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405585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20-2021学年四校联合八省联考前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金星凌日是进行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2012年6月6日本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上演金星像一个黑点从明亮的太阳表面缓缓划过。图1为金星、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2位北京观测的凌日过程示意图。读图,此次金星凌日时金星轨道位置,观测时金星在日面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A.升交点 西北向东南 B.升交点 东南向西北 C.降交点 东北向西南 D.降交点 西北向东南【解析】从图2可以看出,金星在日面上由凌始至凌终的过程,移动方向从上向下,所以处在降交点的位置;凌始时北京时间为6月

2、6日6时10分,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位,凌终时北京时间为12时49分,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因此观测时看到金星在日面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答案C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2. 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A. 正断层大多是岩层受张力形成的 B. 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C. 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 D. 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3、【解析】正断层受张力作用断裂,上盘会沿着断层面下滑,A正确。逆断层就是一个断层,常说的地垒构造是由两个断层形成的中间上升部分,B错; 走滑断层沿水平方向滑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C错;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没有关系,D错。答案A3. 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大洋中脊线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C. 走滑断层多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 D. 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解析】正断层向两侧张裂,岩浆上升形成新的岩石,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大洋中脊线附近两个板块张裂运动,多为正断层构造,B错。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C错

4、。逆断层受挤压作用,岩层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D对。答案D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4. 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 人口迁移 B. 经济全球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解析】据材料可知,人口迁移使身在他乡的人们终日被异域文化包围,身在他乡的游子

5、能深刻感受别样乡愁,故A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较量,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产生失落与焦虑,这是一种民族多愁,故B选项错误;城市化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区,使建筑等景观变化,城市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故C选项错误;排除了A、B、C选项。答案D5. 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A. 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B. 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C. 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D.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解析】据材料可知,民俗

6、村民俗博物馆就是要记住我们的文化根脉,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根本,结合题意,故D错误;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反映了人们回乡,结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反映了思念家乡的理念,结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体现出乡愁,故C选项正确。答案C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6

7、. 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 A. 草本 B. 草灌结合 C. 灌木 D. 乔木【解析】该地位于季风区,该农林复合系统中,坡面坡度大,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乔木高大易遮挡农作物,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D错误;活篱笆应选取丛生的草本植物或萌生力强的灌木树种。草灌结合,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在近地面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单纯的草本或灌木能更好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截留其中的土粒,B正确,AC错误。答案B7. 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 A.土壤类型 B.地形类型 C.坡度大小 D.气候变化【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篱笆带具有延缓径流及减少泥沙含量的效果,若干年后,在坡面

8、上沿等高线种植的篱笆带更加密集,沿着坡面流失的土壤被大量拦截,堆积在活篱笆上侧,使篱间地的坡度不断降低。故C正确。地形类型是地质作用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干年后,山地、丘陵的坡耕地还在,地形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该农林复合系统不会改变土壤的类型,更不会改变当地气候,故AD错误。答案C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A. 随时间呈升降的变化 B. 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C.

9、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 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解析】在2005年以前,我国W-E-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下降,故A对;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错;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南方季风区,降水总体比东北地区多,D错误。答案A9. 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低耗能产业增多C. 产业转移的发生D. 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解析

10、】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节约资源观念正逐步普及,但还没完全深入人心,也不是主要原因,故A、D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答案B10. 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人口布

11、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A. B. C. D. 【解析】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数,符合题意。答案C2020年7月鄱阳湖流域洪水灾害严重,大量圩堤破堤分洪。单退圩堤特征是“低水种养,高水蓄洪”,俗称“退人不退田”。双退圩堤特征是平圩清障退耕作,还圩为水或滩涂,对圩堤采取顺水流方向上、下扒口或平毁措施,俗称“退人退田”。下图为鄱阳湖流域一段圩堤低水位时的景观图。11

12、. 单退圩堤坡面铺设空心六角护坡砖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圩堤土方侵蚀 B. 便于洪水期开挖分洪 C. 便于洪水期洪水的下渗 D. 美化坡面环境【解析】由材料可知,单退圩堤特征是“低水种养,高水蓄洪”,即当圩堤遇到超过进洪水位的洪水时用于蓄洪,当外河水位低于进洪水位时,堤内仍可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单退圩堤主要功能是用于防洪,在出现洪水位时蓄洪,坡面铺设空心六角护坡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堤,减少圩堤土方侵蚀,A正确;双退圩堤洪水期开挖分洪,B错误;洪水期洪水渗入大堤易引起堤坝溃决,C错误;空心六角护坡砖对坡面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美化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答案A12. 以下关于圩堤表述正确的是A.

13、 双退圩堤破堤分洪后应及时修复 B. 单退圩堤破堤分洪后无需及时修复C. 洪涝灾害严重时才需要单退圩堤破堤分洪 D. 双退圩堤每年汛期破堤分洪【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双退圩堤特征是平圩清障退耕作,还圩为水或滩涂,因此破堤分洪后可不用及时修复,A错误;单退圩堤特征是“低水种养,高水蓄洪”,洪涝灾害严重时才需要破堤分洪,而且堤破堤分洪后需及时修复,B错误,C正确;汛期不一定会造成洪灾,双退圩堤在出现洪灾时进行破堤分洪,D错误。答案C传统民居建筑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如下图所示,我国某地区的城区街道布局极具当地特色,多以丁字形或尽端式为主。全城道路系统至少有三分之-被过街楼所覆盖。俯瞰城区,全城

14、屋顶高度基本一致,且以平顶为主,整个聚落群像是“肩靠肩、背靠背”的一个大整体。13. 该地区城市街道形态多星丁字形或尽端式的原因主要是A. 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方便居民聚落间的划分 B. 街道景观错落有致,更具观赏价值C. 当地民俗习惯,较少修建十字路口 D. 当地风速大,起到防风作用【解析】形成相对独立空间,各家有围墙,与街道形态关系不大,故A错误;民居特色主要反映当地环境特点,与街道景观的观赏价值无关,故B错误;当地民俗习惯,也是受环境特点影响形成,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街道形态多呈丁字形或尽端式,主要原因是当地风速大,起到防风作用,故D正确。答案D14. 该城区过街楼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

15、. 有利于防止风沙的侵袭 B. 过街楼空气内部流通,增强狭管效应C. 减少地面热量散失,从而保持夜晚气温 D. 遮挡太阳光线,降低街巷温度【解析】丁字形或尽端式街道能减弱风速,隧洞式街巷不能防止风沙的侵袭,故A错误;街道样式是减弱风速,隧洞建设目的不可能是增强狭管效应,故B错误;过街楼不能减少地面热量散失,故C错误;该地区隧洞式的街巷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街楼遮挡太阳光线,降低街巷温度,故D正确。答案D15. 该地区建筑形成“肩靠肩、背靠背”格局的自然原因是A. 冬季或夜间可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B. 当地气候干旱,可减少水汽蒸发C. 充分利用当地光照,提供生活能源 D. 节约用地,减少建设成本【解析】该地房屋是平顶,应位于北方地区。建筑形成“肩靠肩、背靠背”格局的自然原因是冬季或夜间可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这种格局不能减少水汽蒸发,建筑格局不能提供生活能源,与节约用地,减少建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