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18656130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子生物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子生物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子生物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子生物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基因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 rRNA 和某些小分子 RNA)信息的 DNA 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2、基因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编码 tRNA 和 rRNA 和某些小分子 RNA 的基因:通过核酸序列加以判断。目前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五项标准来鉴别(开放阅读框、序列特征、序列保守性、转录产物、基因失活) 。3、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4、基因组大小用 C 值(C value)表示; C 值大小基本上反映生物进化程度的差异;这种生物体的进

2、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 C 值佯谬。 5、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称为 N 值佯谬6、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一)分子量很大的 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存在于核内。人类染色体约 30亿 bp(二)转录与翻译不同步,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功能相关基因分散排布,无操纵子结构(三) 基因组存在高比例的非编码顺序(NCS)(四) 大量重复序列存在。7、基因家族概念: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8、基因超家族( gene superfamily):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3、、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9、假基因():在多基因家簇中,有的成员并不表达基因产物10、人类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家系分析法,a 性连锁分析最常用的家系分析法 b 染色体标记连锁分析法 c 多态性 DNA 标记,串连重复序列(VNTR)体细胞杂交核酸杂交技术 a 克隆基因定位法 b 原位杂交法 c 原位 PCR d 定位克隆技术11、人类基因组计划四张图谱: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序列图谱。3.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

4、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发生在基因组序列中单个碱基的改变引起的 DNA 序列的变化;编码基因区内的称 cSNP.不包括插入和缺失引起的碱基的加减.8.密码子偏爱:指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密码子。 细胞周期调控9.分子伴侣:是细胞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由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组成。热休克蛋白促进蛋白折叠基本作用:结合保护待折叠多肽片段,再释放该片段进行折叠。形成 HSP70 和多肽片段依次结合、解离的循环。伴侣素的主要作用:为非自发性折叠蛋白质提供能折叠形成天然空间构象

5、的微环境。1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真核生物中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并对自身基因转录起始有调节作用的 DNA 序列。个别蛋白质因子可特异识别、结合自身基因的调节序列,调节自身基因的表达,称顺式作用。类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序列,增强子,沉默子及各种反应元件等。是 TF D 识别部位。TATA 盒是类最主要的结构,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bp 处;11.反式作用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因子,能够与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这种调控作用称为反式作用。反式作用因子的主要特点

6、:a 一般具有三个结构域:DNA 识别结构域、转录活性域和蛋白质-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b 能识别并结合调控区的顺式作用元件;c 对基因表达有正性调节(激活)和负性调节(抑制)二种方式。d 其调节机制涉及顺式作用元件、RNA 聚合酶和其它调节蛋白。12. 锌指结构(zinc finger motif): 常结合 GC 盒, 含 1 个 螺旋,2 个反向平行的 折叠;与 Zn2+结合.13.信号肽:各种新生分泌蛋白的 N 端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信号序列.称信号肽。14.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所有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栋信号,主要为 N 末端特异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

7、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 细胞凋亡15. G1-CDK-cyclinD+CDK4、CDK6 S-CDKcyclinE+CDK2 M-CDK-cyclinA、cyclinB+CDK116.细胞凋亡(apoptosis)(有树叶凋零之意)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 PCD)是指多细胞有机体在正常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由多基因控制的主动死亡过程。17.凋亡小体:指凋亡的最后阶段,由胞质分割形成大2小不等,含有细胞质膜细胞器及核碎片的膜包被小体。18.DNA 片段化(主):凋亡细胞 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状条带图谱19.死亡受体(death re

8、ceptors,DR):指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类能结合凋亡剌激分子,并将信号传递至胞内引起细胞凋亡的受体.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超家族20.“死亡结构域”概念:是凋亡信号受体共有的、存在于胞内的转导细胞凋亡所必需的一段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21.周期蛋白框:各类周期蛋白均含有一段约 100 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介导周期蛋白与CDK 结合。22.检验点:意指当 DNA 受到损伤时,复制不完全或纺锤体形成不正常,周期将被阻断。四个主要的检验点G1/S,S 期,G2/M,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23.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真核模式生物酵母中进行的,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

9、,对蛋白质之间微弱的、瞬间的作用也能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敏感地检测得到。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质之间关系的技术。24.报道株:经改造的含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宿主细胞。 DNA 体外重组杂交PCR25.克隆(clone):来自于同一始祖的一群相同分子、细菌、细胞或动物(常被成为副本或拷贝) 。克隆化(cloning):获取大量单一拷贝的过程,也称无性繁殖26.DNA 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 DNA)与载体 DNA 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DNA 分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

10、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 DNA 分子,又称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27.载体(vector):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并在其中进行扩增或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的工具。28.质粒:细菌染色质以外的双链环状 DNA,能自我复制和表达其携带的遗传信息。2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由细菌自己产生的一种能识别和切割 DNA 内部特定序列的一类核酸酶30.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G 文库):用基因克隆的方法保存宿主细胞中的 DNA 重组分子中的集合, 所有重组子所含的插入片段的总和代表某种生物基因组全部核苷酸序列。31.cDNA 文库(cDNA library,C 文库):用基因克隆的

11、方法保存在宿主细胞中的 DNA 重组体的群体,每一重组子只含一种 mRNA 信息,这些重组子的总和包含某种生物的全部 mRNA 序列。32.定向克隆:将外源 DNA 片段定向插入到载体中的方法33.T/A 克隆定义:利用嗜热聚合酶如 Taq 聚合酶的模板非依赖性末端转移酶活性(在 7075活性高),使PCR 产物的 3末端加一个 A 的粘性端,将其直接克隆至 3粘性末端含一个 T 的线性克隆载体中.34.宿主细胞:被导入重组分子的细胞35.转化: 质粒 DNA 或以质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 DNA导入细菌的过程转染:利用化学或物理等非病毒方法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36.感受态细胞

12、:用理化方法人工诱导细胞,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和容纳外源 DNA 分子的状态,37.转导:通过噬菌体的释放和感染将 DNA 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38.核酸分子杂交:用一已知的 DNA 或 RNA 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核苷酸间碱基互补的原理互相结合,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苷酸序列的位置和大小显示出来。39.探针: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标记物标记的用来检测某一特定核苷酸序列或基因序列的 DNA 片段或 RNA 片段。40.印迹技术(blotting):是指将存在于凝胶中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印迹)于或直接放在固定化介质上并加以检测分析的技术。41.Souther

13、n 印迹杂交:是将经凝胶分离的 DNA 转移到合适的固相支持物,再通过特异性探针的杂交来检测被转移的 DNA 片段的一种技术。42.Northern 印迹杂交:将 RNA 样品变性和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再转移到 NC 膜等固相载体上,用标记的 DNA 或 RNA 特异探针对固定在膜上的 RNA 进行杂交。43.核酸原位杂交:以特异性探针与细菌、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 又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或杂交组织化学。44.实时定量 PCR 技术:是指在 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 PCR 进程,使每一个循环变得“可见” ,最后通过外标准

14、对样品中的 DNA (or cDNA) 的起始浓度进行定量的方法。45.表位标签:亦称附加表位由短肽序列组成的能显示抗体存在的一个表位,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中附加到转基因蛋白中,翻译产物为融合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或 Western 印迹杂交跟踪其表达,不会增加抗体对特异蛋白的反应。46.消减杂交法:将实验组 mRNA(或 cDNA)与对照组3cDNA(或 mRNA)杂交,去除杂交体和未杂交上的对照组成分(cDNA 或 mRNA) ,得到的为实验组独有的 mRNA或 cDNA,这些基因即是差异表达基因。47.酶单位: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h 内在 50l 体系中完全酶解 1g 特定 DNA 底物所需酶

15、量,定为 1 个活性单位。48.星活性: 酶切反应条件不能满足最适条件,导致某些酶产生第二活性.49.标准的酶切体系:1g DNA,20l 总反应体积,1U 酶,推荐的 Buffer 和温度,反应 1h。50.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体内 DNA 或 RNA 的结构或水平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样品局限性小;应用范围广51.基因治疗: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称基因治疗52.基因疗法: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目的基因就像平常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一样,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基因治疗相区别,通常称之为基因疗法。53.VNTR 多态性

16、:不同个体间重复单元如(CA)n/(TG)n的拷贝数(即出现的频率)不同,因而产生多态性,称VNTR 多态性。54DNA 指纹分析的分子基础:在人类和动物基因组中分布着许多小卫星 DNA,它们所含重复序列的数目各不相同(同卵双生子和近交系动物除外),故呈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是进行 DNA 指纹分析的分子基础55. 反义核酸 (antisense nucleic acid):指与细胞内 DNA 或 RNA 序列相互补形成杂交体而阻断或减弱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 DNA 片段或 RNA 片段。反义 RNA 结合于细胞中特异 mRNA 的特定部位(如 UTR 位点),可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56.反义技术:研究和设计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以控制和治疗疾病的人工反义分子的专门技术57.反义 RNA 技术:反义 RNA 结合于细胞中特异 mRNA的特定部位(如 UTR 位点),可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58.基因干预:是指采用特定的手段,抑制或阻断某个基因的表达。59.逆转录病毒载体:切除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