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4120454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政治中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到:“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习机;在学校里,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上了他两鬓的白发爸爸,我爱您!”由此可以看出( )A一个人只有当爸爸后才需要承担责任B关心孩子成长是爸爸对家庭的唯一责任C爸爸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责任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2、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

2、,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ABCD3、教室,没人督促不扫;黑板,老师不来不擦;垃圾,班委不叫不倒;一些勤快的学生往往被冷嘲热讽为“假积极”“爱出风头”。这些现象表明( )A学生只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是好学生B生活中一些小事不会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C某些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D勤快的同学为班级出力,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4、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的是( )A小敏的妈妈出于关心偷看小敏的日记B琳琳为

3、了集邮而毁弃其他同学的信件C公安机关依法监听犯罪嫌疑人的电话D张某私自潜入他人家中窃取大量财物5、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只要不影响自身利益就不管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A B C D6、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去维护。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ABCD7、“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政府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表现。实施这种“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精简环节”的措施,其直接效果是( )A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B享受公民权利,履

4、行政治义务C加强依法行政,根除主要矛盾 D打造诚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8、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9、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都属于违法行为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都要负法律责任 都应受到刑罚处罚ABCD10、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举出下列事例,你认为其中人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A张某在重庆江北

5、机场禁飞区放飞无人机,造成多个航班迫降或返航B杜某用手机拍下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车辆照片并上传到交巡警网络平台C宫某在网络中传播重庆某区成为禽流感疫区的不实消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下D王某在居民小区饲养大型宠物狗, 并在外出时不给狗佩戴狗链,经常吓到陌生人11、“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告诉我们(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可以代替个人利益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放弃个人利益12、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认清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作为中学生应该( )A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

6、所短、避其所长B提高自制能力、抗诱惑能力C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向任何人公开个人信息D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13、某市成立了12345民生服务受理中心微信平台,成为某市反映民情民意,关注社会的焦点平台,每天有上千名市民给这个平台发信息,或提供报道线索,或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市民这样做( )A是依法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和建议权B拥有绝对的议论自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意见C加重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政府部门正常开展工作D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具体表现1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非公有制经济 D公有制15、潘某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辱骂办公民警,

7、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潘某的行为侵犯了该民警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肖像权16、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7、每逢节假日,科技馆成了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好去处,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展品去感受科技的魁力。然而,在参观过程中,出现了不按说明胡乱操作造成展品损坏等行为。这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积极行使权利,无拘无束地体验科技展品B加强展馆管理,依法惩治

8、损坏展品的行为C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做文明守纪参观者D先行使体验权利,后履行维护展品的义务18、我国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是一部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百科全书。由此可知,民法典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权利义务相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 民主集中制ABCD19、实行依法治国,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必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下列表述中,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B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C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D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就跨不进人民的心20、如图漫画选村长中的行为( )A妨碍村民正

9、确行使监督权B剥夺了其他候选人的被选举权C体现公民享有选举的权利和自由D损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败坏社会风气21、2017年养老金并轨改革启动,近4000万公职人员缴纳养老金,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领取同样水平的养老金。养老金并轨有利于( )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ABCD22、下列关于我国所有制经济理解正确的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混合所有制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体现同步富裕的原则A B C D23、下列选项中属于履行公民义务的是小萍到了上学年龄,父母送她到学校上学小杰发现某网站上的

10、中国地图不完整,马上举报小伟年满18周岁,参加了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凡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周都去陪伴照料父母ABCD24、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友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这是因为( )A只要这样做,就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B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C每个人在经济和生活条件上是相同的D大家在一起的惟一目的是把学习搞好25、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刘某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开幕。陈荣有幸成为一

11、名志愿者。她热情为大会服务,几天下来嗓子哑了,但她很开心,许多运动员和观众在留言本和微信群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美。(1)陈荣付出了哪些代价?得到了哪些回报?(2)你如何评价她的行为?(3)我们该如何向她学习主动承担责任?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20年春天,一场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四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胡北,数十万名湖北当地医务工作者连夜奋战这是天使在人间,他们都是血肉之躯,也是别人的父母、儿女或件侣。但为了更多人的安康,他们以仁心仁术作武器,奋不顾身

12、,在病魔与生命之间,筑起名为希望的“防疫墙”,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1)承担责任,我们可能会付出什么?收获什么?(2)向抗疫英雄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些什么?(至少写出三个方面)3、材料一:权利,一个美好的字眼,令人向往,终身相随。一天早上,小满感冒未打针吃药,坚持去上学;怕迟到,闯红灯,横穿公路;因个子小被某同学喊“武大郎”。 材料二:某公司以一万元购买小满发明的多功能文具盒专利,小满把这一万元捐给希望小学。未经评可,该公司把小满的照片发到网上做广告。某网民私自把小满的家庭状况和家庭住址晒在网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满和爸爸一起征询律师的意见。请问:(1)小满的哪些权利得到了正确

13、行使?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2)如果你是律师,你会给小满提出什么样的维权建议?(3)人的一生,权利相随。青少年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4、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图书被毁于一旦。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一位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这批受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磊落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名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奖励,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看到这名学生被开除,小刚同学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C2、B3、C4、B5、C6、D7、A8、B9、B10、B11、A12、B13、A14、D15、B16、C17、C18、B19、C20、D21、A22、A23、B24、B25、C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付出的代价: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