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4055849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地理预测卷(七)(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预测卷(七)一.选择题农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最大产出的能力,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据调查显示,在粮食主产省份中,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份农业竞争力相对较低。图1为2000-2016年中国农业竞争力及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示意图。1.近年来中国农业竞争力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生产要素投入增多 B.耕地面积增大 C.农作物产量增大 D.政策补贴增大【解析】由图可知,中国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生产要素投入比重最大,且二者整体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答案A2.制约中国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份农业竞争力提高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气候 B.地形

2、C.土壤 D.水源【解析】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湖南、黑龙江、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其水田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受地形影响,不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成为制约农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自然因素。答案B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图2a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图2b为厚田沙漠景观图。3.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 B.地形平坦开阔 C.风力较强劲 D.沙粒湿度大【解析】沙粒粒

3、径小,质量小,更容易被风吹起,起沙的风速更小,A错误;厚田沙漠位于河谷地带,相比较而言,西北沙漠地区地形更开阔,B错误;江西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与西北地区相比风力较弱,C错误;厚田沙漠东临赣江,是赣江古河床的一部分,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湿度大,沙粒不易被风吹起,而西北干旱地区是以轻质沙粒为主的土壤,所以该地起沙时风的速度会远远高于西北干旱区,D正确。答案D4.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厚田沙漠位于赣江西岸,沙源来自赣江河床,由此判断,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江西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风为偏水风,故厚田

4、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答案B5.厚田沙漠与赣江之间热力环流最强的时段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解析】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7-8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该时段气候炎热干燥,气温高,降水少,厚田沙漠增温快,和赣江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差异大,热力环流最强。答案C整建制拼合模式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城内撤县设区(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的常见方式。6.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 B.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 C.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 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解析】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

5、政范围未变”,可见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便于政策产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规模效应,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C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D错误。答案C7.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可能导致A.就业压力增大 B.区域间协调差 C.环境污染加剧 D.道路交通拥堵【解析】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较市辖区有差别,撤县设区后一段时间内,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

6、,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促进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改善环境和交通,C、D错误。答案B8.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田园模式 D.多核心模式【解析】随着撤县设区的实行,主城区以原市区和原县辖区为中心继续发展,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多核心模式。答案D长白山的山地苔原带是北极苔原的“残留片段”,位于海拔2000-2500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图4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9.全球变暖

7、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解析】根据图示入侵程度与海拔因子关系曲线可以看出,较低海拔处入侵程度高;再根据图示入侵程度与坡度因子关系曲线可知,陡坡处入侵程度高,故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答案B10.推测草本植物入侵后,以下哪个结论更具有可能性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 C.土壤水分降低 D.土壤肥力降低【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而灌木物种枯枝落叶较丰富,相较于草本植物,能给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机质来源。

8、且根据图示信息,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土壤有机质二者关系呈负相关,综合以上推测,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土壤肥力将降低。答案D11.从苔原物种相似性来看,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和长白山有较大的相似性A.冈底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泰山 D.横断山【解析】据材料可知,长白山山地苔原带是北极苔原的“残留片段”,所以应该是第四纪冰川南迁的北极苔原,根据其所处纬度,可知阿尔泰山应该有相似的物种。答案C二.非选择题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上海地势低平,近300万年来沉积了深厚的河、湖、海相积物,市区基岩被深埋于250-280米的松散沉积物之下,整个市域内仅有西南部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10余座

9、低矮基岩残丘暴露于地表,这些残丘山体为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左右)沉积的石灰岩,残丘脚下为海面逐渐退去之后沉积的平原。森林公园距市中心36km,有上海海拔最高的山丘佘山,其风景秀丽,有众多文物古迹,是上海著名的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曾在佘山的横山脚下的平原上坑采石料,如今矿坑被改造成世界著名的“深坑酒店”。图7为公园周边地层分布示意图及深坑酒店景观图。(1)判断地层a、b、c、d的新老顺序,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佘山公园残丘是较早形成的岩层,而地层a、b、c、d为后期海洋退去后逐渐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可以判断残丘未被覆盖是因为这里原本就是山地,海拔较高,海水由

10、高处向低处逐渐退去,沉积物沉积环境是海洋或低洼地,所以距离山脚越近的地方海水退去的越早,在退去过程中又依次沉积形成了其他地层。故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a、b、c、d。【答案】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a、b、c、d。(2分)依据:沉积物沉积环境是海洋或低洼地,残丘年龄较老,原为较高山体,因沉积物覆盖使相对高度变低;随海水逐渐朝海拔低处退去,沉积环境出现变化,依次沉积了a、b、c、d。(4分)(2)推测人们曾在残丘附近开采石材且使用坑采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可从两个方面作答:为什么在残丘附近开采石材,为什么采用坑采。开采石材主要受需求量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对建筑材料需求较大;在山丘附近开采是

11、因上海地区基岩基本被松散堆积物所覆盖,且覆盖较深,岩石不易开采,而山脚附近沉积物厚度较薄,较易开采;采用坑采是因为佘山是上海少有的山地景观,且文物古迹较多,不直接开采山体是为了保护山地景观。【答案】上海矿产资源稀缺,基岩深埋,不易开采,但人口密集,对建材需求量大;在残丘附近,基岩埋藏浅,较易开采;采用坑采对山体景观破坏少。(6分)(3)简述将矿坑开发为深坑酒店的意义。(6分)【解析】将废弃矿坑开发为深坑酒店,一方面将废弃土地资源转化利用,另一方面也进行了景观的打造和提高景区配套水平的措施,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答案】促进了废弃土地资源化利用;成为了靓丽新景观,美化了景区环境;提升了景区的接待

12、能力。(6分)(4)指出深坑酒店布局于佘山景区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解析】酒店主要为短期流动的人口提供食宿,因此应选址在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酒店布局在景区,主要是因为景区人流量大,交通通达度强;佘山是上海少有的山地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有吸引力;深坑酒店为世界著名酒店,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因此需要靠近高收入地区。【答案】景区距离上海市区近,交通通达度强;佘山是上海少有的山地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有吸引力;区域人口数量大,人均收入高。(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全世界90%的桉树种类均原产自澳大利亚,其中杏仁桉树是最高且

13、生长最快的一种。它根系深广,每天能“喝”掉近500千克水,树千笔直向上且逐渐变细,树枝密集生长在树的顶端,树叶侧面朝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树下几乎没有树影。杏仁桉树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鞣料或树胶,树干是做船的良材,叶子可炼制桉叶油且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等功效。材料二 位于刚果盆地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超过7700万,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曾将杏仁桉树引种至沼泽区,进而将其改造成为耕地。前些年,我国贵州某山区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并获取充足的造纸原料,也曾引种杏仁桉树,但没想到,这个森林里的“霸王”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材料三 图8为澳大利亚气温、降水、草原气候区分布示意图

14、,图9为杏仁桉树景观图。(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解析】抓住解题关键词“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结合澳大利亚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答案】自然原因: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生物入侵的概率小(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太平洋之上,外来物种介入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类型多样,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物种生存环境稳定、自然灾害少,生物进化缓慢;人口密度小,人为破坏的较少。人为原因:人类开发较晚。(自然原因任答两点得4分,人为原因2分)(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据此分析其生长特征与地理

15、环境的关系。(6分)【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在主要分布区草原气候区,植被的生长习性是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表现,它根系深广,利于吸收地下水,能耐旱,树干笔直向上且逐渐变细,利于避免风害,树叶侧面朝上,减少阳光直射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发量,利于抗热耐旱。结合图像可知其树干粗壮,可推断利于储水或蓄水。【答案】树叶侧面朝天,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或树叶稀少,减少水分蒸发量);树根深且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树形有利于避免风害;树干粗壮,利于储水或蓄水;抗热耐旱,环境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区。(任答三点得6分)(3)简析刚果民主共和国在沼泽区引种杏仁桉树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6分)【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杏仁桉树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鞣料或树胶,树干是做船的良材,叶子可炼制桉叶油且有疏风解热、抗菌消炎等功效,可推测其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木材、药材等原料;桉树吸水性强,种植在沼泽地区,进而将土地改造成为耕地,可推测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增加农业用地,利于种植业发展或增加农作物产量);沼泽地为蚊虫繁衍和生存的环境,环境改变可减轻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