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

上传人:知进****失 文档编号:183720941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摘 要:嘉陵江上这首艺术歌曲具有深深的爱国情怀,受到声乐爱好者们的热爱。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饱受战乱,流离失所的悲痛情感。这首作品在音乐艺术上与革命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简单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与词曲作者的创作环境。重点分析了这首歌曲的曲式特征以及在演唱时的技巧处理。一方面把嘉陵江上的曲式结合谱例作出全面的分析,表现出歌曲原有的韵律;另一方面研究歌曲演唱时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音色、气息、情绪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分析,充分挖掘嘉陵江上在演唱时所存在的特征与技巧。通过这些阐述,将文章升华到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时代观念上。关

2、键词:嘉陵江上;创作特点;演唱处理;爱好和平1 歌曲的词曲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1.1 词曲作者的写作背景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独唱曲目。1939年在重庆教书的端木蕻良每天傍晚沿着嘉陵江岸边散步,见江水之悠悠勾起内心的思想之情。于是便有了那脍炙人口的歌词:“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从开始的对于流亡的苦难到后面对于家仇国恨的丢失家园的愤慨全都注入这篇散文诗嘉陵江上之中。时年,早已参加革命的贺绿汀被这篇散文诗深深打动。他想要为这首诗作曲,在此之前他早已接触了大众革命,创作已变得成熟。对于嘉陵江上他做了很多尝试都被他自己否决了。最后,他一个人前往长

3、江边上反复的朗诵,反复的摸索。最终推敲出了这首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成就了嘉陵江上这篇不朽的传世乐章。1.2 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自“九一八事变”后,祖国遭到了大肆的入侵,致使很多同胞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对于日军的蛮横,国人深恶痛绝。1939年嘉陵江上问世后,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抗日战场中。在当时的国内人们奋起反抗,正如所歌:“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2 嘉陵江上的音乐分析 歌曲嘉陵江上是介于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一种演唱形式。因此,使得旋律更加易于传唱,节奏偏向自由而非方整。以此增添了戏剧色彩,突出艺术感。此首艺术歌曲是3

4、/4拍,全曲是主副歌形式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共61小结,共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前奏的引子部分,共8小节(1-8);第二部分为A乐段,共34小节(9-42);第三部分为B乐段,共19小节(43-61)如图所示:图1曲式分析图示2.1 前奏部分的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在b小调上展开陈述,主要是通过变化音下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用变化音的好处是可以体现出当时离乱、动荡的社会大环境,在情绪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在前奏的最后一小节处开放了属和弦,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在和声上为第一乐段做准备。图2嘉陵江上前奏图示2.2 A乐段部分的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同样在b小调上陈述并且运用了宣叙调进行。此乐段分为四个不完

5、全对称的乐句和一个仅3小节的连接构成。a乐句的前半部分运用有力的同音反复的旋律,伴随着宣叙式表达出作者的愤恨情绪。之后出现了一个向上的六度,这个大跳仿佛是唤醒人们奋起反抗的号角。其中间的一个升A,点明了b和声小调的主题特征;后半部分出现了三连音,虽然音乐的旋律走势颇为平缓,大致在小字一组g上,但三连音的不稳定依然给人带来音乐中的急促与激动。再往后一个短暂的休止,紧接着一个级进,表现作者对丧失家园、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图3嘉陵江上A乐段a乐句b乐句运用了较多的三连音,整体旋律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进入高音区。既是歌词中:“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故地重见的心境对比,也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情绪的对比。图

6、4嘉陵江上A乐段b乐句c乐句是典型的西方宣叙调的创作手法,出现了较多的同音反复。表现出作者的痛心与愤恨。歌词“我已失去一切欢笑和梦想”中,“我已”是弱起节奏,使音乐语言更加自然、口语化。让音乐更加情景化,为音乐增添戏剧色彩。图5嘉陵江上A乐段c乐句d乐句的一开始,旋律相较之前突然走低。音乐情绪也随之变得低沉。在这松紧有致的节奏中,旋律从突如而来的低音区发展至高音区。把作者心底的痛苦与难受表达到极致。该乐段最后结束在D7-T上,完美的结束在主和弦上,也完美的结束了A乐段。图6嘉陵江上A乐段d乐句连接段是A乐段结束后的三个小节,主要是为了转换调性,为B乐段做出铺垫。通过降E音的重属导和旋的连接,把

7、b小调转入到了近关系的e小调上。通过A乐段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以叙述为主,乐曲的旋律与歌词时而高涨,时而低沉。通过A乐段的分析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徘徊在嘉陵江岸边失去家园的中国同胞,时而大声控诉,时而低声难过。对着嘉陵江把自己遭遇与内心的愤恨全部倾诉出来。2.3 B乐段部分的音乐分析B乐段的开始分为3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是A乐段连接部分所做出的调性转换:从b小调转入的近关系小调e小调,整个B乐段的感情色彩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奋起的斗志。e乐句的开始由于词作者的情感升华,从开始的悲痛转为现在的昂扬。随之而来的也是曲作者的情感变化,本乐句一开始由弱起先行切入,而切分节奏中的强拍更像是一种斗志的燃烧。出现的

8、同音反复更像是时刻提醒自己,信念不能丢失。图7嘉陵江上B乐段e乐句f乐句与上一乐句互为递进关系,此乐句中的两句歌词“我必须回去”。虽然第二句是第一句歌词上的重复。但音乐上,第二句比第一句高出一个八度,在这种高音区上的呐喊,更像是作者斗志昂扬,心中奋起之火的燃烧。图8嘉陵江上B乐段f乐句g乐句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由一开始的重复音小字一组的f上行至小字一组的b,紧接着又从小字一组的b上行至小字二组的f。从旋律而言,旋律的不断更迭给全曲送上了高潮的同时,而不缺乏自身的戏剧色彩和抒情效果。从歌词而言,上升了全曲的情感价值,从一开始的悲愤,最终坚定奋起反抗的决心。突出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图

9、9嘉陵江上B乐段g乐句3 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与处理3.1 音色、气息以及旋律把握的运用技巧我们都知道,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要先了解歌曲的旋律、内容、特征等等。因为我们只有知道这些才能在唱腔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音色与气息的使用上做出相应的设计。嘉陵江上是一首男声独唱曲,音色是这首曲目的情感基调,在这一方面演唱者需要具有雄厚的音色以表现坚决奋起的勇气。同时也只有深沉、强劲的音乐色彩才能更加贴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悲伤、痛恨以及反抗的坚定信念。演唱者把控好音色的表达,可以将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完美的呈现给观众。愤怒、憎恨的高涨情绪决定了我们演唱时需要具备饱满稳定的气息。因为歌曲本身每一句的演

10、唱都相对较长,所以演唱者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气息运用,不能因此而导致气息不够,更不能在歌曲演唱中随意换气,这是声乐演唱的大忌。在表演该作品时,在保证情感输出的同时还要注重演唱的自然性。语句之间的换气,大多都是在吸气,要是不能保证满足够的气息,在演唱时难免会造成演唱不连贯,甚至会出现断气的尴尬境地,更别说完美的表达情感了。例如歌曲第一句:“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中,不能因为“天”字唱三拍而使劲控制呼气,这样就会让气息很僵硬,观众听了会很不舒服。因此吸气要做到饱满、自然、平稳而不刻意。3.2 节奏变换与强弱对比的处理技巧一首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表达歌曲情感极其重要的工具。嘉陵江上这首歌曲的力度与

11、速度灵活多变,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每一句演唱之前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以表现歌曲的戏剧性和层次感。在演唱时,可以把全曲作为两个部分演唱,前半部分主要通过低沉的旋律以及稍慢的速度处理以达到悲伤,愤恨之情。而后半部分,演唱时可以提高力度以表现出斗志昂扬的激动感,运用更加坚定的声音让歌曲极其富有张力的推向高潮。前后的演唱可形成对比,增强了歌曲表现力的同时还增添了本身的观赏性。例如:“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这一句,就应当逐渐加快速度与力度,通过强弱、起伏达到声音与技巧的共鸣。节奏变换与强弱的对比是歌曲情感的基础。虽然情绪在歌曲速度中相互融合,但力度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力度和速度的共同保持才能让情

12、感更好的发挥,想要烘托歌曲气氛,渲染歌曲艺术色彩,就必须把力度和速度相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4 歌曲演唱过程中注意事项4.1 节拍、节奏特征 嘉陵江上的整首曲子以3/4拍的形式进行。突出强拍为主旋律,强弱结合,起到了与抑扬顿挫的歌词相辅相成的作用。嘉陵江上歌曲中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比如三连音、休止符等节奏型的运用都恰到好处。4.1.1 三连音节奏三连音在原本的声乐演唱中是起到打破原有节奏的作用,让歌曲给人一种“错位”感。从而增强歌曲带给人的情感色彩,也使歌曲变得富有发展空间。全曲在多处都出现了这种节奏型,但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又富有不同的含义。在A乐段中,大多以同音重复进行。在演唱时也应

13、该按照这一乐段的情感基调来完成。A乐段大多是介绍家园沦丧的悲伤,那么此时出现的三连音“失去了”、“如今我”等都是为了打破原有律动,让旋律更加贴合歌词的朗诵感。以衬托出这一乐段所表达的低沉情绪。在这一乐段中,演唱三连音时要保持三个音音量的相同,因音乐结构的安排,也要把它做弱音演唱。一方面是为了表现痛心、悲伤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为了给下一乐段做出铺垫,为高潮的激动、愤怒积攒情绪。而此乐段里还有一些递进的三连音,如“徘徊在”、“呜咽的”。虽旋律走向为上行,但一样不用做渐强的处理,它是为了与上面乐句形成层次感,使演唱更加富有旋律的起伏。因此与前面的三连音做一样的处理即可,在速度上可以稍慢一些,以加深悲伤

14、的情绪。B乐段的三连音大多是以一种递进的形式。这一段中的情感背景是收复家乡的坚定信念。所以这里的三连音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推进以及情绪上的逐步推动,因此在旋律上要稍快,音量上要推动着情绪。以三连音为基础,演唱时一句比一句更加富有张力,情绪也越来越高涨,最终把旋律推向高潮。4.1.2 休止符在声乐的演唱中,代表音高,组成旋律的音符固然重要,但是休止也是音乐写作中不能缺少的符号。音符和休止符同样重要,二者在音乐中相互体现,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组成好听的旋律。嘉陵江上中的有很多休止符的运用为歌曲增彩。对于休止符的演唱,一方面将旋律和歌词相互契合下都推动着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乐曲中作一个稍稍的停顿

15、更加突出了音乐语言上的情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规划了歌曲中重音的表达。真正的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4.2 把握歌曲的真情实感一首歌曲的灵魂便是情感的表露,如果演唱歌曲失掉了情感那会让作品变得空洞乏味,难以打动人。想要把握住歌曲中的真情实感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在演唱歌曲前要对歌曲尽可能的了解,只有知道了歌曲的历史背景、归属情感甚至是作者的创作灵感等等,才能更好地摸索如何表达。另一方面,需要演唱者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对自己的声音与唱法做出设计,除此之外还要深入研究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等等。只有对一切的技术掌握到位才能谈表达歌曲的情感魅力。嘉陵江上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不

16、是一成不变的。从歌曲开始演唱的第一个字起就要有爆发的感觉,突出悲愤的情感基调。“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在演唱“打”和“失去”这样的字眼时, 需要有饱满洪亮的声音,才能更好的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哀痛。一直到后面的“我必须回去”,在此期间是情感的不断强烈。从怨愤到慷慨,这之间的转变需要演唱者对自己情绪运用收放自如,这一点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做到的。5 嘉陵江上的影响与意义嘉临江上这首音乐作品能够一直传唱至今,一方面是离不开词曲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另一方面它记载着时代的烙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深深打动着中国同胞的心。因此,这首歌曲不仅在艺术舞台上散发光彩。在我们心中也一样有着深远的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