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5588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期末模拟套题训练(三)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 B C D2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 应该像金字塔一样 ,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 护。据此回答 67题3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4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A

3、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5中国父母事事为孩子操心,美国父母却鼓励孩子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但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集中反映了A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 B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C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不同文化必须和谐共处2011年春晚,因翻唱春天里 红透网络的旭日阳刚登上兔年春晚的舞台。他们的名气一路飙升,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草根歌手。回答1415题。6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旭日阳刚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代表。这说明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

4、、平民化的文化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7优秀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说明文化素养是A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培养出来B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8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材料表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5、 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A B C D9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这表明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0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 ,对这种偏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 的表现 崇洋媚外 民族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 不爱国A B C D11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说,在汉语里,危机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

6、绝,说:“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肯尼迪对中华文化的感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12.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掌握了高超的电脑技术却去充当“黑客”;有的人掌握了高超的化学技术,却去制造毒品。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必须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 B. C. D.选择题答题卡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号答案二、材料题(共5

7、2分)13.材料一:近期,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 2011 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如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由 120 元提高到 200 元等材料二:2011 年中国的通胀压力还是很大,国际形势复杂,但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它提拔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哲学依据(9 分)(2) 从文化传承

8、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9 分)14.材料一:清明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在新形势下,传统文化要创新,社会管理也要创新。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管理格局,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新途径。杭州某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扎扎实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9、、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手段,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外来人口管理、利益格局调整中的权利保护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8 分) 15.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 级大地震。材料一:日本在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通过一切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如何避灾减灾、安全自救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此之前,作为多地震国家,防震知识和自救手段也是日本日常学校、社区和媒体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材料二:由于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造成了一场起始于谣言的恐慌性抢购,在危机之后,

10、我们要深刻反思:要注重教育,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中讲到:世界的文化是多样的,国家的社会制度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认为这都不妨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学习和借鉴。在这方面,我曾经在新加坡就讲过,开放包容,国家才能富强。(1)与日本国民在地震之后的冷静与坚毅相比,我国国民“听风就是雨”的表现值得反思。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原因是什么?(14 分)(2)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材料三

11、给我们的启示。 (12 分)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B B C C B A A A B C D1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财政政策以财政实力为基础、保持适度可控的赤字水平,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 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充分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体现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4 分)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

12、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3 分)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 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 分)14.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支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每点 2 分) 15.(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

13、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分)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越来越大的影响 (2 分)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3 分)发展教育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5 分) (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D.根据本国自身情况,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反对全盘西化的观点。 (每点 4 分,共 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