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71666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第 13 题。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需要2.下列属于甲地优势农产品的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A. B.C. D.3.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A.水稻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C.草

2、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解析:第 1 题,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第 2 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第 3 题,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东部,主要为草原畜牧业。答案:1.D2.A3.C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 年)表,完成第 46 题。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 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 916

3、 5 872 5 87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4.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 B.黑龙江C.吉林 D.浙江5.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A.上海 B.黑龙江C.江苏 D.浙江6.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有()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投入较低复种指数低A. B.C. D.解析:第 4 题,分析表中数字涵义可知: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较可知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第 5 题,表中上海市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最高,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第 6 题,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地

4、区。答案:4.B5.A6.D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第 78 题。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 7 题,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第 8 题,该地地形复杂,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答案:7.A8.D9.

5、有关东北 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B.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格控制,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C.积极营造人工林D.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解析:东北地区林业生产要从原来以原木生产为重心转移到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心 的方向上来,坚持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答案:B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完成第 1011 题。10.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C.推

6、动工业化的进程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11.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B.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析:第 10 题,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第 11 题,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答案:10.A11.C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第 1213 题。1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

7、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该国经济增长 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3.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A.B.C.D.解析:第 12 题,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发达国家;阶段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第 13 题,阶段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答案:12.D13.D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5 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

8、第二阶段B.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D.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解析:1990 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原有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D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曾经独领风骚多年,加工贸易额一度占全国的 40%以上。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玩的玩具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在广东。然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加工

9、制造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结合“广东省产业转移图”,完成第 1517 题。15.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创业之地,远走他乡,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B.企业规模过小C.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D.这些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16.对于珠江三角洲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如要在此持续、健康地发展,未来的唯一出路是()A.加大技术研发B.国家政策扶持C.提高工资水平D.开拓国际市场17.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受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上涨、

10、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被迫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比较低廉的周边及内地转移。而对于留在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来说,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才能立足于市场。答案:15.B16.A17.C下表反映了 20022003 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表,完成第 1820 题。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 年 2003 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

11、3 4.1 52.4 43.5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18.四大经济圈 20022003 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20.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 三角洲地区

12、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下降的是()A.劳动密集型工业B.资金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工业D.市场指向型工业解析:第 18 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第 19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单位 GDP 能耗较低,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第 20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也日趋短缺,应逐渐降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18.C19.B20.A二、综合题(共 50 分)21.(12 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

13、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4 分)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甲乙(2)举例说明图中 A、B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2 分)(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 C、D 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 分)(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3 分)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图为背景,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两区域,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为长江中下游

14、地区,乙为东北地区,然后再根据各自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2)环境问题:湖泊面积萎缩(强调湿地破 坏严重)。解决措施: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等。(必须是问题与措施对应,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3)制约因素:低温冷害(热量条件较差)。解决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精耕细作。22.(12 分)读“某区域图”和“该区域 19602010 年气温变化、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单产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试根据图中信息,从农

15、业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水稻种植选择图中的地而没有选择三地的原因。(3 分 )(2)简要分析图中沼泽形成的自然条件。(2 分)(3)该区域 1960 年以后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变化总趋势的共同特点是。 该区域在 19961997 年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调整是否适应气候的变化?并分析这种调整造成的影响。(4 分)(4)加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是该区域平原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之一,根据相关知识,简述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3 分)解析:第(1)题,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即不同地形的土地应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一般山地宜发展林业,如图中的;降水较多的平原宜发展耕作业,年降水量在 400

16、毫米以上,再加上雨热同期的气候,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如;降水较少的平原可以发展畜牧业,如;是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湿地,不宜开垦为耕地。第(2)题,沼泽一般形成在地势低平、水分不能通过各种途径散失的地方,包括流不出去、蒸发较少、下渗较少等,具体分析某地沼泽的形成因素,可以从地形、地势、气温与蒸发的关系、水下渗弱等方面回答。第(3)题,认真分析图中三条曲线的关系可回答。第(4)题,东北平原是我国地广人稀之地,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是我国商品粮的重要基地,今后要充分发挥种植业的优势,加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要注意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1)地为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地为平原,降水量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