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5796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时间: 2012-03-13 来源: 论文在线【摘要】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需要历史学科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采取自省、多重引导、与时俱进及开放拓展策略。【关键词】中学历史 研究性学习 教育理念 开放一、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认识(一)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解。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通俗地说,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主

2、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进而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著名教育学者钟启泉强调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虽然形式上是研究,但实质上是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要避免陷入唯科学主义的狭隘视阈 , 即只注重沿袭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程序和方式,抹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并不是要培养研究者或 科学家,说到底,它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旨归的。”(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从实践中看,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形成的全新的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或生活中选取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

3、,由此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科学的发现规律来说,学生的历史研究大多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属于“ 类创造”,所以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分析(一)“轻” 与“ 重”:如何看待历史学习的意义。很多中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历史是副科,学不学都无关紧要,文理分科高考使得这种观念愈发强烈。只要存在这样的观念,无论我们

4、怎样强调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历史学科的的地位和历史学习的兴趣都受到巨大影响,客观上造成历史学科专业性、重要性以及学习意义受到轻视和忽略。我们知道,当今教育价值的选择上,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同等重要,二者共同控制着人类的行为和实践。可以说缺乏人文素养的人是不完整和不快乐的人,也是缺乏情趣的人。人文素养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十分主要,而且历史学科在思维培养、素质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教育实践中历史学科的“轻”与理论认识上历史学科的“重”的矛盾,虽由来已久,但确依然是我们推进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极大阻碍。(二)“新” 与“ 旧”:树立怎样的历史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及

5、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与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头脑中的“研究性学习” 理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其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出于应试的需要,相当多的教师认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所以历史教育就是教学生记住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材是唯一知识来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即使教学中有所谓“问题和实践”环节,也是围绕

6、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名为“思考”,实为“灌输”。结果就是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 根本看不到有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 研究性学习成为“新瓶装旧酒”。(三)“表” 与“ 内”:如何组织历史学习的课堂。随着研究性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及要求大量出现在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实践环节。但却存在着重视外在形式和过程,忽略内涵要求和目标的课堂教学。如有的教师为了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要求、问题要求,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看影视、讨论、辩论、观察

7、、表演、分析学生忙得焦头烂额,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很少。有些历史教师为了达到“创新” 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原则,任意标新立异。如有教师在讲红军长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到达陕北,除了教材地图中所标的红军长征路线外,你认为红军到达陕北是否还有更好的行军路线?”在这里,教师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线是种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线。长征路线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能任意改变的。凡此种种片面的追求表面“创新”“研究”的教学,恰恰忽略了研究性学习实质内涵和培养目标,当然根本不可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标。(四)“情” 与“

8、 知”:如何看待历史学习的目标。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要在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内容素材的丰富性,大量补充学生的历史人文知识,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是现实中,在研究性学习的旗号下,你依然有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最终落在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结论,或者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等,这样的历史学习是太糟糕的,这样的“研究”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只关注“知”而忽略“ 情”的研究性学习依然可谓“挂羊头卖狗肉”。三、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

9、实践的问题对策(一)教师自省策略。所谓教师的自省策略,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反思。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需要,从教师知识结构的三个层面来看,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也要有一定了解;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不仅仅要懂历史,还要有大量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有自己对于前两类知识的自我判断和体会,有自己的解读和研究,尤其是有利于贯彻研究性学习需要的大量综合性知识。所以强调教师的自省策略,教师首先要将自身以前所拥有的纵向的、通史体例的系统历史知识转化为横向的、专题型的同类属性的历史事物。其次教师还必须不断补充文

10、学、地理、时政、现代信息技术等其它相关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回答和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改善教学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教育教学反思。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反思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即时教育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发现研究性学习这个新的教学事物的客观属性和特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理念,在提高教师个人理论认识和自身素养的同时,更好地从第一线教师的这个角度去完善和发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二)多重引导策略。1、情感引导。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教师情感上对于学生的爱和学习互动对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

11、的同时必定伴随教学内容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气质和个性,正确地、真心实意地显露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主动地为学生们创设讨论、质疑环境,非常得体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去探讨本质,发现规律,找出共性与个性,从而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教师情感引导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人文价值观作用重大。2、问题引导。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后决定因素,学习内驱力的启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况。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引导贵在设疑,也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穷因究果,由此及彼,可

12、以说这是一个完美、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的养成,核心在于一个“疑”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把矛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课堂教学始末,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教师使用问题引导,可以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也可以在教材易使人乏味的地方。历史学习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波涛迭起,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问题”的阶梯,制造一个个矛盾,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从而锻炼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评价引导。虽然历史教材依据科学性原理,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但也不可否认历

13、史上存在着大量有争议的问题,社会上的以讹传讹、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等也同时带给学生很多错误的历史认知,有些教科书完全相反,忽视甚至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更为重要的,这类“史实”往往还十分畅销,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的评价引导就显得尤为迫切。教师要在基于个人史学修养和社会良知,观点鲜明地在教学中对于社会某些“戏化”、“演义”的历史故事进行评价指正。同时对学生在研究探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进行评价、分析、开导、纠正。历史教师对于各种史观和史实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也在活跃课堂、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真正达到学史明智、

14、以史为鉴的目的。(三)与时俱进策略。历史是古老的,但是历史的教和学却不可以一直古老,在手段和方式、方法上要紧跟时代,教师和学生都要科学认识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运用到历史研究性学习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现代传媒技术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知晓古今天下大事,各种评论、观点。无论出于主动或被动,历史教师都应该很好利用网络媒体,及时了解社会、阅读史料,借以自我丰富、自我武装,进而游刃有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认真备课,丰富选材,直观、高效率地组织教学,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开放拓展策略。教育,尤

15、其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必定走入虚无。所以要真正实现中学历史学习的“三维目标”,研究性学习也必须贯彻开放拓展策略:注重课内课外结合、理论与现实结合。历史学科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里、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通过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铭刻于心,融进血肉。学校和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有关历史遗迹以及历史文化博物馆等,结合本地各种教育基地活动、地方文化活动学校内的相关课外学习活动来辅助学生历史学习。融图片、文字、实物于一体的直观材料,真切感人,起到了活的教科书的作用,学校自己组织的竞赛、辩论、展览、课外阅读等也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考文献:1 任长松 .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9.2 周可桢 , 曹旅宁 . 研究性学习 M. 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3340.3 钟启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J. 上海教育科研,2005,(2).4 陈胜召 .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初探 J. 科教文汇 ,2008,(11)中旬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