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

上传人:蓝泥 文档编号:184205506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德小学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勤劳、勇敢、诚实、谦逊的美德所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您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这些谦逊礼让的文明语一直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语言是心灵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能映出你的修养与文明程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学会用一声礼貌用语,温暖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我们的身边,你也总会看见那些谈吐文雅,举止谦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而对于校园文明建设,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个

2、人修养,出现了一些不礼貌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 校本课程文明礼仪伴我行与同学们见面了,请各位同学自觉学习养成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让我们的语言更美心灵更纯洁让我们人人都成为“礼仪文明之星”。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

3、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尊长辈 爱幼小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食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

4、貌 上课时 用品齐 敢发言 多动脑 做作业 写工整 按时完 卷面净 广播操 要做好 炼身体 争达标 保视力 做眼操 三个一 要做到 集合时 快静齐 做值日 要积极 个人事 应自理 家务活 要学习 衣和物 放整齐 学做饭 会洗衣 过马路 走横道 乘车船 要买票 买东西 按顺序 看影剧 不吵闹 保古迹 爱益鸟 护庄稼 爱花草 迷信事 要反对 坏书刊 不去瞧 烟酒赌 不能沾 不玩火 防危险 好与坏 要分清 坏行为 敢斗争 好习惯 早养成 有教养 益终生(上册) 目 录 第一课 什么是礼仪 第二课 个人礼仪 第三课 称谓问候礼仪 第四课 升旗集会礼仪 第五课 课堂礼仪 第六课 尊师礼仪 第七课 同学交

5、往礼仪班队活动:学弟子规孝敬父母班队活动:学孔融让梨做文明少年(下册) 目 录 第 八 课 家庭邻里礼仪 第 九 课 待客做客礼仪 第 十 课 餐桌礼仪 第十一课 社会礼仪第十二课 购物与网络礼仪第十三课 涉外礼仪第十四课 旅游出行礼仪实践活动: 争做优雅“小淑女” 实践活动: 争做魅力“小绅士”第一课 什么是礼仪 1、什么是礼仪? 答: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文明,一种亲和力,它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彬彬有礼、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构建人生大厦的基石。2、为什么说个人礼仪是一切礼仪的基础?答: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在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

6、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3、古今礼仪有什么区别?礼:古代表示敬意或隆重及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现代指礼貌、礼节。 仪:古代指礼节、仪式;指法度、法则; 现代指容貌、举止;指典范、表率。 中国传统礼仪:礼体现一种德叫五德:温 良 恭 俭 让“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中国古代六大礼仪: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相见礼 跪拜礼 第二课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 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

7、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洗澡、换衣服。 从仪态举止说,小学生站立时要身体直立、挺胸收腹;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小学生走路时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具体要求:(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

8、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

9、、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第三课 称谓问候礼仪 称谓礼仪(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问候礼仪(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

10、,辛苦了 第四课 升旗集会礼仪1、开会时时要分班整队入场,动作要快、静、齐,并按指定位置入坐(站),坐(站)姿要合要求。2.不讲话,不走动,不吃东西,不搞小动作,不起哄,不给会场留下一星半点的杂物,离开会场时有秩序,遵守会场纪律。3、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4、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第五课 课堂礼仪 上课:预备铃响,迅速

11、走进教室,安静坐好,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要停止说话和小动作,值日生喊起立后,要马上起立并立正站好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回礼后坐下。听讲:课堂上坐姿要端正,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做好笔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独立完成练习,不随便说话。不看与本课无关的书报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半臂右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下课: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同学起立并立正站好,并向老师说再见,待老师走出教室后或经老师允许方可走出教室。如有听课老师,应先请听课老师退席后,同学才能活动。下

12、课了,值日生主动把黑板、讲桌擦干净,白天要注意关电灯。离开教室要及时关灯关风扇。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1见了老师面带微笑,站定后行队礼或鞠躬礼问候,老师回礼后再走开。2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轻声敲门,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老师谈话时,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要轻声细语。老师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随意打扰,等教师忙过后再说明来意。4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5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或客人时主动问好,并向右侧避让,让老师和客人先行。6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导。7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第七课 同学交往中的礼仪1、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2、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5、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6、借同学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7、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8、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