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405559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高考地理(二)(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二)一.选择题滇中地区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滇中引水工程自丽江石鼓镇望城坡开始,终点为红河新坡背,输水线路隧洞占比高达91.9%。图1为滇中引水工程线路规划示意图。1.滇中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石灰岩广布,地表水缺乏 降水较少,径流流速快地势起伏大,水分易流失 灌溉农业规模大,用水量大A. B. C. D.【解析】滇中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充足,但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水分下渗较严重,加之地势起伏大,地表水不易积存,因此干旱严重,对、错;滇中地区土壤较瘠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灌溉用水量不大,错。答案B2.滇中引水工程输水线路隧洞比例高,主

2、要是为了A.保证引水落差 B.减少水分蒸发 C.减少水分下渗 D.加快水流速度【解析】滇中引水工程穿越云贵高原,沿线地势起伏较大,修建隧洞主要是为了克服地形阻碍,保证引水线路的落差,进而实现顺利供水。答案A风能、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已具备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两者所具有的天然互补性,使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成为充分利用这两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某产业园采用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图2)。3.与大电网相比,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最大优势是A.发电规模更大 B.电量供应稳定 C.节约用电成本 D.减少碳排放【解析】大电网供电一般较稳定且发电规模大,故A、B错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需要架设风电机组和

3、光伏设备,用电成本并不低,C错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电力供应中火力发电占比较高,火力发电的碳排放量比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大,D正确。答案D4.下列最适宜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是A.城市住宅区 B.大型重工企业 C.偏远地区观测站 D.城市照明系统【解析】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有效解决常规能源缺乏且经济较落后地区的用电问题。对海上航标、高山及偏远地区观测站等无常规能源的区域而言,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电能可以有效解决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答案C图3为北半球某地不同朝向的四台摄像机夜晚长时间曝光拍摄所得的恒星视运动轨迹局部简图。5.拍摄四图的摄像机朝向分别是A.朝西 朝东

4、朝南 朝北 B.朝北 朝西 朝东 朝南C.朝东 朝西 朝南 朝北 D.朝北 朝南 朝西 朝东【解析】太阳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对地球来说,除太阳外的其他恒星的视运动轨迹应和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平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太阳视运动图(A为观测点)早上太阳由1向2运行,和题中的图样,这时太阳在观测者东方;中午太阳由3向4运行,这时太阳在观测者南方,和题中图一样;下午太阳由5向6运行,对观测者而言,和题中的图一样,这时太阳在观测者西方;图中恒星的视运动轨迹均以中间的恒星为圆心,可推知中心的恒星应为北极星,观测者必须面向北方拍摄才能获得。所以拍摄四图的摄像机的朝向,朝西朝东朝南朝北。答案A6.图的拍摄花费的时

5、间约为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无法推测【解析】图中四颗恒星的视运动轨迹,只有一条是完整的视运动轨迹,连接北极星和该视运动轨迹的两个端点,形成的夹角约为90(见下图)因为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所以拍摄该恒星视运动轨迹大约需要6个小时。答案C7.根据图推测A.此时北半球正值夏季 B.冬季,图中中心星体的高度会降低C.拍摄地有常年积雪 D.拍摄地可能有热带雨林分布【解析】北极星在地球的自转轴延长线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固定的,所以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北极星高度是恒定不变的,A、B项错误;图示北极星高度较低,可以推出拍摄地处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C项错误、D

6、项最有可能。答案D南美洲巴拉圭(位置见图4)西北部有一种奇特的树,该树高达20米,树冠阔达50平方米,树干上下笔直,中部肥大滚圆(如图5)。这种树叫“宝瓶树”,一棵“宝瓶树”可储存两吨多水分,树上戳个洞会有甘甜的水流出,村民可以炊煮饮用,也可以浇灌农田。8.图示区域A.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B.常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C.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 D.地带性植被主要是热带草原【解析】从经纬度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中部中低纬度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的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草原,A错、D对;热带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B错;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信风带与赤道

7、低气压带交替控制,C错。答案D9.“宝瓶树”粗大的树干主要是为了A.储存较多的养分 B.储存较多的水分 C.抵御超强风暴 D.阻挡动物攀爬【解析】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受信风控制时降水较少,大型树木为了生存必须储存足量的水分。答案B10.“宝瓶树”枝叶繁茂时A.我国华北地区玉米生长茂盛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新加坡至斯里兰卡航船顺风顺水 D.好望角附近洋面风大浪高【解析】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半年树木枝叶繁茂,巴拉圭在南半球,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华北地区的玉米7、8月份生长茂盛,故A错误;地中海沿岸此时为冬半年,温和多雨,故B错误;此时印度洋北部受东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从东向西流,从新

8、加坡到斯里兰卡顺风顺水,故选C;非洲好望角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半年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风浪较少,故D错误。答案C“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故有脉浮之病变焦之热客入脉,与寒相搏而生邪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此段文字为中医介绍风、湿产生的原理。11.下列四图和“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最相似的天气系统是【解析】雨的形成条件有三个:充足的水汽、降温、有凝结核。B选项对应图展示的是大气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降温形成降水,故B错误;C选项对应图展示的是空气对流上升降温形成的降水,故C错误;D选项对应图展示的是空气旋转上升降温形成的降水,故D错误;只有A选项对应图展示的是冷气

9、团和暖气团“寒热相搏”,形成降水。答案A12.下列地理事物的产生原理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所反映的原理相似的是海陆风 热岛效应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A. B. C. D.【解析】“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表明这里的“风”的产生和“寒热”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热温差可产生热力环流。因此,这里的“风”是热力作用所产生的。海陆风和热岛效应均为热力作用所产生,符合题意;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均受动力因素影响,不符合题意。答案A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

10、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近年来,在中共中央的统筹布局下,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态势,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13.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安徽省,其根本原因是安徽省A.矿产资源匮乏 B.农村人口数量多 C.对外开放程度低 D.经济发展水平低【解析】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D正确;安徽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A错;对外开放程度低、农村人口数量多不是该省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B、C错。答案D14.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提高城市行政等级,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集

11、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上海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增强其辐射力A. B. C. D.【解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对;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对;城市行政等级不会因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而改变,错;上海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速度趋缓,因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并不会促使上海市城市化快速发展,错。答案A2017年地球大气中甲烷含量近6亿吨,其中半以上来自人类活动。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从现有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的异常天气频繁出现,屡次出现30以上的气温,导致永冻土融化并释放了远古生物。这些古老的生物里含有大规模的病毒,这些病毒现在依然具

12、有极强的感染能力。15.北极地区冻土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森林植被广泛发育 B.土地盐碱化加剧 C.生物多样性剧增 D.苔原带植被遭破坏【解析】北极地区虽然出现高温天气,但年平均气温依旧较低,不适宜森林生长,A错;北极地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土地盐碱化现象不明显,B错;冻土融化使远古生物复苏,加之病毒扩散,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同时冻土环境的改变使得原有物种生存环境遭受威胁,因此,冻土融化不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剧增,C错;冻土融化,改变了当地植被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苔藓类植被的生存,D对。答案D16.地球大气中甲烷的大量增加可能会A.缓解全球变暖问题B.使二氧化碳含量减小C.使臭氧层空洞减小D

13、.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解析】甲烷属于温室气体,空气中甲烷大量增加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A错;空气中甲烷含量增加并不能使臭氧层空洞减小,也不会使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小,B、C错;空气中甲烷含量増加会加大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D对。答案D加拿大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该国东南部,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该国南部。图6为加拿大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简图。17.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地形 气候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A. B. C. D.【解析】结合图中人口密度的分布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低纬度的五大湖沿岸地区,五大湖沿岸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年平均气温

14、较高,宜居性较好,对;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淡水资源较为丰富,说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错;据图可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因此矿产资源与人口的集中分布关系不大,错。答案A18.加拿大北部铁路分布较少的自然原因是 A.人口密度较小 B.地势起伏 C.降水较多 D.冻土广布【解析】加拿大北部纬度较高,主要为苔原气候,冻土广布,不利于铁路修建,D对;加拿大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少,但这属于社会因素,A错;铁路线路的布局主要考虑货运、客运的需求,铁路修建技术一般能克服地势起伏的自然障碍,B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北部主要是苔原气候,降水并不多,故降水较多并不是影响其铁路布局的自然原因,C错。答案D19.加拿大南部铁路的修建能够A.加快东西部人口的流动 B.缓解东部城市的交通压力C.带动沿线采矿业的发展 D.快速提升中部城市化水平【解析】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拿大西南部沿海、东南部湖泊沿岸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因此,铁路修建对促进东西部人口的流动影响不大,A错;铁路的修建并不能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B错;加拿大南部铁路沿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