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83821563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

2、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1)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2)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

3、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3)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3、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4、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5、。 (三)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四)拓展活动。 1、 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布料板书设计: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一、教学目标 了解塑料的优缺点。1.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的小标兵。3.二、教学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

6、布袋、塑料袋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 出示塑料杯、塑料袋,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用塑料做成的? (二)动手探究 1、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优缺点 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缺点。 2、 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分组总结塑料的优点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三)拓展延伸 1、塑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塑料的缺点。 塑料袋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

7、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

8、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_年的时间不降解。 而且,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 另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说感受。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用布袋购物,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增强人

9、们的环保意识等 4、金属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金属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等金属材料和打磨金属材料用到的砂纸 2.教师准备探究金属延展性用到的小铁锤和铁砧子,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

10、示铜、铁、铝等金属制品(钥匙、勺子、钉子、锅、易拉罐等)。 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学生观察并回答,学生能说出这些物品是用铁、铜、铝等材料制成。 4.教师指导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都是金属。 5.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7 6.学生举例,学生能回答出很多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门把手、暖气片、锅、勺子 7.导人新课: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观察金属的金属光泽。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但

11、是它们在空气中放久了容易生锈,我们看不到它们原来的面貌。我们要观察它们原来的样子,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观察金属表面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观察方法:用砂纸打磨金属可以帮我们看清金属的真面目。可以用砂纸打磨铜丝、铁丝、铝丝,然后观察它们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4)学生分组活动。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6)教师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2、观察金属的延展性。 (1)教师提出问题: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活动:在铁砧子上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 (3)学生观察高敲击后的现象:敲击后,铜丝,铁丝、铝丝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被碾成薄片而不

12、破裂。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5)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6)教师总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金属具有延展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金属材料的方法、发现等方而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课下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辨别家中的金属制品,继续探究生活中多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5、太阳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太阳的光和热。1.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太阳能够发热,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探究过程,能与同学讨论交流。 二、教学准备 石块、玻璃杯、铁片和太阳伞。

13、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由太阳的光和热引发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来认识太阳,同学们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 (二)动手探究 1.找证据证明太阳发光和发热的特点。 (1)发光的特点,学生们很快从直观体验中找出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的球体。特别强调学生在感受太阳的光时,要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2)课前让同学们分别摸一摸背阴处的墙和阳光下的墙,

14、谁来说一说感觉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背阴处的墙凉阳光下的墙热) 2.摸教室内石块、玻璃杯、铁片,再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再摸。 (三)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汇报: 用手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摸教室内的石块、玻璃杯、铁片的感觉,用手摸阳光下的石块、玻璃杯、铁片又有什么感觉?) 3.师生总结: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 (四)拓展延伸 1.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什么?(事先准备防晒品,引导学生把准备的防晒品写一写或画一画。) 2.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回家

15、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的家人。 6、太阳和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二、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 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