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84204281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优秀教案(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 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看完资料后,

2、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3、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一)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

4、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5、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习情况。6、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将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四、学习其它部分1、本文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途中见闻)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

5、听到了什么?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汇报自学结束)重点理解和朗读以下句子:(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子。通过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读,体会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愉快心情。3、播放录象,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板书:16、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