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84196277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教案及练习】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二. 重点、难点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 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能力训练目标:1. 学习本文深入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德育渗透目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声1. 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2. 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 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三. 新课讲解:我的叔叔于勒

2、(一)词语积累:1. 语音:拮据ji j 栈桥zhn 煞白sh 撬开qio诧异ch 牡蛎m l 褴褛ln l2. 解释词语: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撬开:用棍棒、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褴褛:衣服破烂不堪。(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

3、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三)整体感知:1. 理清课文的结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

4、发展,夸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2.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四)深入剖析:1. 关于故事情节:我的叔叔于勒采取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看来平铺直叙,实则波澜起伏。在于勒出场前,小说大起大开,着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全家惟一的希望”,他的信是“家里的福音书”一家人

5、望眼欲穿,盼于勒直盼到这样的境界:“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可是,时隔12载之后,穷困潦倒的于勒出现了,“全家惟一的希望”像美丽的肥皂泡那样霎时破灭。自此,情节大落大合,场景的气氛,人物的情感,顿时一落千丈,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里的大落大合,又非简单突兀的直落和骤合,而是起伏跌宕,给人以回味咀嚼的余地。当菲利普一家久盼于勒而渺无音讯时,作家笔锋一转,暂时抛开了情节发展的主线,而去写菲利普一家外出旅游,使情节的发展舒缓下来。接着,在渡船上又加了一段小插曲,绝妙地描绘和嘲讽了菲利普想模仿漂亮太太吃牡蛎的庸俗心理和菲利普太太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

6、读者哑然失笑,心情更加轻松。这以后,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发现那个卖牡蛎的小贩很“像于勒”,并惊恐地告诉妻子,从而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此时,作家并没有立刻去揭开谜底,而是让心惊肉跳的菲利普去找船长探听,使情节的发展又暂时松缓了一下。直至船长证实那个小贩确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了菲利普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的行踪,把人们引入了沉思和回味之中。而对一个普通的情节,莫泊桑能处理得这般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曲折跌宕却无斧凿之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2. 关于人物形象:于勒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

7、,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本有许多可写之处,但作家却把这些都置于幕后。轻描淡写,简言略说。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的两句话:“2法郎50生丁。”“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对于他的外貌,也只有“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等一般性的描写。“我”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然而,对“我”的描写也没有用多少笔墨。至

8、于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等人物,小说更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对他们的外貌、心理和语言几乎未作任何交代。他们只是起着陪衬、烘托和丰富情节、活跃场面的作用。那么,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呢?读后看得很清楚,是菲利普夫妇。作家为什么把笔触集中到他们身上?因为这篇小说就是要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变表现主题思想。莫泊桑写人物,特别注重把握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他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去支配人物的言语行动,又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去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他在小说一文中阐述说:“要寻求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环境里使得这个人必定完成的行动和举止。作家在整个作品中使他的人物都按照这种方式,以致所有的行为和动作

9、都是其内在的本性、思想、意态或犹疑的反映。”在菲利普夫妇身上,莫泊桑体现了自己的这种主张和风格。菲利普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于是,面对亲弟弟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三度起落浮沉,菲利普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的三种不同态度。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的言谈、神态和举止,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开始,小说突出了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使他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跃然纸上。后来,当

10、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小说又着重描绘了菲利普的神态:“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很狼狈”,从而刻画出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菲利普太太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比如,当菲利普准备请大家吃牡蛎时,她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至于罗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她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究其实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11、。看看这番话,我们似乎听到了她的语气声调,也不难想像出她的表情动作,更可以窥察到她的心理活动。当克拉丽丝十分意外地得知卖牡蛎的小贩竟是于勒时,她曾有过短暂的慌乱,但又很快镇静下来,沉着而冷酷地做了一步步安排:先打发丈夫“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以进一步证实小贩确是于勒;嘱咐丈夫“多加小心”,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与丈夫商量好“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避免再遇到于勒。看了小说的这些描述,一个形象鲜明、姿态生动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心声(一)词语积累:捻 nin 噗p 蜷 qun 簪zn 琅琅lng 发窘jing抽噎y 恍惚

12、 hung h 抽泣q 棱角分明lng 窸窸窣窣xs(二)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三)整体感知:1. 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写老师布置公开课的教学任务,京京提出朗读课文要求,老师

13、没有答应。第二部分(从“回家的路上”到“京京心里难受极了”),写京京在小树林里独自朗读万卡,联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乡下的爷爷和小朋友,心里难受极了。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放学后”到“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写京京指出同学朗读预演中的错误,同学取笑他,他感到非常委屈。第四部分(从“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到结尾),写公开课上京京勇敢“救场”,他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了大家。2. 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因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

14、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三)深入剖析:1. 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2.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

15、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她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4. “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心声”的含义: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5. 语言揣摩:“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