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84204417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玲玲的画一、设计理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凭直觉感受、整体体验。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直接、整体地触摸语言现象,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在读中引导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阅读教学成为双向的对话过程,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这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切实

2、可行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语文学习中,真正学有所得.二、教学目标: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课件出示):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

3、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课题板书完后,在“玲”字上注上拼音lng,强调这个字是后鼻音.设计意图:意在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尽快带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

4、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设计意图: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溶读书、识字于一体,在阅读中识字是低年级孩子识字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多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三、朗读、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方式初步读懂课文,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写字、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设计意图:虽然是二年级,虽然是阅读教学,但写字的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踏实而又到位.第二课时一、复习、媒体出示本课的字、词。、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设计意图:为第二课时的整体研读感悟奠定基础.二、研读、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

6、,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读书汇报: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如: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如: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