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经济学-第一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4923678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36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经济学-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经济学-第一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蔡文柳email:,西方经济学,2,课程学习要求,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商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框架模型和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3,参考书,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1994年版,附有伊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一章 导言,5,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6,什么是经济学?,稀缺性(Scarcity):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感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7,什么是经济学?,稀缺性:资源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 物品通常可分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如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

3、ds)或废品(waste goods):如噪音、垃圾 这三种物品在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8,什么是经济学?,选择性:资源物品欲望的满足具有多种选择 资源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物品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9,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选择的重要性(资源的多用途性)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10,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

4、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前提: 资源的稀缺 资源的多用途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11,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假定一国用其全部资源生产两种物品黄油和大炮,如图所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产品转换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boundary(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curve),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F,G,13,生产大炮还是黄油? 资源配置的三个问题(微观): 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如

5、何分配)?,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4,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和黄油? 资源利用的三个问题(宏观):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充分就业问题 为什么产量不能始终保持在生产可能线上?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问题 货币或购买力的影响如何?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5,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what) 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how)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一国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降低了? 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保持增长还是稳定?,1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6、,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orms eye)。,1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birds eye)。,18,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区别可概括为以下表格:,19,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联系: (1)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 置

7、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2)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以宏观经济学为背景。 (3)两者都是实证分析。,20,基本假设(一),传统假设条件中最基本的有三条: 市场出清: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达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21,基本假设(二),完全理性: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经济人”假说。 “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 “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结论 目标的多元化、非最大化、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22,基本假设(三),完全信息: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

8、,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23,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主要回答“是什么”(what is )的问题,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并试图在所要描述的经济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24,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主要回答“应该怎样”(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它主要涉及价值判断,并试图在理解与行动之间建立起联系。,25,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相互联系: 规范分析通常要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会受到规范性判断因

9、素的影响,即不能做到完全或绝对的价值中立。,26,研究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27,研究方法,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根本特征是引入了时间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对社会经济活动作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试图说明经济活动怎样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28,研究方法,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1.均衡与经济均衡 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变动的压力和力量的状态。

10、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29,研究方法,(1)局部均衡 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 (2)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30,研究方法,2.过程分析 均衡分析不涉及均衡达到的过程情况,而过程分析正是论述调整变化的实际过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

11、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故过程分析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31,研究方法,边际分析 边际:边缘、边界。 边际分析:是指一个经济变量的绝对数量变化对另一变量绝对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32,经济模型,科学理论的本质是假设,表达形式则经常是模型(model)。 经济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由一系列假说和推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模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文字来叙述,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来表达。 经济模型好比地图,尽管无法记录经济运行的每个特征,但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33,经济模型,模型理论的形成

12、定义: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明确的含义。 假设: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未来证明的理论,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34,经济模型,35,经济模型,模型中的变量: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是指可以直接测定出来,或假定为既定的或已知的,即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是指通过模型求解才能计算出来,即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36,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循环流转模型,成本支出,要素需求,销售收入,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供给,实物流程

13、,货币流程,37,38,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萌芽阶段 15世纪 17世纪中期 商业财富金银流通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财富物品生产生产效率价格机制,39,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诞生。,40,西方经济学理论

14、的发展,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 5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凯恩斯革命 1936年通论的出版 经济危机失业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干预财政政策,41,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新古典综合派”萨谬尔逊经济学的出版,42,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期 “滞涨” 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 米尔顿弗里德曼 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 罗伯特.卢卡斯,43,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4)新凯恩斯主义: 斯蒂格林茨 曼昆 他们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他大量吸收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