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概述(南华)

上传人:罗** 文档编号:184625294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贫血概述(南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贫血概述(南华)(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贫血概述(南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罗启林,贫血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6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 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学组(1989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者为贫血。 2,贫血的分类 贫血程度分类 病因分类 形态分类 3,贫血

2、程度分类 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可分为四度: 血红蛋白(Hb)从正常下限90g/L者为轻度; 60g/L者为中度; 30g/L者为重度; 30g/L者为极重度。 新生儿Hb 144120g/L者为轻度; 90g/L者为中度; 60g/L者为重度; 60g/L者为极重度。 4,病因分类 根据造成贫血的原因将其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和失血性三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其他 6,造血物质缺乏 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

3、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7,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8,其他 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癌症性贫血等。 9,溶血性贫血 可由红细胞内在异常或红细胞外在因素引起。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10,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 红细胞酶缺乏 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 11,红细胞膜结构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12,红细胞酶缺乏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等; 13,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血

4、红蛋白病等。 14,红细胞外在因素 免疫因素 非免疫因素 15,免疫因素 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16,非免疫因素 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7,失血性贫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18,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检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表15-1)。 19,表15-1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

5、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20,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论,急性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 由于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故贫血时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一般表现 造血器官反应 各系统症状 2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贫血时皮肤(面、耳轮、手掌

6、等)、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及甲床呈苍白色; 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易误诊为合并轻度黄疸; 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盖贫血的表现。 此外,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22,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骨髓几乎全是红髓,当造血需要增加时,骨髓代偿力不足而出现骨髓外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很少引起骨髓外造血),导致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23,各系统症状 循环和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24,循环和呼吸系统 贫血时可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 在重度贫血

7、代偿功能失调时,则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性心脏病,可并发心衰)。 25,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分泌功能均受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等。 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26,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 27,诊断要点 对于任何贫血患儿,必须寻找出其贫血的原因,才能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治疗。 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贫血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28,病史 发病年龄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喂养史 过去史 家族史 29,发病年龄 可提

8、供诊断线索。 对出生后即有严重贫血者要考虑产前或产时失血; 生后48小时内出现贫血伴有黄疸者,以新生儿溶血症可能性大; 婴儿期发病者多考虑营养缺乏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儿童期发病者多考虑慢性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造血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30,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起病快、病程短者,提示急性溶血或急性失血; 起病缓慢者,提示营养性贫血、慢性失血、慢性溶血等。 如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提示溶血; 伴有呕血、便血、血尿、瘀斑等提示出血性疾病; 伴有神经和精神症状如嗜睡、震颤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伴有骨病提示骨髓浸润性病变,肿瘤性疾病多伴有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31,

9、喂养史 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喂养方法及饮食的质与量对诊断和病因分析有重要意义。 单纯乳类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幼儿及年长儿饮食质量差或搭配不合理者,可能为缺铁性贫血。 32,过去史 询问有无寄生虫病特别是钩虫病史; 询问其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严重结核、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病等可引起贫血的有关疾病。 此外,还要询问是否用过对造血系统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等。 33,家族史 与遗传有关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等,家族中常有同样患者。 34,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 皮肤粘膜 指甲和毛发

10、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35,生长发育 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 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重型地中海贫血,除发育障碍外还表现有特殊面貌,如颧、额突出,眼距宽,鼻梁低,下颌骨较大等。 36,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常伴有慢性贫血。 37,皮肤粘膜 皮肤和粘膜苍白的程度一般与贫血程度成正比。小儿因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故面颊的潮红与苍白有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无贫血,观察甲床、眼结膜及唇粘膜的颜色比较可靠。 长期慢性贫血者皮肤苍黄,甚至呈古铜色; 反复输血者皮肤常有色素沉着。 如贫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要注意排除出血性疾病和白血病。 伴有黄疸时提示溶血性贫血。 38,指甲和毛发 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指

11、甲菲薄、脆弱,严重者扁平甚至呈匙形反甲。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头发细黄、干稀、无光泽,有时呈绒毛状。 39,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这是婴幼儿贫血常见的体征。 肝脾轻度肿大多提示髓外造血; 如肝脾明显肿大且以脾大为主者,多提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贫血伴有明显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造血系统恶性病变(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40,除上述病史与体检资料外,还应注意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如心脏扩大和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并发心衰),以及各系统可能的其他损害与贫血的因果关系。 41,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是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措施,临床上应由简而繁进行。 一般根据病史、体征和初步的实验室

12、检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对大多数贫血可做出初步诊断或确定诊断; 对一些病情复杂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亦可根据初步线索进一步选择必要的检查。 外周血象 骨髓检查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红细胞脆性试验 特殊检查 42,外周血象 这是一项简单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可判断有无贫血及其程度,并根据形态分类协助病因分析。 仔细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形态及染色情况,对贫血的诊断有较大启示。 43,如红细胞较小、染色浅、中央淡染色区扩大,多提示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呈球形,染色深提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大小不等,染色浅并有异形、靶形和碎片者,多提示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形态正常则见于

13、急性溶血(失血)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44,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观察血涂片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对判断贫血的原因也有帮助。 45,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 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可见于急慢性溶血或失血性贫血; 减少提示造血功能低下,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疗效,如缺铁性贫血经合理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在1周左右即开始增加。 46,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可直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生成的质和量的变化,对某些贫血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活检对白血病、转移瘤

14、等骨髓病变具有诊断价值。 47,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如血红蛋白碱变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包涵体生成试验等,对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8,红细胞脆性试验 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减低见于地中海贫血。 49,特殊检查 红细胞酶活力测定对先天性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有诊断意义(G-6-PD缺乏); 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协助自身免疫性溶血的诊断(Coombs试验); 血清铁、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检查可以分析体内铁代谢情况,以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核素51铬可以测定红细胞寿命; 基因分析方法对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不但有诊断意义,还有产前诊断价值。 50,治疗原则 去

15、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输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治疗 51,去除病因 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有些贫血在病因去除后,很快可以治愈。 对一些贫血原因暂时未明的,应积极寻找病因,予以去除。 52,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等。 53,药物治疗 针对贫血的病因,选择有效药物给予治疗。 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巨幼细胞贫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联合免疫抑制(抗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松、环孢素A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4,输红细胞 当贫血引起心功能不全时,输红细胞是抢救措施。 对长期慢性贫血者,若代偿功能良好,可不必输红细胞,必需输注时应注意量和速度,贫血愈严重,一次输注量愈少且速度宜慢。 一般选用浓缩红细胞,每次510ml/kg,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对于贫血合并肺炎的患儿,每次输红细胞量更应减少,速度减慢。 55,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是目前根治一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应予首选。 56,并发症治疗 婴幼儿贫血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等,应予积极治疗。 同时还应考虑贫血与合并症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如贫血患儿在消化功能紊乱时对于体液失衡的调节能力较无贫血的小儿差,在输液治疗时应予注意。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