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541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草满庭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草满庭 惟清名以传世甄完墓前话“官清”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浙江省新昌县乘车向左转入新镜公路,十五分钟过镜岭,便是去甄完故里岩泉村的盘山公路了。深山里的岩泉,因为走出了“清官第一”的甄完而闻名于世。 甄完祠堂就坐落在岩泉村口,是一处用青砖砌成的独立院落。甄完祠堂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仅存正厅。正厅面阔三开间,十二根廊柱挑起一片青瓦,梁柱山墙古迹斑驳,为防祠堂坍塌,村民用几根杉木撑住屋檐。原本的门厅、戏台及两侧看楼只剩下地基,旧日形制已无法辨识。荒草满庭,掩盖不住传颂至今的廉吏佳话 甄完(1392-1465),字克修,新昌彩烟岩泉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中进士,宣德元年出任刑

2、部主事,被朝廷派往山东处理朱高煦叛乱一案。此案波及范围极广,甄完到任时,受此案牵连被杀的已有 640 多人,许多人想为自己开脱,行贿之风空前盛行。甄完秉公执法,严正处事,叛乱之案顺利审结。后来,甄完出任河南左布政使,对国事勤勤恳恳,对百姓体恤同情,对自身克勤克俭,公私分明。经他手的治河经费成千上万,他分文不贪,严格审查花项。他平时还省吃俭用,用自己积攒的银两资助灾民,并捐资为家乡台头岭开凿千级石阶,方便乡民行路,其洁身自律、夙夜为民之举令百姓交口称赞。 甄完的清廉自然引起腐败官僚们的不满和猜忌,在他背后大搞阴谋诡计,进行陷害。奸佞同僚罗列了甄完的很多莫须有罪名,以上奏章的方式递给景泰皇帝。其中

3、最主要的一条,是告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国家财物,并派人运回新昌老家建造豪华府第。 1455 年,甄完无奈辞官返乡。 甄完在任时清廉简朴,归隐故乡新昌以后,家中一贫如洗。为了赡养年迈的父母,他孤身一人迁居东阳小梅山潜心任教。甄完在归乡途中,路经当时嵊县境内一个小村庄,看到水塘边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洗脚,他摸出自己身上仅剩的七个铜钱给乞丐,面对水塘叹息:“我甄某虽蒙不白之冤,但自身清白如水塘也!” 后人将这口水塘也改名为“清水塘” 。时至今日,那水塘依然清澈见底。想来今日新昌“澄潭” 这一地名,或还可以解读为“潭澄”。其老家岩泉村所在“镜岭 ”这个地名,有明镜可鉴的寓意。 后来,景泰皇帝派

4、人清查账目、暗访新昌,发现甄完为官期间账目清楚,还在国库存放的河南上解税银中多出一包金屑和一包银屑(这是甄完在检验上缴金银时锉下来的粉末),甄完的不白之冤最终得以昭雪。 明朝景泰皇帝感念甄完为官清廉,亲笔御书“清官第一” 匾额,差人送达新昌,而甄完此时住在茅屋中与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景泰皇帝感动,又命人给甄完留下朝服、朝笏和朝靴,特许甄完“本职冠带回原籍致仕”,以彰其德。皇帝钦赐墨底金字“ 清官第一”匾额,遂传为美谈,至今熠熠生辉。 甄完虽然归隐,但由于清名盛传,前来小梅山拜访的官员和百姓仍然络绎不绝。为不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他在书塾门口留下一张“来官不接,去官不送,膳食住宿,一概

5、自理” 的告示之后,便悄悄离开了小梅山村,隐姓埋名于十九峰下,死后便葬在了苍骊山坳,永远融入了清澈澄净的故乡山水。 近年来,新昌县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利用新昌调腔这一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有关甄完的真实历史,赋予新鲜内涵,精心创作廉政调腔戏剧甄清官,围绕“做官先做人,做人要善良,做官要清廉”这一主题,塑造了甄完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的一代清官形象,在惯见才子佳人的戏剧舞台上,表现出了别样的艺术感染力。从 2011 年开始,甄清官在绍兴、杭州、北京上演,并作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新昌中小学校巡回演出,得到社会普遍赞誉。 2013 年,新昌县充分挖掘甄完故里廉政文

6、化资源,依托现有的墓址、祠堂、故里等遗址,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建成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一代廉吏的精神风范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在甄完祠堂,当年景泰皇帝书写的“清官第一” 四个大字,显然不是“第一清官 ”的意思。既是清官又何须分第一、第二?“清官第一”实乃“官清第一 ”。历代君王对于社稷振兴、强国富民、治国安邦的举措不胜枚举:汉武帝外攘匈奴定国安邦,唐太宗广开言路风清一时,宋太祖驰骋南北统一疆土,以及后来的清雍正帝夙夜在公积聚国力这都表明,官清则吏治,吏治则政治,政治则力聚,力聚则国强,国强则外不敢欺民不受扰。治世惟官清难得,官清才是百姓之福。 出甄完祠堂,东行百十步即为苍骊山。甄完墓冢静静

7、地坐落在苍骊山上。墓前五十五级青石铺就的台阶,两翼望柱、护栏或断或裂或倒。甄完的墓碑上,刻着“方伯甄公之墓” 六个大字(“方伯”是指古代诸侯中的领袖,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苍劲古朴,着力万钧 透过历经风雨布满青苔的墓碑,穿越了 600 多年的时光隧道,隐约看到这位身居庙堂之高心忧其民、清廉守节、为民请命、一尘不染的长者的高大身形,这身形宛如墓冢正后方那几株苍松翠柏,在茫茫的暮色中屹立挺拔。 后人视今犹如今之视昔。 历史上不乏清官廉吏,甄完只是其中之一。先贤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让他们面对金钱视之粪土,面对进退淡定从容,面对权贵不畏不媚,这种人格力量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立根原在破岩中” 的坚韧,是 “两袖清风朝天去”的坦荡,是“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是“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忠贞。他们的人格、气节就是他们肉体里的钢筋铁骨,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