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

上传人:Fr****n 文档编号:184492427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如果你有机会前往位于法国北部城市亚眠的马德琳娜公墓,你一定会被凡尔纳的墓所吸引:墓碑前的雕塑是一位身背巨石腰部以下深埋地下的壮年男子,他左手撑住地面,右手努力地伸向天空,仿佛呼唤着上苍,想极力站起身来。我第一眼看见这张图片为之一惊:设计者是多么睿智和深刻,这不就是凡尔纳精神的具体呈现吗?追求真理,摆脱现世的羁绊,获得如天空般的自由,这就是人类探索精神的最好象征,也是凡尔纳作品的闪光点。探索就是揭秘过程,在假想与求证中不断激发新的想象,最终获得真知。打开海底两万里,一种神秘气氛扑面而来,抛开作者津津乐道的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海洋世界不谈,单就全书的结构而言就显示出它的精妙来。

2、两大悬念架构起全书框架,笔墨聚焦在潜艇和船长身上。怪物是什么?直到第七章,作者才让读者知道,这个“海上怪物”是潜水艇。作者犹如钓鱼的渔夫,为了钓到大鱼放了足够的长线。他捂住了秘密的口袋,从里面一点一点地掏出零部件,只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再拿出最后的成品,吊足了读者胃口,让读者乖乖跟随他的笔调,一步步在惊讶与释然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满足。全书开篇气势不凡,营造紧张氛围:“人们一定不会忘记1866年发生的一件奇异的、令人费解的,又无法解释清楚的怪事。”(中国文联出版社)下钩、埋线,设置伏笔,紧紧抓住读者眼球。什么怪事呢?为什么如此奇异而又费解?读者马上就上钩了。此事还让“各国海军官员和两大洲政府

3、官员感到忧心忡忡”,悬念升级,读者情绪跟着上扬。作者把怪物冠之以“庞然大物”,但绝不揭开谜底。接着,缓缓叙述两年中在世界各大海域十艘船只与怪物相遇或相撞的情形,如温水煮青蛙,慢慢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致。作者写到有些人认为这是“潜水艇”,让读者以为真相暴露,但这其实是凡尔纳欲情故纵的招数,这种观点马上又“在各国政府的否认声中土崩瓦解”了。这下轮到主角出场了,随林肯号出发寻找海上怪物的巴黎自然科学教授阿龙纳斯通过海水压力分析和近距离观察它的喷水状况,一再确认这动物是脊椎动物门、鲸鱼目,一定是一条独角鲸。这个结论从科学家的嘴里说出,无疑有极大的可信度,好似给读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悬念解开了。但显然这不可能

4、是最终的答案,先是炮弹击中了怪物却从它身上滑了过去,再是尼德兰挥舞的鱼叉撞上了坚硬无比的东西,只有声音没有后来。这样一次次在“是不是”的循环中让读者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最终,作者在教授落水后才最终确定这是人工制造的潜水艇!行文至此已经用了整本书近七分之一的篇幅了。解开悬念的过程一波三折,这正是凡尔纳行文的特色之一。这当然不是全书最大的悬念,这只是作者小试牛刀,更大的悬念也就是全书最大的悬念便是船长何许人也?船长是谁?对于这个悬念,作者要紧紧抓在手里,他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和更长远的架构,甚至整书写完悬念依旧存在。我们不得不佩服凡尔纳的忍耐力和构思力,因为这个秘密要到“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三本神秘岛中

5、才揭晓,真够神秘的,原来凡尔纳是在下一盘大棋啊!神秘的第一个关键是船长的名字。“尼摩”本义是“子虚乌有”,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他告诉教授的不是他的真名而是编造的假名,只能说藏得够深。其次,船长和船员用以交流的是外人听不懂的独特语言。这种语言犹如特工使用的摩斯密码,让人难以琢磨。尽管船长精通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等多国语言,他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用教授听得懂的话和对方交流。教授三人只能从表情动作上判断意思,船长用语言的屏障阻绝了外界对他的认知。在大西洋被章鱼缠住的那名船员只是在临时之时才用法语喊出了“救命”,这才让读者明确了这位船员的身份。再次,他的国籍是个谜。在锡兰岛附近,他不顾危险仅凭

6、匕首勇救印度采珠人后,曾激动地说:“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蹂躏的国家的人民,我支持那个国家。只要我还有最后一口气在,我会始终支持那个国家。”从这里,我们好像察觉到了他的国籍。可是,作者用的词语是“那个国家”,又让这个猜测变成了迷雾。在克里特岛附近,船长送出了价值500万法郎的黄金支持反对土耳其专制的起义,又让人怀疑他是土耳其人或希腊人。1868年6月1日,尼摩船长特意去参观了法国沉没的英雄战舰“马赛号”,又让人产生了他可能是法国人的联想。到了小说的结尾,有一艘战舰对鹦鹉螺号穷追猛打。按道理,一般情况下战舰是要悬挂国旗的,可对于这艘战舰作者就是不让国旗出现,让见多识广的尼德兰也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作者

7、深藏“功与名”,就是不说,让读者着急,让读者憋着。最后是船长的个性。在阿龙纳斯教授第一次见到尼摩船长时,作者便交代了他的主要特点:自信、镇定、坚毅、果敢、直率。但结合后面的情节,我们不禁要问:“他真的果敢吗?”在印度洋救采珠人、南极冲撞冰层、大西洋与大章鱼搏斗的时候,他确实是坚毅和果敢的。可是在与林肯号追逐的过程中,他有无数次机会撞沉对方,可是船长没有这样做,一反常态采取逃跑姿态,直到第二天晚上11点左右才下定决心。这是果敢吗?面对“足够使一整个捕鲸船队发大财”的南极长须鲸,不顾尼德兰的捕杀恳求,船长却拒绝了。这是果敢吗?复仇和果敢的背后还有仁慈和善良作为文明的底线。更有甚者,面对咄咄逼人的“

8、该死的国家”的战舰,尼摩在密集的炮弹声中依旧举棋不定,尽管口里喊着“我要击沉它”,可从前一天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中间经过了13个小时的激烈思想斗争才最终做出决断。这是果敢吗?愤怒与克制、复仇与善念、冲动与冷静,在船长的脑袋里该是一场多么强烈而又折磨的拉锯战!应对敌人当然应当果敢,但敌舰上也绝不会全是十恶不赦的该死之人。撞沉敌舰后,尼摩在妻儿肖像前的下跪呜咽也绝不仅仅是因为悲伤吧。果敢与犹豫、凶恶与善良,似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船长,形成一个雾环让我们一时难以看清他的真面目。可正是这种错综复杂和雾里看花才真正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才正真写出了活生生的内心丰富的“人”来。船长曾对教授说:“生活在海洋中心吧!唯有这里才能独立!唯有这里没有压迫者!唯有这里我才是自由的!”可见,尼摩在陆地上受到的迫害之深,让他避之如火栗,恨之如仇雠,这是一个天才的苦命人!两个悬念一路支撑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凡尔纳用高超的笔法将读者的神经攥在手心牵引着,一步步走向自己设置的罗网里。不仅如此,作者意犹未尽,还在小说末尾让船长抽泣着说出最后一句话“万能的上帝啊!够了!够了!”又让鹦鹉螺号在巨大的旋涡中发出金属“咔咔”的响声,留给读者余音绕梁悬念:尼摩和潜艇怎么样了?整本书是教授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更是读者对作者写作方式的探索。不知道凡尔纳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常常被自己精明的“算计”笑出声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