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30940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艺术与权术的区别 2003-08-28 08:08:34南方日报南方网讯 政治运作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需要高度专业化,需要艺术和技巧。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也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并且通过实践来提高水平。但是,政治艺术与政治权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政治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形象的设计与完善。任何一个政治实体或政治人物,都必须认真考虑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为政治形象关系到社会评价和权威的形成。要根据法定职责和民众诉求来进行形象定位。在现代政治实践中,廉洁、高效、民主、人性化的政治形象最受欢迎,而专制、腐败和无能的形象,理所当然地遭到普遍的否定。当然,政治形象不仅仅表现为艺术性,还关系到政

2、治活动的根本宗旨;二是政治语言艺术。政府发言人和政治家在公共场合的语言十分重要,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因而必须谨慎小心。民众最反感政治语言中的“假、大、空”现象,也不喜欢公仆们信口开河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要使语言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准备,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三是政治行为艺术。主要是依法行政,行为讲究规范,并且要勤政为民,深入社会,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政务活动过程中,不能滥用权力,也不能推诿责任,要热心为百姓办事,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四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艺术。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不同的政治主张,相互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政治

3、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避免激烈冲突,保持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因势利导,平衡利益格局,充分发挥社会调解组织的作用,并且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在政治上玩弄权术的现象,这与政治艺术根本不同。首先,搞权术的不是坚持光明正大,而是以阴谋诡计为手段。或是捏造事实,造谣惑众;或是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现代政治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而是用公开性取代神秘性,用严格的程序性取代随意性,用制度规范约束政治行为;其次,搞权术的不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是将私利放在第一位。这些人往往怀有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或是捞取经济和

4、政治上的好处,或是排斥异己,拉帮结派。实践表明,手段的卑鄙往往是与目的卑鄙联系在一起的,一心为公者绝不会搞政治权术;再次,搞权术者缺少诚实和信用,更多的是虚伪和欺骗。吹牛撒谎、欺上瞒下是政治权术常见的行为。为了掩盖丑行,权术者总是利用掌握的权力,封锁信息,愚弄民众。现代政治艺术是建立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的,并且千方百计落实民众知情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从而不断提高政治公信力;最后,现代政治艺术坚持以人为本,而搞权术的则以整人为乐。为了打击政治对手,不惜写匿名信诬陷他人,为争权夺利而攻击别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政治生态极其恶劣,导致人人自危。整人现象历朝历代都有,在封建社会甚至受到鼓励,汉代的

5、“术”的概念大概就包含权术在内。只有在现代政治规则中,整人政治才真正丧失了合法性。坚持政治的艺术性,可以有效地杜绝政治权术现象的滋长和蔓延。一是要逐步实现政治活动的专业化、职业化。虽然民主政治是众人之事,但在代议制条件下,人民大众总是有限参与,更多的公共事务是由公仆获得人民授权去运作。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就很难提高政治艺术。由专业人士担负政治活动的职能,可以不断提高运作水平;二是努力推动政治行为的规范化。要通过法治建设,严格约束从政人员的行为,禁止政治生活中的权术现象。要设置公共权力准入壁垒,将那些有政治劣迹的人排除在体制之外,以净化社会的政治环境;三是进一步落实政治信息的公开化。除

6、了公布公共信息外,还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公布从政违规者、玩弄权术者的行为事实,以便民众在投票时参考;四是实现政治监督的有效化。要使监督有效,必须考虑制度安排问题,有效的监督制度是指民众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例如,举报、投诉、评议、投票等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方便;舆论监督是依法约束还是行政约束,由谁来负担监督的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编辑:文芬)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政治形象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中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政治形象呢?事实上,美国普通公众对外交事务,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缺乏了解且兴趣淡漠,乔治敦大学的美国外交史学家特克说:“美国人头脑里模模糊糊的中国形象成为政府用来解释他们

7、对华政策的工具。”70 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世界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深感不安。正如卢斯基金会副主席罗兹所言,美国人对中国的感情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历史循环。“我们对中国的态度是充满矛盾的。当中国国力衰弱、疆土分裂时,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往往比较正面。但是当中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具备外向发展的潜力时,美国的中国形象则趋于负面。”特瑞进一步指出,美国人对中国的这种不确定的、自相矛盾的看法将深刻影响到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乔治敦大学教授埃德思登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影响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中国目前的政治改革及其与美国的经济纽带有助于中国在美国公众

8、前树立起一个良好形象。但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总是高于经济利益,所以如果中国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军事的话,必将导致它在美国形成负面的政治形象。美国人对中国的复杂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的新闻媒体造就的。“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中国形象部分源于美国媒体的报道,部分源于政客的操作,”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简兹议员说,“当我们在电视上见到邓小平戴着牛仔帽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友好的中国;当电视画面上展现的是一个中国人独自站在坦克前拦住坦克时,我们就认为中国是充满敌意与危险的这些形象、尤其是负面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弗兰克也表示,对中国历史文化肤浅的了解严重阻碍了政策制订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深入认识

9、。外媒承认失算:扔鞋事件让温总更有面子-中国媒体报道“剑桥扔鞋”事件,只是一些宣传策略。但是总的趋向是,我们的新闻报道逐渐开放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被投掷鞋子,中国媒体和外交部发言人先是刻意回避“扔鞋事件”,然后中国媒体突然改变策略纷纷报道,民众对温家宝沉稳的反应也给予称赞。中国总理温家宝 2 月 2 日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进行演讲时,台下一名年轻男子起身高喊,进行干扰,并向演讲台投掷一只鞋子,险些击中温家宝。中国媒体对此事先是只字不提,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回避“扔鞋”二字。之后,中国媒体突然改变策略,电视、广播、网络抢报“扔鞋”事件。温家宝沉稳的反应受到民众的称赞。原本让

10、中国感到丢面子的这段抗议插曲,现在也被视为中国放宽媒体管制的表现。2 月 2 日,温家宝在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英国进行访问。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台下一名年轻男子突然起身高喊“你们为什么让一位独裁者演讲?”。在保安人员试图将其驱逐出会场时,这名男子向温家宝所在的演讲台投掷了一只鞋子。鞋子落在距温家宝一米左右的地方。温家宝在继续演讲前表示:“这种卑鄙的伎俩无法阻挡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2 月 3 日,温家宝剑桥演讲遭遇抗议者“扔鞋”干扰一事中国媒体完全未做报道,而现在这一事件忽然成了中国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上的头号焦点话题。这种将本国总理遭遇“扔鞋”抗议通过媒体公布于众的做法,对于中国来说着实不多见

11、。究竟是谁下的指示,同意对“剑桥大学扔鞋事件”的新闻报道,目前还是个谜。有人甚至猜测,是温家宝本人向中宣部传达的意思,公开报道其在剑桥演讲时发生的一切。中国媒体对可能令国家领导人难堪的的新闻通常一律不予报道,因为不愿意丢面子。而在一次北京街头民意调查中,接受访问的居民却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温总理在我们心中,我觉得,你报一报吧,对咱们国家也挺有好处的。”“这只有给他加分,增光,没有什么影响。”这两位居民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北京人的看法。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上,许多网友发贴称赞温家宝在整个事件中反应沉着,并将演讲继续下去。也有网友赞扬中国媒体对此事的公开报道,有人在论坛中写道:“我们的电视报

12、道终于取得了些进步!这有历史性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中国彻底放开新闻管制抱乐观态度。对于今年 75 岁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吴先生来说,中国媒体报道“剑桥扔鞋”事件,只是一些宣传策略。但是总的趋向是,我们的新闻报道逐渐开放了。(原文略有删改)中国电视台播放向温总理扔鞋画面不同寻常中国中央电视台周二晚(3 日晚)播出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演讲期间遭遇一名示威者扔鞋的完整新闻画面。鉴于这个国有媒体通常不会报道令中国尴尬的事件,此次可谓走出不同寻常的一步。英国首相布朗的发言人表示,他对这起发生在温家宝于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期间的事件感到遗憾。那鞋落在舞台上,距离温家宝有三英尺,令人想起 12 月时,

13、时任总统布什在伊拉克遭遇一名伊拉克记者扔鞋的事件。外媒承认失算:扔鞋事件让温总更有面子-中国媒体报道“剑桥扔鞋”事件,只是一些宣传策略。但是总的趋向是,我们的新闻报道逐渐开放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被投掷鞋子,中国媒体和外交部发言人先是刻意回避“扔鞋事件”,然后中国媒体突然改变策略纷纷报道,民众对温家宝沉稳的反应也给予称赞。中国总理温家宝 2 月 2 日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进行演讲时,台下一名年轻男子起身高喊,进行干扰,并向演讲台投掷一只鞋子,险些击中温家宝。中国媒体对此事先是只字不提,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回避“扔鞋”二字。之后,中国媒体突然改变策略,电视、广播、网络抢报“扔

14、鞋”事件。温家宝沉稳的反应受到民众的称赞。原本让中国感到丢面子的这段抗议插曲,现在也被视为中国放宽媒体管制的表现。2 月 2 日,温家宝在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英国进行访问。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台下一名年轻男子突然起身高喊“你们为什么让一位独裁者演讲?”。在保安人员试图将其驱逐出会场时,这名男子向温家宝所在的演讲台投掷了一只鞋子。鞋子落在距温家宝一米左右的地方。温家宝在继续演讲前表示:“这种卑鄙的伎俩无法阻挡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2 月 3 日,温家宝剑桥演讲遭遇抗议者“扔鞋”干扰一事中国媒体完全未做报道,而现在这一事件忽然成了中国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上的头号焦点话题。这种将本国总理遭遇“扔鞋”抗

15、议通过媒体公布于众的做法,对于中国来说着实不多见。究竟是谁下的指示,同意对“剑桥大学扔鞋事件”的新闻报道,目前还是个谜。有人甚至猜测,是温家宝本人向中宣部传达的意思,公开报道其在剑桥演讲时发生的一切。中国媒体对可能令国家领导人难堪的的新闻通常一律不予报道,因为不愿意丢面子。而在一次北京街头民意调查中,接受访问的居民却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温总理在我们心中,我觉得,你报一报吧,对咱们国家也挺有好处的。”“这只有给他加分,增光,没有什么影响。”这两位居民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北京人的看法。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上,许多网友发贴称赞温家宝在整个事件中反应沉着,并将演讲继续下去。也有网友赞扬中国媒体对

16、此事的公开报道,有人在论坛中写道:“我们的电视报道终于取得了些进步!这有历史性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中国彻底放开新闻管制抱乐观态度。对于今年 75 岁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吴先生来说,中国媒体报道“剑桥扔鞋”事件,只是一些宣传策略。但是总的趋向是,我们的新闻报道逐渐开放了。(原文略有删改)中国电视台播放向温总理扔鞋画面不同寻常中国中央电视台周二晚(3 日晚)播出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演讲期间遭遇一名示威者扔鞋的完整新闻画面。鉴于这个国有媒体通常不会报道令中国尴尬的事件,此次可谓走出不同寻常的一步。英国首相布朗的发言人表示,他对这起发生在温家宝于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期间的事件感到遗憾。那鞋落在舞台上,距离温家宝有三英尺,令人想起 12 月时,时任总统布什在伊拉克遭遇一名伊拉克记者扔鞋的事件。2 月 2 日,温家宝在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英国进行访问。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台下一名年轻男子突然起身高喊“你们为什么让一位独裁者演讲?”。在保安人员试图将其驱逐出会场时,这名男子向温家宝所在的演讲台投掷了一只鞋子。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