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8380240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提问,1.化学的定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定义: 3.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5.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炼丹炉,长生不老,黄金,图1-7中国古代炼丹设备,西方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1747年),图1-8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药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现象分析,实验操作,反思与评价,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2、,【提出问题】,【实验探究】,1. 点燃前,颜色,形状,气味,状态,硬度,是否溶于水,密度,白色,圆柱形,固体,有气味,质地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 燃着时,(1)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观察火焰的层次和明暗度及探究各层的温度的高低。,火柴,2. 燃着时,温度最高,温度最低,外焰,明亮,内焰,不明亮,温度较低,焰心,暗淡,先变黑,略黑,基本不黑,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内壁上的现象。,现象:(1)烧杯内壁有水雾;,(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3. 探究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

3、什么物质?,4. 熄灭后,(1)熄灭蜡烛观察现象,冒白烟,(2)用燃着的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白烟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结论:白烟有可燃性,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圆柱形 白色固体 有气味 质地软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发黄光,发热 冒黑烟 火焰分三层 外焰最亮,温度最高 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小结,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分别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烧杯

4、内壁有水珠生成,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结,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点燃,练习题,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及对燃烧产物的探究,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燃烧时发光、放热。,B、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C、外焰的温度最高,D、蜡烛先熔化再燃烧,E、熄灭时蜡烛冒白雾,2、下列不属于化学学习的特点的是( ),A、关注物质的性质,B、关注物质的变化,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D、关注物质的运动方向,E,D,3、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状态,B、用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

5、、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再在上方放一块玻璃片,观察现象,4、将蜡烛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_,说明_;取下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_,说明_。,B,6、如何证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既有二氧化碳也有水?,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若烧杯壁上有水雾,则证明有水生成。再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

6、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B,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思考:呼吸是生命的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有关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下述实验中石灰水越浑浊,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

7、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步骤1,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和两瓶空气,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少,步骤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多,步骤4,取两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现象:放在空气中的

8、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想一想: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哪些初步结论?,【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比空气中多,而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实验完毕填写探究报告,练习:,1、要采集室内空气样本,你有什么采集方法?,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提出问题】逸出的可能是什么气体呢?,【猜想假设】_,【设计实验】_,【现象与结论】现象_,结论_,可能是二氧化碳,将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逸出气体是二氧化碳,在室外将集气瓶内装满

9、水,到室内将瓶内水倒出并盖上玻璃片。,3、有同学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4、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_,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水面正放在桌上,5、某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一瓶空气、一瓶呼出气体中,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否相同?,C,6、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的则该瓶气体是氧气,若木条燃烧情况基本不变则该瓶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