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5717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方法指导】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分述如下:1.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 事迹分类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例】唐太宗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 历史时期 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评价孙中山”(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中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观点

2、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例】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

3、来扮演的。 ”试结合 18 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思路提示:热月政 变后法国政局 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 权保障利益;拿破 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因此拿破 仑 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历史的需要。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 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 键时刻的作用。思路提示:1927 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思想;领导 秋收起 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 创立“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 义 会议上努力纠正“左” 倾错误,挽救了革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时间分期线索事迹分类线索历史人物评价2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总之,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5、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人物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1)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进行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可以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 (3)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实质。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 1 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发展要求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知识结构】一、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6、1、统一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社会基础)客观条件 (2)人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人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力最强。 (秦的实力)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广泛吸引各国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略。 (个人适应潮流)2、统一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特点:各个击破3、过程:前 230 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水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 221 年,灭齐,完成统一大业。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

7、、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促进交通发展。2、秦朝疆域: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一郡是辽东郡,最西的一郡是陇西郡,最南的一郡是象郡。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文化。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大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 ,兵役、徭役、赋税繁重。3、实行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3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1

8、、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课后练习:1、秦灭六国实现

9、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C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指的是( D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3、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 ,主要是因为( A )A、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他首创并建立了专制王义中央集权制度C、他修筑了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原的安宁 D、他焚书坑儒,维护了思想统一4、秦朝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

10、要在于( 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5、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史实;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分) 2) “百代皆行秦政法” ,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的主要贡献。(3 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度。(3 分)第 2 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

11、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发展要求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课外阅读 “玄武门之变” 、 “晚年的反省”二目【知识结构】一、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 年649 年)1、概况:原因概括: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主要表现: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2、 “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 ;虚怀

12、纳谏(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存百姓” 。法律方面:慎用刑法, 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人才济济。 (5)民族关系:开明(6)对外关系:开放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策 略 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4厥 设置羁縻府州: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 ,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13、。西突厥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吐 蕃 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 (步辇图)评 价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民族团结,政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三、对外关系方面(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政 策 中外交往概况 影 响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表现 2.)来访人员频繁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

14、传入)玄奘取经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吸收)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辐射)(朝鲜: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日本:大化改新)四、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 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 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 联系,加 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 实行开放的 对外政策,

15、 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 针, 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 太 宗 善 于 用 人 和 纳 谏 ,具 有 很 强 自 我 反 省 能 力 ,成 为 古 代 封 建 君 主 楷 模 ,并 对 以 后 历 朝 治 国 策 略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课后练习:1、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A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 “覆舟”的统治政策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D)A当一代贤明君主 B. 减少决策失误 C 笼络人才 D. 维护封建统治3、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A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 限制佛教、裁汰僧尼4、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D)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心存百姓的思想5、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