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64188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选择题题型结构和类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先了解一下选择题题型结构和类型吧!1、结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一般有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例:(2006 年南京市)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 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 天方夜谭 D 马可波罗行纪2、类型: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考试获胜的首要前提,而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的提高则是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主要手段。(1)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

2、中常用“是” 、 “表现在” 、 “反映出” 、 “标志是” 、 “开始于” 、 “内容是” 、 “性质是” 、 “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 、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 、 “不正确” 、 “没有” 、 “不是” 、 “不包括” 、 “无关的” 、 “不属于”等词语。(3)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 、 “主要原因” 、 “根本原因” 、 “目的” 、

3、 “是为了”等。(4) 、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 “不同点” “共同” “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 “最根本的不同” “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5) 、组合型选择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6) 、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

4、列出正确的顺序。最常见的是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7) 、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 ,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三) 、对策与思考从历年全国中考试卷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类选择题所占的比重明显较高,2而且,基于历史学科的中考现状,难度与灵活度应不会很大,破解此类选择题成为重中之重。1、例如第一类:(1)、(2004 河南省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法西斯党建

5、立 B纳粹党建立B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 D德国开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2) 、 (2006 南京)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支部文学名作是A荷马 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 天方夜谭 D 马可波罗行纪例如第二类:(3) 、 (2006 南京)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4) 、 (2005 年河南中考模拟)下列有关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破解法

6、:这两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建议在新课结束后,根据中考的解读说明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迅速查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命中率。有了课堂上的笔记和教师的归纳,一般第一类题目的答案可以直接确认。而第二类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2、第三类: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这一类题目

7、相对难度大一些,例如:3(2006 年常德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A处死了 专 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1649 年建立共和国尽管去年南京中考未涉及,但在平时教学中要要注意帮助学生破解,以应不备之需。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 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

8、响 结果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 等,学生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中

9、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面广量大,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一套 三步复习法 ,简要介绍如下: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

10、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4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

11、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3、第四类:比较型选择题(2006 年安徽省濉溪县)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

12、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从发 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 气时代”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破解法:去年南京中考选择题未涉及,而问答题倒出了一个,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4、第五类:组合型。(2005 年河南省中考模拟)下列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端午 节 劳动节 青年节 建军节 国庆节A B C D破解法: 肯定筛选法(选基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

13、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5、第六类:排序型。(2006 年安徽省濉溪县)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 ,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 安顺场遵义吴起镇5C、瑞金遵义安顺场 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破解法: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中间判断法:如

14、果首尾相同按中间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6、第七类:材料型。(2006 南京)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谁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 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破解法:此类题目是全国各大市、包括南京在内的热点,因此也应成为我们教学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基础是能顺利解答第一、二类选择题,在此基础上,一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四) 、选择题训练

15、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历史选择中尽量多的运用排除法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第一: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例如:(2006 南京中考)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A把很多 贵 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6第二: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