果多长几个嘴,就可以很快把饭吃完了”原来,这才是孩子提问的真正原因。听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说,母亲或许会很诧异吧!不过,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因为饭

8、吃得太慢而挨骂,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这时候,最好说: “是呀,如果有两张嘴,就能够很快地吃完。” 最重要的是要有赞许孩子想法的态度。父母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的创造性得以发展,更能提高他(她)的智慧性和好奇心。 另外要考虑到的是,发问问题的背景。最近,有很多孩子因为边看电视边吃饭,而导致吃饭时间的延长。这也许是因为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为了急着看电视而匆匆地扒了几口饭就算完事;还不如让他边看电视边吃饭来稳定他的情绪吧! 不过,这么一来,会延长吃饭的时间,孩子会因食物变凉、不好吃而饭量减小,结果又挨家长的骂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孩子会觉得吃饭实在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孩子有此发问背景,那么母

9、亲就应该反省其用餐的方式。 有个三岁的小女孩看到农历十五的月亮,就说: “妈妈,我要月亮,帮我把月亮拿下来。” 这时,母亲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只好说: “月亮太远了,妈妈拿不到!” “月亮你快下来,我要你!” “月亮是要给大家看的,不可以拿下来。” 虽然母亲说明了事实,却无法满足孩子在情感上的要求。当我们看到黑暗中明亮而美丽,绽放着银色光辉的月亮时,的确会觉得想要把它摘下来。因此,在这时候,母亲要顾及孩子的感性来回答。 “是呀!如果能够把月亮拿下来,真是太好了。在黑夜中的月亮看起来真是漂亮,甚至不需要电灯呢!” 这种回答方式,对于孩子的愿望能够给予某种程度的满足。而“月亮是要给大家看的,不可以拿

10、下来”,这种否定性的回答,很可能会使孩子不再喜爱月亮。这种回答方式不容易培养孩子喜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月亮在天空中,那么幼儿园的小明和亮亮也能够看到。花园中的花朵也会因为看到月亮而感到高兴。还是把月亮留在天上吧,大家都会觉得高兴。” 这种回答方式也不错。 由于这个小姑娘只有三岁,当然没必要向她说明宇宙的现象,以及月亮是因为太阳的光而反射等等。因此,要依照孩子的年龄和智能来回答问题。(见第 4 章) “妈妈,如果雪儿越来越小,就会成为婴儿,是吗?” “雪儿,你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是婴儿。然后逐渐地长大。今后,还会继续长大,所以不会变成婴儿。” “真没意思。” 雪儿的姑姑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人们(

11、包括雪儿的母亲)去探望她时,都不断地点头说,“真可爱啊”,“多漂亮的小家伙”,甚至有些人还带了礼物去,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婴儿身上。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而言,已经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她已经可以独自走路,有时候还会撒野,有时还会反抗父母。不听话时,也会挨骂。看到婴儿受到大家的娇宠,而十分羡慕。希望也受到同等的待遇,因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对孩子说:“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提问的原因,然后接受孩子的感觉再来回答。不要像刚才那位母亲一样,只给孩子事实上的说明。应该告诉她,还有很多乐趣是婴儿无法享受到的。 “婴儿不能够和小朋友一起作游戏,也不

12、能够溜滑梯。也不能够去商场买玩具,吃好吃的东西。雪儿,你就是因为长大了,才能做到这些婴儿所无法做到的事。” 如果这样告诉孩子,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摆脱想要成为婴儿的想法。 关于语言的问题 有个五岁大的小女孩,她有个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吃得比姐姐多,是不是可以当姐姐呢?” 这让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好笑。其实,这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妹妹吃得不多而被妈妈骂:“你不吃多一些,就会长不大。”妈妈听到小女儿这么问,回答道:“姐姐比你早出生,所以即使你的身体长得再高大,也不能当姐姐。就好比将来即使你长得比妈妈还高大,也仍然还是妈妈的孩子一样。” 其实,这孩子是由于对语言的误解,才会有这

13、么奇特的问题。这时,应该要仔细地说明“长大”有两层意思。 姐妹,先出生的是姐姐,后出生的是妹妹。姐姐比妹妹大,其实她们的关系并不存在于体型的大小变化。就像母子的关系一样。 “不过,姐姐吃得不多,所以会比较瘦。如果你好好地吃饭,可能会长得比妈妈和姐姐还高大呢。” 小孩子知道的话语较少,所以经常会有语言上的误解。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有个四岁的小男孩在动物园里游玩,母亲指着笼子里的动物对他说:“这是猩猩。”孩子低头想了很久,然后问道: “是不是等到天黑了,他们就住到天上去了?” 这时,妈妈赶快解释道:“动物园里的猩猩和天上的星星是不一样的。”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常会误听同音异义字。由于大人了解汉

14、字,所以知道“猩猩”和“星星”的不同;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同音异义字会让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时候,可以向他们举例说明同音异义字的差异,以增加他们对于语言的兴趣。 除同音异义字外,孩子也会在其它方面表现出对于语言的感受性。 “怎么有这么多的秋天,有丰收的秋天、美丽的秋天、读书的秋天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秋天呢?” 四岁半的小女孩因为看电视,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于是有了这样的问题。 这时候,母亲做了这样的说明:“秋天不像夏天那么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冷,所以是非常舒适的时期。因此,才会有所谓读书的秋天”接着,又告诉她:“其实,那都是秋天。” 不过,母亲所作的说明还嫌不足。如果再附加说明一年四季,会更

15、加理想。“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时暖和,树木开始萌芽,百花开始绽放;夏天时很热,大家可以去游泳,吃冷饮;秋天时,天气不热也不冷,非常舒服,这个时候最适合运动、学习,另外,各种各样味道鲜美的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我们可以尽情品尝;到了冬天时,天气非常寒冷、会刮很大的风,到处都在结冰,还会下雪;冬天过去之后,又是春天,于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些并不复杂的说明,确可以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大自然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对于孩子的问题,能够再综合作一说明,是最适当的回答秘诀。从孩子的问题中,一一打开未知世界的门,能够激励他不断地发问。 拟人化的问题一个初冬的早上,有个四岁的小女孩偶然看到池中的

16、小鱼,于是问道: “这鱼不冷吗?不会感冒吗?” 母亲的回答非常巧妙: “池里的水应该是很冷的吧!不过,水是鱼的家,因为它经常运动,所以不会觉得冷。如果你觉得冷,我们来赛跑好吗?” 尤其小孩觉得冷的时候,会有此种说法。这时候,可以诱导她,“来,跟妈妈一起跑步吧,一二一?” 幼儿的心理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自己觉得冷的时候,看到池中的鱼,自然就会认为鱼也冷;这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即使不是生物,也会认为它们和自己一样,都要早上早起、洗脸、吃饭,晚上上床睡觉。因此,这位母亲的回答方式非常有智慧。当然,也会有别的回答方式,例如:“鱼儿喜欢在冰凉的水中。” 有个四岁的小男孩起晚了,母亲说他是“贪睡的小孩”。 这时候,小男孩问道: “那么,鸡是几点起床呢?” 母亲告诉他:“太阳出来时,就会起床了。” 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孩子曾经听说过,鸡起床的时候,会叫人起床。所以当自己晚起床的时候,就会想起早起的时候鸡会叫。因此,这孩子的头脑是非常聪明的。 如果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