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4042054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当降水发生时,森林通过林冠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来提高林地渗透能力和林下土壤蓄水能力。下表是黄土高原面积约38平方千米的区域内甲、乙两支沟(地形地貌基本相同)流域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次生灌木林次生乔木林人工林果园农地天然草地流域面积甲36.86%8.18%40.59%6.85%7.12%0.33%1.5029平方千米乙24.06%70.35%5.54%00.05%01.9327平方千米1与甲支沟流域相比,乙支沟流域A居民点数量更多B森林覆盖率更低C农业结构更单一D退耕还林面积更大2在相同的

2、地理环境下,涵养水源能力最强的是A次生灌木林B次生乔木林C人工林D果园3调查发现,在非特大暴雨条件下,农地涵养水源能力强于次生乔木林,主要是因为农地A植被叶面分层更丰富B枯枝落叶层更丰富C土壤层更厚 D土地更平整河道来沙系数()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0.011)、水沙协调(0.0090.011)与水多沙少(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容易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A秋季B冬季C夏季D

3、春季5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A春季淤积B夏季冲刷C秋季冲刷D冬季淤积6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用水 风沙入黄 河道封冻 降水产沙ABCD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来,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图5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表2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表类型风蚀强度/kgd-3.m-2沙尘释放强度/kgd-3.m-2富沙砾戈壁9.294.070.070.

4、03富沙戈壁22.9811.290.130.07绿洲0.940.830.020.02绿洲退化地20.259.090.280.137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A平均粒度大B粒度分布差异小C起沙风速小D沙尘释放总量大8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因为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 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 和其他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ABCD9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C完善断流时令河的水源分配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本植物具有物种种类多、个体数量

5、多、生命周期短、随季节变化明显等特征。某研究小组在长白山某地的针阔混交林内建立了一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固定样地,并于次年5月、7月、10月对样地内草本植物进行了3次调查,为摸清草本植物季节动态变化提供了依据(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种类株数(相对值)5月34651127月595131310月392134110该样地7月份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光照强,日照时数长C木本植物树冠完全郁闭D早春草本植物多枯萎11该样地5月份草本植物生长株数比7月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墒情D光照12依据调查数据可知,该样地林下草本植物A生物多样性程度低B季节变化

6、不明显C季节变化深受木本植物的影响D季节变化受地形影响显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面不属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A大水漫灌B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C地下水位埋藏深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4与单一种植春小麦相比,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及原因A小增加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B大增加

7、绿色覆盖密度,改良土壤结构C大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D小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某科研机构在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灌溉区,开展灌溉农田水盐动态变化综合观测实验。下图中的曲线示意膜下滴灌、大水漫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4种灌溉方式的土壤盐分含量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5图中表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含量年变化曲线的是ABCD16与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A淋盐短期作用突出B使土壤盐分大幅降低C能有效避免盐碱化D节约水资源效果明显17实验发现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的淋盐深度有限,主要是因为A春季升温快多大风,蒸发量大B春季地下水水位高,盐分易富集C深层土

8、壤解冻晚,下渗水量少D春灌用水量少,影响灌溉效果二、综合题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自2021年3月14日夜间开始,我国北方出现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多地沙尘弥漫,3月15日傍晚沙尘天气逐渐减弱。此次沙尘天气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千米,沙尘主要源于蒙古国。下图示意两个不同时刻的沙尘分布区域。(1)判断与往年相比,蒙古国2021年3月中旬之前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2)根据沙尘的来源,推测此次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形成过程。(3)有人认为,沙尘暴不可能通过人类治理而消失。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每年初冬的封河期,黄河宁夏段水位大幅提高,易决堤成灾

9、。黄河河套地区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灌溉农田后汇入乌梁素海。图为黄河流域图和黄河流域图的局部放大图。材料二:黄河滩区是沉积黄河泥沙、滞蓄大洪水的重要区域,又是百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必需场所。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实施滩区居民迁建,是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当务之急。材料三: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近年布局了燃气、大数据、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持续优化“煤炭底色”,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1)分析黄河宁夏段初冬易出现决堤成灾的原因。(2)分析河套平原湿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作用。(3)分析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要原因。(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山西努力实现煤与非

10、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的意义。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置如图所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湿地被集中开垦为耕地,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该地的黑土侵蚀明显减轻。(1)说明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试从气候、植被等要素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3)分析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4)简述三江平原湿地黑土侵蚀减轻带来的环境效益。参考答案1C2B3D4C5A6A7B8B9C10A11D12C13C14D15B16D17A18(1)疏松裸露

11、的地表可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沙源。此次沙尘天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说明沙源地(蒙古国)3月中旬以前表土大量解冻、干旱缺水且疏松裸露,因此,与往年同期相比,沙源地(蒙古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受(锋面气旋的影响,沙源地(蒙古国)气流上升,地表沙尘随上升气流被卷入高空,在冷锋(偏北风)影响下,沙尘由西北向东南(由西向东)被输送到华北地区。(3)同意。沙尘暴的形成有其自然规律;人类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原生荒漠(提供的沙源);也无法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的运动和天气系统。反对。沙尘暴的发生与人类过度垦殖、放牧等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沙源地和影响区域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措施防风固沙,消除沙尘暴

12、及其危害。19(1)黄河宁夏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初冬气温下降,下游河水封冻而上游未封冻,冰坝阻塞水流,水位抬高。(2)黄河及灌渠提供灌溉水源、排水渠防止土地盐碱化、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退水。(3)洪灾风险大;难以建设基础设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或保护煤炭资源)。20(1)有夏汛、春汛与凌汛;由于地势低平,地表易积水,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季节性冻土分布,水体不易下渗,造成地表易积水。(2)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形成比较厚的腐殖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土壤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较多。(3)大规模的农业开垦活动破坏了三江平原湿地和天然植被,黑土缺乏湿地和天然植被的保护;春季升温快,融雪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且集中,地表受到雨水冲刷作用强,对黑土的侵蚀加大;秋、冬季节多大风,风力侵蚀严重。(4)(生物圈)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大气圈)大气的扬尘减轻,改善了空气质量;(水圈)水中泥沙含量减少,改善了水质;河流流量变得平稳,早涝灾害减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