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655075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训练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及专题模拟训练一、文化常识总汇【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 、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外国人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 (china)”或闽南话的“茶” 。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 ,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 ,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

2、,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 ,并沿用至今。【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 “甲子年” 、 “乙丑年”等。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C、60 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

3、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 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如:公元 1995 年用该年尾数 5 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 1995 除以 12 得余数为 3。用余数 3 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 1995 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

4、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 ,仲春(二月) ,季春(三月) 。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十五叫望 ,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 9 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 911 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 911 时。 【岁时历法】3纪月常用序数 (用孟仲 季

5、 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 ,十五称 望 ,十六叫既望 ,月末一天称晦 。 4干支纪日 如:元丰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 die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时段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旦:早晨(夙) 中午:( 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生辰八字】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

6、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

7、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 23 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

8、儿童(又叫“总角”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 、 “半百” )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 ,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 ,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 ,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 ,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 ,他人母亲称“萱堂” ,岳父母称“泰山、泰水” ,兄弟称“昆仲、棠

9、棣、手足” ,夫妻称“伉俪、伴侣” ,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 ,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 ,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 ,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 ,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 ,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 ,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 31 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 ,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 ,即“秀才” 。 )乡试(又叫“秋闱” ,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会试(又叫“春闱” ,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

10、“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

11、,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有关官职的问题 】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 、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 ,长官称知州(知府) 。 六部职能: (1)吏部(官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

12、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

13、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三公九卿】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

14、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 、太尉(大司马) 、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 ,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以山水之名加“阳”或“阴”而得地名不少,如衡阳、汉阳、华阴、江阴等。 3.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

15、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4.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 “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5.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6.岭南:岭指五岭,岭南

16、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7.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8.江河(古代江 专指长江, 河专指黄河。 9.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 关外。 10.山东、山西(山 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 11.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 西安 奉天- 沈阳 直沽-天津) 12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