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84486370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扶包扶工作总结:包扶干部帮扶工作总结帮扶包扶工作总结 全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启动以来,延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包扶低收入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组建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组织部长、人武部长任副组长,县委办等44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延长县百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局,主任由县扶贫局局长担任,具

2、体负责包扶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一名副职和2-3名干部,专职负责包扶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包扶工作格局。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县委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决策部署全县包扶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百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延长县百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考核办法、延长县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包扶干部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三问三解转作风、联村包户暖民心”活动的安排意见、延长县包扶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延长县包扶村信息反馈报送办法等12个具有政策性、指令性的指导文件。县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7次

3、召开动员会、汇报会和工作促进会,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得到贯彻落实。三是扩大包扶范围。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县乡两级干部联系村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整合资金、项目和人员力量,将联村和包户结合起来,抽调1152名县乡干部,在全县288个行政村组建了288个包扶团队,包扶1655个重点贫困户,每个包扶团队由4名干部组成,其中1名为牵头包扶领导、1名为党建工作指导员、1名为县直部门项目资金协调员、1名为乡镇政府驻村联络员。同时,建立了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包村联乡镇责任制。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发动群众。县包扶办、各包扶单位、各乡镇采取新闻媒体、固定标语、悬挂横幅、板报专栏、座谈会、培训会等

4、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对包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进行全方位宣传动员,累计刷写固定标语110条,悬挂横幅260条, 延长电视台制作了包扶低收入村专题片回声,新闻报道76次;在延安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网站挂包扶信息418条,在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挂宣传报道29条;在姚白路沿线制作固定宣传牌37块;在县广场专栏举办扶贫成果宣传展5期,印发包扶低收入村简报42期,发放扶贫移民搬迁明白卡2万份。同时,县包扶办组织对全县乡镇主要领导、包扶办主任、包扶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2次,参培人员达到700人次。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做到了包扶工作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包扶工作的

5、重大意义,自觉投身到包扶工作中。 2、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包扶规划。包扶工作伊始,各级包扶干部积极行动,以“治穷、治散、治愚、治弱”为目标,深入村组农户,深入山头地块,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包扶村“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五年发展规划。一是在“一村一策”的制定中坚持把包扶规划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扶贫移民搬迁规划进行有效衔接。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群众住房等,精心制定低收入村发展规划,对宜改造的村改造,宜搬迁的村搬迁,适宜发展产业的村发展产业,绝不搞“一刀切”,避免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全县110个包扶村按照村情实际,规划为三大

6、类。第一,移民搬迁村21个。这些村子土地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鼓励移民搬迁,采取集中供养、进县城安置、进镇进社区安置、有土安置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引导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政策性、财产性收入,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搬迁安置贫困人口2700户1.08万人,占省定贫困线2500元标准贫困人口的30.2%。第二,旧村改造14个 。这些村子产业基础较好,农民也不愿意搬迁,但村容村貌较差,交通、通信、卫生、教育投资较少。包扶工作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7、发展主导产业,提高村民素质,增强造血功能。第三,发展产业村75个。这些村子人口居住较多,土地条件,交通状况较好,产业形成规模。要提高农民产业开发能力,大力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努力实现乡镇有服务队、村有带头人、户有明白人的目标。二是在“ 一户一法”的制定中坚持分门别类,分类指导,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在提升农民技能上做文章。对因病致贫、上不起学的群众,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没有劳动技能的群众,可以通过流转土地为他们带来收入;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要通过叠加低保等政策,由政府包扶起来、养起来,确保不让一户群众基本生活出问题。全县1.03万户包扶户根据个体差异,规划为三大类。

8、第一,社会保障供养户1857户。这些户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又不愿远离故土,主要靠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予以供养。第二,实用技术培训户4037户。这些户有产业、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要大力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努力实现乡镇有服务队、村有带头人、户有明白人的目标。第三,劳务输出户4428户。这些户有一技之长,要积极推进劳务输出,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变汗水输出为技能输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在谋划建设项目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确定不同的建设方案。对宜搬不宜建,一时搬不了的,基础设施就先不进行投资,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广泛调动社会

9、力量参与帮扶,积极鼓励走出村子创业的企业家和能人回报家乡,鼓励已经致富的党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带动低收入群众致富。 3、多方筹措资金,夯实包扶工作基础。我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低,县财政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巨大。包扶低收入村大量的资金支撑与捉襟见肘的县财政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包扶任务艰巨与包扶资金严重短缺的尖锐矛盾,成为包扶工作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制约因素。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投入包扶资金7820万元,确保了各项包扶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年拿出240万元,向47名非党县级领导和科级领

10、导包扶的48个村,每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万元,确保全县包扶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二是整合国家专项扶贫资金285万元,严格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加强监管、突出效益”的原则,努力把好钢全部用在刀刃上。三是整合交通、水利、林业、城建、新农村建设等行业扶贫资金6690万元,对包扶村的水、电、路、讯、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包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组织包扶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爱心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捐资助学、捐资助农、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累计筹措社会扶贫资金605 万元,逢年过节给广大贫困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4、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党组织“火车头”作用。结合“千名

11、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整合包村帮户、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平安村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的人员和力量,安排1152名县乡两级干部,组成288个包扶团队,联系包扶全县288个村,每个包扶团队由1名牵头领导、1名党建指导员、1名项目资金协调员、1名驻村联络员组成。活动中,大力实施“13551”工程:打造“一个阵地”,即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坚强阵地;建设好“三支队伍”,即建设好村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支队伍;搞好“五个结合”,即将“三问三解转作风、联村包户暖民心”活动与统筹城乡发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县乡两级干部联系村活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两联

12、一包”五项工作相结合;寻求“五个突破”,即在建立主导产业、搞好黄河沿岸移民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个方面寻求突破;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即实现“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得到基本保障)总体目标。同时,按照省市新一轮“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相关要求,根据七类20项指标要求,对288个行政村进行了重新打分评定,在总结上一轮工作的同时,通过召开培训会、座谈会进行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安排指导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组织村民测评,逐项对照打分,完成了288个村的分类评定工作,初步评定“好”类村9个、“一般”类村92个、“较差”

13、类村187个。 5、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包扶工作实效。各包扶干部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开拓创新,身先士卒,纷纷施展“自选动作”。结合村情、民情,聚焦热点、难点,整合资源优势,大兴产业,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办成办好一大批关乎包扶村今后发展大计、关乎贫困户民生的好事实事。一是市级包扶领导,市人大副主任,副市长多次深入包扶村,问计于民,群众缺什么就干什么,群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深得民心,为全县包扶工作做出了积极表率。二是市直部门单位包扶领导,积极跑资金,上项目,办实事,深受包扶村群众的欢迎。市委政研室派出一名科技干部在包扶乡挂职副书记,强化包扶低收入村工作。黑家堡镇

14、彭家圪台村的市纪检委包扶领导刘贵治,不但把本村医生送博爱医院培训,还把博爱医院医生请到村为群众义诊。还为上访户老马解决多年来的上访问题。 三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包难点村,挑重担子,真抓实干,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县包扶工作整体推进。县委书记邀请县果业局的专家手把手培训果农,实施多项改良措施,使包扶村苹果总收入达50多万,人均收入将近3000元。县人大主任为包扶村新建核桃100亩。县长规划投资100万元,为包扶村实施500亩果园灌溉工程;落实资金138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县政协主席白涛对包扶村群众的危窑危房全面实施了维修改造。四是县包扶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既是“指

15、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包扶村落实资金150多万元,先后为村民办成了改水、修路、土地整理、后续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党员活动室建设等实事,件件深得民心。他深入调研思考,积极创新包扶思路,针对该村成年劳力中有一技之长的70余人的实际,于20_年9月27日成立了高家河村外出务工协会,组建了高家河村流动党员支部,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和管理。这个集“流动党员的学习活动中心、外出务工人员的议事服务中心、流动在外人员的交流维权中心、群众发家致富的技能培训中心、外出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中心和家乡农副产品的推介宣传中心”为一体的群众组织的成立,使村民外出打工由原来松散的单个行为变为有组织、有纪律、有分工、有协作

16、、讲团结、讲信誉的集体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劳务输出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村民的创业增收。五是县包扶领导小组副组长、组织部长“巾帼不让须眉”,紧紧围绕“转变观念、农民增收、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全力开展“思想包扶、产业包扶、项目包扶、感情包扶”,协调落实资金171万元,为包扶村建党教室、修路、兴水、发展产业、培训果农、解放思想、提高村民素质,使他们树立了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同时,组织23名组工干部与包扶户“一对一”结对子帮扶,节假日,一些组工干部带着家人和孩子走亲戚,深入帮扶户了解情况,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逢周末,不少组工干部还把在县城上学的帮扶户孩子带进自己家里,辅导功课,改善生活。六是其它县级包扶领导,县级部门和乡镇包扶领导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包扶项目,突破工作难点,积极为全县包扶工作典型引路。 6、强化督查考核,有效推进包扶工作。一是实行常态化督查机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委组织部与县包扶办组成联合督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