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6.50KB
约31页
文档ID:184570372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案_第1页
1/31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案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2 -2、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 11 -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 22 -人文主题——逻辑思维,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语文素养1.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2.通过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判定逻辑谬误,准确使用语言3.通过梳理三段论、假言推理等推理的有效形式,建立正确推理的观念,并能够辨别语言运用中的推理错误4.学习论证,通过梳理、探究论点、论据、论证形式等论证要素,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在写议论性文章时,能够有效运用论证情景导入—在兴趣中学习[逻辑小故事一]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逻辑小故事二]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逻辑错误往往是由于违背了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不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即A就是A,它既不是B,也不是C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2.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①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涵,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①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②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3.示例(1)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请分析姑娘所违反的逻辑错误[答案]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上述答话的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2)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请分析这段话中的逻辑错误[答案]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

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二)不矛盾律1.不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即“非(即A又非A)”2)要求: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2.违反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3.示例(1)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因为他的想法包含了逻辑矛盾。

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2)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请分析这里面包含的逻辑矛盾[答案] 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只有两种情况:不给自己刮,或者给自己刮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就构成逻辑矛盾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也是一个逻辑矛盾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2)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2.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词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3.示例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分别犯了什么逻辑错误[答案] 甲的说法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断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小麦”和“不应该种小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四)充足理由律1.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2)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2.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1)虚假理由:虚假理由是指以虚假的命题或观点作为推理、论证的根据2)推不出:“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就是作为理由的判断虽然是真实的,但是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或者理由不充分,从而理由推不出推断3.示例有人说:“他那么熟悉法律条文,一定是个律师。

请分析这种说法的正误[答案] 根据某人熟悉法律条文,就断定他是律师,这个理由是不充足的熟悉法律条文”,这一条件有很多人可以满足,如法官、法学教授等所以这个推论是错误的任务1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分析: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看起来表述一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这样的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②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分析: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表示“怎么”,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