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15478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A4种B5种C6种D7种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

2、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4、“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ANa2O BNaCl CNaH DNaClO35、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

3、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7、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O2BCO2CN2DNe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9、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10、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Y、Z

4、 BX、Z、Y CY、Z、X DZ、Y、X11、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等于16mlB大于16mlC小于16mlD不能确定1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13、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

5、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D若甲为 10 g、乙为 20 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 g15、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17、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

6、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AH2、CO、CO2 BN2、O2、CO2CH2、CH4、CO DH2、CH4、CO21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20、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B2:1C4:1D5:1

7、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化学式)。(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_,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2、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1)请把下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基本反应类型为_。3、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

8、的化学性质 _ 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 _ 发生了变化。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活动。(1)在实验A中,氢氧化钙溶液使紫色石蕊变_色。(2)在实验B的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烧杯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得出的结论是_(写一条即可)。(3)在实验C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要使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你选择的物质是_(填序号)。ABaCl2 BHCl CBa(NO3)

9、2 DMgCl2(4)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2、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1)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序号)。(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2、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10、_;(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写最简比);(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C3、B4、B5、C6、C7、C8、C9、B10、B11、C12、A13、C14、D15、B16、C17、C18、B19、C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H2 温室效应 2、 2CH4+O22CH3OH 化合反应 3、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甲 发生了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蓝 红色消失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生成蓝色沉淀 AC 气球变大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装置中压强减小 2、BD;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56 (2)262、(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3)=46;(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 =4.8g。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