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2750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2009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神奇诡( gu )秘的宁明花山壁画,是大自然赐给巍( wi )峨花山独特的身姿。B左江是崇左市即将开发的“百里画廊( 1ng),文化左江”的旅游线路,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ling )。C美丽的包装原来颇受青睐( li ),但劣质的商品一旦原形毕露 ( l ),人们便对包装怀有戒心。D干净的心才是人生最高贵的服饰,让你无论身处何处 (ch ),都能绚 (xun )丽夺目。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

2、别字的一项是( )(2 分)A怡悦 盛气凌人 相辅相成B鄙夷 恪尽职守 重蹈复辙C籍贯 一视同仁 断章取义D恻隐 无动于衷 变化莫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A台湾歌手赵传回到家乡天等县,看到家乡的山水美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真是赏心悦目。B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很强。C金融危机面前,需要的不仅是信心,更需要增强优化意识,未雨绸缪。D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风情,因此,在文化内涵方面,谁都没有理由对我们妄自菲薄。4默写填空。(每空 1 分,第 6 小题 2 分,共 8 分。)(1)优哉游哉, 。(诗经关雎)(2) ,月

3、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3)自古逢秋悲寂廖, 。(刘禹锡秋词)(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比作“花之君子者也”,而把“菊”比作“ ”,把“牡丹”比作“ 。”(6)请写一句有关书籍或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格言)。, 。5走近名著(名篇)。(4 分)三年来,同学们阅读了不少的课文和名著,认识和了解许多人物和事物。请根据你对课文和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或短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任选两题作答)示例:读孔乙己,我认识了好逸恶劳、穷困潦倒、受尽凌辱的孔乙己。读安塞腰鼓,我了解了热情奔放、气势恢弘的安塞

4、腰鼓。(1)读水浒传,我认识了 (人物);(2)读海底两万里,我认识了 的海底世界;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读故宫博物院,我了解了 的故宫。6综合表达。(6 分)(1)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句子解释“端午节”的概念。(不超过 40 字)(2 分)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一个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 节”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投汨罗自沉的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 们通常要赛龙舟和吃粽子,用 这种形式来纪念屈原。今年广西许多地方都举行赛龙舟活动。(2)“和”字有着丰富的含义。请用“和”

5、字组成三个词语,然后用其中一个或二、三个词语各造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4 分)组词: 造句:(1) (2) (3) 二、古诗文阅读(14 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7把这首小令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所描写的景物,表现的是一种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心景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 811 题。(10 分)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6、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0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2 分

7、)1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 ” (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3 分)三、现代文阅读(32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7 题两颗钉子佚名(1)每晚 8 时左右,有一位衣着褴褛然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来到大院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去,从不晚点,也不久留。(2)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在与门卫大吵大闹,他要进来捡破烂,门卫不让,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老头便粗着脖子说:“ 我靠自己的双手捡点破烂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 偷不成 ?!”老头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缕缕白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8、。(3)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己错了。(4)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破烂。但与 别的捡破烂的不同 ,他每次都在天黑以后来,白天也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除垃圾之外的东西秋毫无犯。这对一度饱受“ 顺手牵羊” 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在是个惊奇的发现。后来, 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工厂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长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犟的老头不甘过仰人鼻息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相依为命。由于原单位倒闭了,生性高傲的他为了凑足

9、为妻子抓药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拾垃圾的蛇皮袋。(5)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欷嘘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与敬重。一次,邻居大伯担心他晚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上好的桔子递给他。老头一愣,随即 嘟哝了一句:我是 捡破烂的,不是乞丐。拍拍手,担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走。接下去的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6)大伯默然。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趁他离去时,大伯回屋拿出铁锤,在垃圾旁的大 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铁钉。第二天黄昏,大伯将一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又将一些旧书、旧报纸捆扎在一起挂在下面的钉子上。第二天,捡破烂的老 头来了,他取走了挂在树上的两个食品袋.他当它们是别人舍

10、弃不要的垃圾了。(7)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便常常多出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门卫 也很默契,每天晚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找一通之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说,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8)是的, ,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 颗钉子。(选自时文选拔粹,有改动)1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13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14门卫开始不让老头捡垃圾,后来为什么又让老头进来了?15、第(7)段“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 ,“这一秘密”指的是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

11、,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什么?(2 分)16本文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你分别举例分析概括老头的性格特点。(4 分)17、感悟,就是对事物有了感触而悟出的道理。文章中的感悟常常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读完全文,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8)段加上几句表达感悟的话,填写在横线上。(3 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 1823 题。(17 分)【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 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 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 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12、(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3)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 地”,信“ 物”,后来信“国联 ”,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 这也算一种“信”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 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3、”。(6)“自欺” 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8)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 简直是诬蔑。(9)要论中国

14、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乙】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芮成钢1从哪里寻找自信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 5000 年的文明、文字,奥运、火箭升空我紧接着又问: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 经历过种族屠杀,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我能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自信”的含义,大多数人都不能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