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627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外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 工业设计(外国)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或称“ 西方现代派美术”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并无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因为它内容庞杂,情况复杂,大家的认识很不一致。但是,有一点应当明确: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并非西方现代美术的同义语。西方现代美术的含义更广,它包括现代主义美术在内的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美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则是西方现代美术的一部分,尽管这一部分在整个西方现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什么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一般来说,它是指二十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以强调表现作者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它的基本的创作倾向,是反对西

2、方传统美术的如实描绘,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在造型和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观成分很浓;对作品的题材内容不大注意以至完全忽视,只是强调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所以,千方百计地在艺术形式(造型、线条、色彩以至物质材料等)上探索,以至标新立异。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这种创作倾向,我们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在克服传统美术的一些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如实描绘,忽视表现作者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忽视对艺术形式的探索等,丰富西方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有贡献的。然而,由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过分强调主观表现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很容易把美术变成一种脱离生活,完全成为作者自我表现的手段,使艺术走

3、上脱离生活、脱离广大群众的歧路。总之,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个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论是对每一个流派,还是每一位美术家的作品,都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以一概肯定,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否定。2.美术作品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 (油画,4132 厘米,1905 年作,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藏)马蒂斯(1869 年1954 年)是法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版画家,野兽派绘画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法国诺尔省卡德市的粮商家庭。早年学习法律,后因病开始学习绘画,走上艺术的道路。1895 年到巴黎,进入国立美术学校著名画家莫罗的画室,当时同一画室的有些画家后来成为野兽派画家的重要成员。他的作品除

4、具有野兽派的风格特征外,追求形体的单纯化、色调的平面化,强调艺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其中虽然含有唯美主义的倾向,但总的基调是健康明朗的,给人以愉悦感。 马蒂斯夫人像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自由地运用色彩,并在人物形象的造型上进行了大胆的简化,是典型的野兽派风格的作品。蒙克呐喊 (油画,73.592 厘米,1893 年作,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藏)爱德华蒙克(1863 年1944 年)是挪威现代著名画家,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者。父亲是平民医师,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 5 岁丧母,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这些经历对蒙克以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大影响。1889 年他来到了

5、新美术思潮最为活跃的巴黎,见到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等人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成为擅长表现人类内心世界的著名画家。这幅呐喊就是以他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他自己在谈到这幅作品时曾说过:“我和两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阳将要落山了。这时天空被染成了鲜血般的红色。我感到风刮得很厉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不动地停了下来。蓝色的海湾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们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声。 ”蒙克所谈到的由于客观环境所引起的内心的极度恐惧,突出地表现在呐喊一画中。在蒙克以前,很多画家表现过自然给予人的感受,但欧洲还没有一

6、个画家像他那样表现自然给予人的强烈不安和恐怖感。这是蒙克内心世界的反映。但说到底,则是当时世纪末的不安在画家心灵中的反映。达利记忆的永恒 (油画,2637 厘米,1931 年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萨尔瓦多达利(1904 年1988 年)是当代西班牙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美术受弗洛依德关于潜意识的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提倡描写“事物的巧合”。以达利为代表的一部分超现实主义美术家的作品,就是以写实的手法创造荒诞的情景为其主要特点。 记忆的永恒一画就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画面上的各种景物都是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出来的,但是,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则是荒诞而又充满神秘感。

7、它不是现实的世界, 而是奇异的梦境。 正如达利自己所说的:“我毫无选择地, 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我们的潜意识, 表达弗洛伊德所打开的这一黑暗世界。 ”劳申伯格组字画 (多种材料,121.9182.9182.9 厘米, 1959 年作)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期流行于英、美等国的“波普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波普艺术是英语“Pop Art”的音译,意为“流行艺术” 或“大众艺术” 。这是由于盛极一时的抽象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些美术家受杜尚的“现成取材法”的影响,从抽象转向以现实生活各种常见的实物为题材,或直接以这些实物构成艺术品。美国画家劳申伯格(1925 年?)是其

8、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件著名的组字画 ,是用一些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山羊标本与破轮胎等拼凑而成的。乍一看,似觉荒唐。但在画家本人来讲,则另有含义。因为他记得童年时曾对父亲杀死一只山羊表示惋惜。理由是动物是来自人堕落之前的伊甸园的幸存者。所以,这幅作品实际上也表示画家的一种观念和回忆。尽管波普艺术在抽象艺术流行之时,重新肯定了具象与写实艺术的价值,但它本身也包含着对艺术的否定,应当深入研究其得失与功过。波洛克薰衣草之雾 (油画,221300 厘米,1950 年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杰克逊波洛克(1912 年1956 年)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在画布上滴溅颜料的方式作画而著名。他

9、的作品以及这种作画方式,对当时及以后的美国抽象派绘画影响极大。波洛克的这种抽象派绘画的主要特征是:抽象性和主观随意性相结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当我开始作画时并不知道要画什么,待我画完后才知道我是画了什么。 ”课本中所选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创作方法”的产物。如同其他许多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一样,薰衣草之雾这个题目是画完后随便起的。它与作品本身并无必然的联系。正如比利时当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拉奥在回答中国记者时所说的:“画的名字是给看的人取的,使他们知道看的是哪一幅画,而不是为我或为画本身取的。所以,所有的画名都是在作品完成后才加上去的。 ”扎特金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 (青铜,高 600 厘米,

10、1951 年1953 年作,荷兰鹿特丹市)奥西普扎特金(1890 年1967 年)是俄国血统的法国雕塑家。他出生在俄国斯摩棱斯克市,16 岁时渡海到英国,在伦敦等地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与雕塑。1909 年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先是崇拜罗丹的雕塑艺术,后被非洲的黑人雕刻所吸引,继而结识了法国正流行的立体主义的美术家,开始尝试把立体主义画家分解、组合形体的新手法引进雕塑创作中去,终于成为立体主义雕塑家中以结构和抒情性相结合为特色的著名雕塑家。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又译作无心脏的城市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最大港口城市鹿特丹市重建被德国法西斯彻底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发生过

11、的这场战争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扎特金从构思到完成,花了 3 年的时间。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控诉,运用了夸张而概括的艺术手法,加大加长了人物的双臂,在保持人体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的前提下,使人体大幅度地变形,许多地方摆脱了人体解剖与细节的真实,运用立体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形体做了重新的组合,其目的,正如作者自己所指出的, “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的呼喊”,即对德国法西斯的最强烈的控诉。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一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特殊处理,达到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与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艺术效果,不愧是西方现代派雕刻中的杰作。国外学者谈西方现代主义学术这

12、里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材料。这是法国华裔学者、曾任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主任的熊秉明先生 1984 年 9 月来华访问时,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所作的泛论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报告。 世界美术杂志 1985 年第 1 期曾全文刊载该报告的记录。由于熊秉明先生 1947 年赴法留学后,一直居住和工作在法国,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情况十分熟悉,加上他自己先后学过雕刻和哲学,对中西美术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的这一报告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有一定的帮助。特全文转载如下。泛论西方现代派艺术 熊秉明吴冠中先生建议我来和大家谈西方现代艺术的时候,我立刻有两个不同的反应:一是不能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千

13、头万绪,要作清楚的分析和介绍,实在太不容易。一是必须接受。我在国外将近四十年,怎能不把所见、所闻、所感给国内朋友报告一次呢?我终于接受了,我也知道这报告是不可能做好的。我希望大家能原谅这困难的工作的缺陷。我将尽能力去做,我的分析方法当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能够供大家参考,就达到我的愿望了。面对西方现代派艺术,国内一般观众的反应大概是:“不懂”。接触另一个民族的艺术,可能有三种反应:第一是懂,或者不懂;第二是对作品欣赏、玩味,从中获得乐趣;第三是激发起自己的创作欲望。第一步当然是“懂” 。不懂也就谈不到欣赏,也就更谈不到受创作上的启发。 “不懂”是因为不知道那些艺术家在干什么,他们的意图、

14、目的是什么。我要做的就是试着从这方面作一些解释。什么是西方的现代艺术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产物”,这定义并没有错,但这是社会历史观的分析。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不够的,也没有直接的用处,我们试着从艺术观点上来理解它。现代艺术的性质有很多特点,我只举出其中的一个,用它作为线索来介绍、归类、分析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这特点就是现代艺术的“分析性”。正如现代科学是分析的,现代工业是分工的。一件艺术品是由许多因素所构成的,线条、色彩、光影、轮廓、构图等等,现代艺术家把其中某一种因素抽出来加以孤立、突出,甚至绝对化,这是现代派艺术的特点。每一件艺术作品必然包含着艺术加工。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绘画艺

15、术是综合性的,对于绘画性的各种因素是平均考虑的。把绘画技法中的一项问题孤立起来看待的,应始于印象派。印象派把光和色彩问题特别提出来,如莫奈的卢昂教堂 ,在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缤纷的色彩,教堂的形体和质地都放在次要地位。莫奈晚年生活在吉维尼(Giverny) ,他画了很多巨幅池塘睡莲,画面上主要表现的是柳阴天光在水中的倒影,更是色彩的交响乐,可以说已经接近色彩的抽象画。印象派之后,凡高和高更认为印象派对光和色的追求限于视觉的愉悦是不够的,色彩应该强烈地表现情感,例如,凡高的教堂 ,天空的深蓝浓郁、神秘,给人以压迫和蛊惑。这与凡高的内心情绪是紧密相连的。后起的野兽派、表现派都是用强烈的色彩作为表现手

16、段的,在他们画里画的是什么已不重要,色彩本身传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色彩既有如此的表现力,那么,再发展一步,纯粹使用色彩,不凭借客观事物作题材的抽象艺术也就出现了。法国画家马内西(Manecie)的耶稣的荆冠可以说是抽象画,在画面上隐约有一个椭圆形和许多小三角暗示荆冠,整幅画的红色调暗示悲剧感和戏剧情节,所以在某些抽象画家看来,还不能算真正的抽象画。方德斯堡的画就只是许多颜色块的拼合,完全取消了任何文学性的联想,只剩下色彩之间的对比、和谐、呼应的问题。美国画家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走得更极端,他的作品只有两三块颜色,叫人来欣赏两三种色的微妙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极端的就在画面上只涂一种颜色,叫做“单色画”。法国的伊夫 克莱因(Yves Klein)开过一次展览,全部画都只涂一片绝无变化的蓝色。画单色画的人并不只是他一个。这样的画能不能算画呢?即使算画,也似乎是不能有大发展的死胡同,但是把色彩问题抽出来,绝对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