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口水电站水轮机检修工艺方案 开工前需做的几项测量工作: ⑴上、下迷宫环间隙的测量 ⑵导叶端、立面间隙的测量 ⑶导叶最大开度的测量 ⑷接力器压紧行程的测量 ⑸水导挡油环间隙测量 ⑹导叶抗浮块间隙测量 ⑺大轴中心补气装置补气头密封装置间隙测量 1 水导轴承的检修1.1 水导轴承拆卸步骤 1. 排水、排油、油槽盖板分解; 2. 拆出测温装置及油位信号器; 3. 拆出楔子板,吊出水导轴瓦; 4. 瓦架吊起,挡油环分解吊出,然后将瓦架吊出,瓦架吊起时,挡油环与轴领之间应用0.2—0.3mm厚的铜皮插入保护; 5. 冷却器分解吊出; 6. 油槽底板分解吊出,油槽内挡油圈利用轴颈甩油孔穿入铁丝固定; 7. 支持环吊出1.2 水导轴承的处理 1. 轴承各部件的结合面应用细平锉处理高点和毛刺; 2. 各螺钉孔应用丝锥检查,修理螺纹; 3. 各销钉及销钉孔均应用细砂布和细圆锉去掉高点和毛剌1.3 水导冷却器修理 1. 水导冷却器内部冲洗后,应无水垢和污泥,铜管及箱外部不能有油垢; 2. 水箱内部清扫后刷红丹漆防锈,水箱外部清洁后刷油漆防锈; 3. 冷却器单个密封试验,试验压力0.6Mpa,经30min保压后各处均不得渗漏; 4. 冷却器胀口渗漏,应用相应的胀管器复胀,铜管渗漏,用堵塞法处理,塞子用金属或硬质木料车削而成,木塞的外表要涂以环氧树脂防腐,处理完毕后进行打压实验; 5. 冷却器铜管堵塞的数量不能超过总数的20%,否则应更换铜管; 6. 冷却器装入油槽后,应进行整体耐压渗漏试验,试验压力0.6Mpa,保压30min后各处不得有渗漏点。
1.4 水导瓦的检查与修刮 1. 检查瓦面接触情况应符合2.0.3所列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研刮2. 轴瓦修刮前应将瓦面的硬点及砂眼用刮刀挑去,并修成圆弧形,沟痕应用刮刀修去毛剌3. 轴瓦修刮时先将连成片的高点、破点,然后刮去高的接触点,待瓦面接触面积超过该瓦的90%后,再分点 4. 刀花一般以三角形、鱼鳞形及燕尾形为宜,前后刀花应成90度交错,刀花底部成缓弧形,其边缘无毛剌和棱角,最后修刮进油边 ,使其宽度在5-10mm之间 5. 瓦背表面应光滑,无高点和毛剌,高点和毛剌应用油石磨去 1.5 轴颈清扫检查处理 1. 轴颈清扫后要仔细检查有无毛剌、沟痕及高点,如有上述现象应用天然油石磨去,然后用M5—M7氧化铬研磨膏进行抛光,粗糙度要求达0.8以 上; 2. 轴颈内外,甩油孔及通气孔无污物,轴领的抛光部分宜用无水酒精清洗,最后涂上透平油并贴腊纸保护1.6 水导轴承的装复 水导轴承的装复应在主轴密封吊入就位后进行,安装顺序如下: 1. 支持环吊入就位,螺栓打紧; 2. 油槽底板就位安装,然后进行4小时的煤油渗漏试验,无渗漏; 3. 冷却器安装就位,进行冷却器整体密封试验,应无渗漏; 4. 油槽彻底清扫,用面粉团粘净油槽内的污物,然后吊入瓦架和挡油环;测出挡油环与水轮机主轴间隙,是否与初始数据相符; 5. 装入X、Y轴线上的四块瓦,配合发电机的推力轴承受力及镜板水平调整,机组中心固定,待中心固定好后,清扫并吊入全部轴瓦,调整水导瓦间隙; 6. 水导瓦间隙调整如下: ⑴根据盘车数据确定轴瓦单边间隙; ⑵对称抱紧大轴,抱紧的同时,用两块百分表监视X、Y方向; ⑶把所有楔子块贴紧瓦背,测出楔子块与瓦架高度,根据计算所得单边瓦间隙,计算出楔子块应提升的高度(斜度为1:50)即可推算出应垫的垫块厚度,如1#瓦应调间隙为0.22mm,应提升高度为0.2250=11mm,而1#瓦紧贴轴领时,楔子块离瓦架高度为36mm,则应加垫厚度为36+11=47mm; ⑷8块垫块配装制完毕后,拧紧螺栓,压紧楔子板; 7. 装复测温装置,油槽彻底清扫检查后,即可装复油槽盖板、油位信号器,然后注入合格透平油。
2 水轮机转动部分检修2.1 大轴法兰的分解 1 . 分解前的准备工作 ⑴在大轴分解前,应测量和记录转轮上迷宫 环间隙,分别测量对称八点(如图一);⑵搭设水车室检修平台在转轮与基础环之间垫上三块楔子板,三楔子板所在位置应平分整个基础环圆周,垫上楔子块后,楔子块的上端与转轮下环底部间隙为18mm; ⑶大轴螺丝保护罩分解拆除,大轴螺丝锁锭片解锁; ⑷拉伸器就位,操作油泵与拉伸器管路连接; 2. 分解步骤⑴将拉伸器和伸长测量工具装好,百分表对零;⑵启动油泵升压至额定值,用大锤打击扳手松开螺母,记录百分表读数,最后留下两颗对称螺丝,其余螺丝依次全部退出;⑶最后两颗螺丝为落下主轴和转轮使用,大轴落下后,其法兰脱开的距离为20—25mm;⑷转轮下环与基础环之间,用三组楔子板垫平打紧,三组楔子板按圆周120度分布;⑸将转轮落在楔子板上,最后两颗螺丝取出,拆出所有的工具及平台;2.2 水轮机主轴与发电机下端轴的联接 1. 准备工作 ⑴对水轮机大轴法兰进行检查及处理,法兰及螺孔用汽油清扫干净后,接触面用无水乙醇清洗, 检查法兰面应光洁无毛刺、凸点等缺陷,如有则处理至合格 ⑵水轮机轴上法兰水平调整(如图二): a、在大轴法兰上找出a、b、c三点,使之与楔子板A、B、C相对应; b、在法兰面上分别与ab、bc、ca平行的位置上放置水平仪,测出ab、bc、ca(AB、BC、CA)的水平度,通过调整A、B、C三组楔子板打入高度,控制法兰水平<0.05mm/m(如图三); ⑶将水车平台,位伸器,环形吊具等安装到位,所有联接螺栓销钉部分涂以水银软膏; ⑷待转子吊入后,对称穿入两颗螺栓,用两颗螺栓将水涡轮提起使大轴法兰间隙为零; ⑸穿上所有联轴螺栓,装入螺栓伸长值测杆与拉伸器,百分表对零,启动油泵,升压过程中分别由两人监表,注意油泵压力,记录螺栓伸长值,当伸长值为.290.01mm时,打紧螺栓 ,泄压后伸长值应为0.25-0.26mm之间为合格,否则应重新拉伸。
2 . 用0.05塞尺检查法兰组合面,应不能通过,局部允许0.10塞尺塞入,但深度小于30mm,总长小于周长的20% 3 . 将所有的螺栓锁锭片锁死,然后装复螺栓保护罩,最后拆出水车平台和所有的工器具3 转轮吊装3.1 转轮的起吊方法 1 . 使用专用吊具起吊,吊具吊装时须拆出吊钩,吊具直接用销轴联接在桥机的吊钩上; 2 . 用桥机将转轮起吊至起升高度,行走到转轮安放位置落于支墩上;3.2 吊出机坑前的准备: 1 . 拆出包括导叶及以上部分的水轮机和发电机部件; 2 . 吊具与桥机挂装好,并在吊具销轴上安装好卡板(在地面挂装时应装上吊耳) 3 . 吊具螺栓穿入转轮大轴联接螺栓孔,并紧固螺母,准备好支持转轮的支墩; 4 . 全面检查桥机的机械、电气部分、备用部分,备用电源处于随时可投入状态3.3 吊出的起吊步骤: 1. 起吊前再次检查桥机,着重检查制动闸,检查吊具是否已安装合格; 2. 调整吊具,使法兰水平在0.2mm/m以内,,以保持起吊时转轮不发生倾斜; 3. 开动桥机,让钢丝绳受力(不起吊),检查吊具工作情况,然后吊起100mm,再下降10mm刹车,这样进行2—3次,以检查桥机及吊具工作情况,最后把转轮吊出机坑放于支墩上; 4. 取出四个螺栓螺帽,然后在转轮与桥机分离后将吊具与桥机脱离,起吊完毕; 5. 转轮放置好后进行法兰面保护。
3.4 转轮吊入前的准备工作1. 水轮机大轴封水盖处理及水涡轮打磨完毕,并验收合格;2. 导叶已全部吊装就位; 3. 吊具与桥机及转轮挂装好,并装好卡板; 4. 在基础环上按正三角形放置三组20mm厚的楔子板,各组高程应 调一致; 5. 全面检查桥机机械、电气部分、备用部分,备用电源处于随时可投入状态;3.5 转轮吊入步骤 1. 起吊前再次检查桥机,着重检查制动器闸,并检查吊具挂装情况; 2. 让吊具受力后进行检查,然后吊起100mm,再下降10mm刹车,这样进行2—3次, 经检查桥机及吊具工作正常后将转轮吊起至规定的起升高度; 3. 桥机行走至机坑上方,然后慢慢下落,吊入过程应随时监视止漏环间隙,并用1mm 左右的楔子板插入8个方向间隙中,以防止漏环与基础环相碰撞及摩擦,转轮放于楔子板上之后,应检查楔子板是否移动; 4. 初步调整转轮的中心及法兰水平后,拆出吊具,吊装完毕; 5. 吊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法兰面3.6 水涡轮起吊人员的组织: 总指挥 1人 桥机电气监视 2人 联络员 1人 支墩准备 2人 桥机指挥 1人 吊具挂装 4人 桥机司机 1人 桥机司机监护 1人 止漏环监视 8人 桥机制动器监视 4人3.7 安全注意事项: 1. 起吊过程有关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发生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汇报; 2. 任何人不得大声呼叫,以免分散工作人员的注意力; 3. 防止高空坠物,戴好安全帽; 4. 非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地点观看,不得进入工作现场。
4 转轮 气蚀处理 转轮气蚀情况,应利用检修机会经常地进行检查与测量标示,监控气蚀变化情况,并根据气蚀强度大小确定处理方案;每次对转轮进行气蚀处理前除参照本规程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拟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工艺方案、技术措施,以保证处理工作合格4.1 转轮汽蚀的测绘 1. 转轮汽蚀的测绘一般用拓印法进行,在汽蚀区周边涂以墨汁或其它着色材料,在涂料干燥前,用纸印下,然后用求积仪求出汽蚀面积 2. 汽蚀深度的测量,用探针或大头针插入汽蚀破坏区,再用钢板尺量其平均深度, 3. 计算汽蚀体积 用下列公式计算: K=U/FT10-4mm/h式中: U—汽蚀体积(m2mm) F—叶片背面总面积(m2) T—有效运行时间(h)4.2 汽蚀区的清理 汽蚀区的清理,一般用电弧气刨剥离法,气刨区应大于汽蚀区,刨好后,应用砂轮 机将气刨渗碳层磨掉,使其呈现金属光泽4.3 转轮汽蚀补焊的变形监测 为了监测转轮的焊接变形,以调节施焊程序和焊接速度,在转轮不吊出进行汽蚀 处理时,应在上冠轴向、径向、下环径向各装4块百分表(图四),在施焊过程中, 应有专人监视转轮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