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722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61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答案一、字音(20 分)(1 分)1、C 【偌(ru)大】(1 分)2、B 【A、蒲(p)公英;C、惩(chng)罚;D、脸颊(ji)。 】(1 分)3、A 【B、踮(din)脚;C、湖泊(p);D、锱(z)铢(zh)。 】(2 分)4、D 【A、惟妙惟肖(xio);一蹴(c)而就;山隐水迢(tio);B、战战兢兢(jng);有条不紊(wn);命途多舛(chun);D、谆谆(zhn)教诲;锲(qi)而不舍;大放厥(ju)词;玲珑剔(t)透。 】(2 分)5、A 【A、棕(zng)榈(l);包扎(z);B、矿藏(cng);桅(wi)杆;窈(yo)窕(tio);

2、C、簇(c)新;D、吝(ln)啬(s);引擎(qng);跬(ku)步。 】(2 分)6、C 【A、吮(shn)吸;洞穴(xu);B、扳(bn)机;召(zho)唤;C、束(sh)缚。】(2 分)7、D 【A、翘(qio)首;脊(j)骨;B、泥泞(nng);D、芦苇(wi);驰骋(chng);掳(l)掠(l)。 】(3 分)8、B 【A、给(gi)以/给(j)予;(gng);藤蔓(wn)/蔓延(mn);遂(su)心/半身不遂(su);B、绿(l)林/绿(l)肥;症(zhng)结/症(zhng)候;躯壳(qio)/外壳(k);应(yng)届/应(yng)运而生;C、(l);压(y)根/压(y)轴;(

3、q);稽(q)首/有史可稽(j);D、挣(zhng)扎/挣(zhng)脱;脖颈(gng)/颈(jng)椎;孱(cn)头/孱(chn)弱。 】(3 分)9、A 【A、教诲(hu)/后悔(hu);驽马(n)/弓弩(n);昵(n)称/忸怩(n);洗刷(shu)/涮(shun)羊肉;B、绮(q)丽/倚(y)靠;泥淖(no)/船棹(zho);宣(xun)泄/煊(xun)赫;径(jng)自/泾(jng)渭分明;C、框架/眼眶(kung);闪烁(shu)/瓦砾(l);蜷(qun)缩/缱绻(qun);犄(j)角/掎(j)角之势;D 悲怆(chung)/创造;按捺(n)/无奈(ni);诧(ch)异/叱咤(zh)

4、;惊骇(hi)/四肢百骸(hi)。 】(3 分)10、D 【A、 ;B、 ;C、 ;D。 】二、字形(20 分)(2 分)1、C 【C、百尺竿头。 】(2 分)2、D 【D、废寝忘食。 】(2 分)3、A 【A、嬉笑;嬉戏;B、一泻千里;C、绊脚石;D、全对。 】(2 分)4、D 【A、天骄;B、凋敝;C、高潮迭起;D、废弛;心驰神往。 】(2 分)5、C 【A、殒身不恤、金碧辉煌。B、轻歌曼舞、无济于事。C、贸然行事。D、痴心妄想、直截了当、弥天大谎。 】(2 分)6、D 【A、冥冥之中、一如既往、源远流长。B、阴谋诡计、欢呼雀跃。C、针砭时弊、礼尚往来。D、天翻地覆。 】(2 分)7、B

5、【A、夹汗流浃背;C、决抉择;D、尚至高无上。 】(2 分)8、C 【A、愁一筹莫展;B、辽寥廓;D、消销声匿迹。 】(2 分)9、B 【A、幅一副样子;C、喧寒暄;D、蘖孽根祸胎。 】(2 分)10、A 【B、座坐落;C、结不拘小节;D、暇遐思迩想。 】三、词语(20 分)(2 分)1、B 托词:借口,找借口。 2013.62遁词:因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习用:经常用。袭用:沿袭用。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到处:各处,处处。幸亏:表示由于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某种不利的事情。好在: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2 分)2、B 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施行”内容显得

6、较为具体。如“施行手术” 。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实行”的内容较抽象。如“实行改革” 。推脱:推卸、推辞。它着重指摆脱、开脱责任、问题、事情等,使与己无关。推托:借故拒绝,即不直接加以拒绝,而是婉言表达拒绝,侧重于拒绝的行为。后面要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安静:是静止不动也不闹,重点在“安”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憧憬:对美好前景的期待。(2 分)3、A 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同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并推戴某人做领袖。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是指人内心某种情

7、绪或感情的消解。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一直:空间上方向持续不变。时间到将来。一直持续 3 天。一直延伸到远方。始终:谣言始终是谣言。(2 分)4、C “苍莽”与“苍茫”都含有“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之意。“苍莽”用来形容草木等植物, “苍茫”则与“大地、暮色”等搭配。据语境,应选用“苍茫”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一律:适用于全体;无例外,常用于人。一概:意同“一律” ,但常适用于事物。“典型” 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典范”指可以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2 分)5、C 功绩:功业与劳绩。功勋:特殊的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8、。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征”指迹象。如:病人有好转的征候。症候:病情,症状。如:肺结核有咳嗽的症候。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 。亟待:急迫地等着。 2013.63急需:指紧急需要。终究:“终究”所谓的是不经过深思熟虑而事情原本是一定的,一定是“最终”的。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2 分)6、B 【A、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B、安居乐业。C、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D、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 ,

9、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2 分)7、D 【A、 “茕茕孑立”形容孤独一人,无依无靠,多指非常困顿、孤独的窘态,这里应改为“孑然一身” 。B、叹为观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D、永志不忘。 】(2 分)8、C 【A、 “略逊一筹”是说比较起来,稍微差一些,这里应是说稍微轻一些。B、叹为观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骇人听闻。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2 分)9、A 【A、面目全非。B、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

10、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题中“感叹怀才不遇” ,是心怀怨气,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C、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改为“举世瞩目” 。D、改为“身临其境” 。 】(2 分)10、A 【A、一蹴而就。B、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改为“绘声绘色” 。C、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现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一般不含贬义,不能等同于“必然出现问题” 。D、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 】四、句子(20 分)(2 分)1、A 【B 项:成分残缺,在“继

11、长三角、珠三角”前加上“成为” 。C 项:杂糅,删去“的票房” 。D 项: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 ,另外, “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达到”有重复之嫌。 】(2 分)2、D 【A 项“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 ;B 项“克服”与“问题”搭配不当;C 项“前所未有”与“新记录”重复。 】(2 分)3、C 【A、杂糅。B、一面对两面。D、 “朱自清被认为是力作”搭配不当。 】(2 分)4、B 【A 句“担心”应改为“认为” 。C 缺主语。D 句错误有两点,一是“殷勤”与“热情”重复,二是“失之”与“热情”不搭配,可将“热情”改“冷淡” 。 】(2 分)5、A 【

12、B“人”与“一切生物”是从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C 词序不当, “直接”应在“导致”前。D 不合逻辑,应为“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 】(2 分)6、D 【A 搭配不当, “结果”不能“沿用” ,应改为“采用了 2002 年听证之后的方法” 。B 项成份残缺使句意产生歧义。应在“被”字后面加上“这一英雄形象”等词语。C项成份残缺,应在“在人格”前面加上“还是”等关联词语。 】(2 分)7、C 【A 项“批评”前加“所” , “批评”后加“的” ;B 项中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 ;D 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 。 】(2 分)8、B 【A.“切忌” “不可”重复。C.“著名演员”和中心语“著名导演” 属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D.成分残缺,在“知识”前加“对” 。 】(2 分)9、C 【A 项应为“引起了广大农民的特别关注” ,语序不当;B 项成分残缺, “定位于”后应加上“支持”作为动词谓语;D 项主客倒置,应在“青年人”后加上“来说” 。 】(2 分)10、D 【A.介词“以”使用不当;B.搭配不当;C.前一个分句动宾搭配不当,后 2013.64一个分句缺宾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