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84204273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amp#183;习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

2、在学习时发现了吗?生:他们都和打仗有关。生: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师: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二、看图悟情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师给学生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引导深入理解。(1)小男孩的衣着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着,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师:就是这样的衣着。(板书:衣着)

3、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2)小男孩的动作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师:多么无助的孩子,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孩子的动作。(板书:动作)(3)小男孩的神情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我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师:说得多好呀!(板书:神情)想想这可怜的孩子大声哭喊着,他会哭喊些什么呢?生: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

4、这里待着!”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师: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师出示: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4)周围的环境生:我还关注到了周围的情况,结合刚才的资料我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

5、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几分钟前有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怜的孤儿。三、写话传情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4.推荐汇报。生: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

6、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师:这位同学推荐得好,你读得也好。其他同学听后有什么想法吗?生:他观察得非常仔细,孩子脸上、身上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说得特别好,我的作文中就没写到这一点。师:那请你根据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补充一下吧。生:我觉得他的话挺感动我的,我觉得这个小孩真可怜。师:看起来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

7、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四、情感升华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3.还记得这段话吗?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

8、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让一名学生读读这段话。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

9、、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1.布置习作。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2.理清结构。师:想想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内容?生:两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内容,还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3.确定题目。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课后自评】

10、一、以文为本,以图为据人教版小语教材每组作文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读后有感而发,学后运用知识。作文不仅是要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积累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组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还有选读课文黄继光,不难看出本组课文都是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本次作文,学生很容易将学习课文时的感受进行迁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释放。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围绕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展开,让学生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相

11、融合,展开联想。二、以情贯穿,说写互补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穿,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将对小男孩的同情转为对和平的渴望,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看图作文,在动笔写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学生对照片的观察由点到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达到看图、叙事、表情的目的。课中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这样将学生的交流落在实处。交流为习作做铺垫,习作又是对前面交流的提升。说与写相结合,体现出作文课的特点

12、。三、以学定教,大胆取舍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一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时,教师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读读学过课文中的语句,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呢?展示一组孩子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课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文中的语言也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从受害儿童、快乐儿童多角度来看待和平,在语言表达上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心说理的方式或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达内容上、形式上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