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67691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一二单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买 文 具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难点: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创新与反思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吗?今天刚开学,我们去买些学习用品,好吗?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之间检查核对,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4、介绍什么是小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

2、(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数点) 创新与反思5、小组讨论:售货员叔叔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3.50 元写成了 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 三、拓展应用1、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数学书 语文书7.40 元7 元 4 角2、写一写,读一读。元 角 分 元元 角 分 元 元 角 分 元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教学重点: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教学难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发展数感。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创新与反思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超市买文具认识了小数。可是发现同种商品有很多种类,价钱也不同,到底买哪一种呢?对了,要“货比三家” 。二、探索新知: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 创新与反思牌上的文具价格。2、独立思考“去哪个文具点买铅笔盒便宜”这个问题。3、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4、个小组推选代表与全班交流。5、根据情境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新的数学问题。6、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三、拓展应用1、在里填上“” “”或“” 。1. 25 元2.4 元 0.48 元1.3 元 0. 05 元

4、0.50 元 3.06 元3.60 元6.00 元6.0 元 4.59 元4.58 元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毛巾 3.82 元牙刷 2.50 元牙膏 4.35 元创新与反思毛巾 4.05 元牙刷 2.62 元牙膏 4.52 元毛巾 4.10 元牙刷 2.55 元牙膏 3.85 元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买 书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

5、过程。教学难点: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创新与反思同学们,我们通过去超市买文具,已经会“货比三家” ,知道买哪种更便宜。可是今天我们买的东西不是只买一个而是很多个,你们愿意帮老师算算价钱吗?二、探索新知:1、在学习新课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 元,还剩下 53 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创新与反思2、独立思考“去哪个文具点买铅笔盒便宜”这个问题。3、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学生独立列式)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儿童故事

6、 ,花了3.2 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 ,花了 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3.2 11.5?)4、还可以怎样列式?(11.5 3.2?)5、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式。(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小组交流。(2)看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3)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6、全班交流。7、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

7、创新与反思为什么呢?三、拓展应用1、2、(1)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0.11.3 1.1(2)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3)三种杯各买一个,30 元够吗?(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寄 书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教学难点: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

8、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创新与反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小数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创新与反思2、根据主题图独立列出算式。3、与同伴讨论解决估算问题:(1)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2)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3)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成果。5、学生独立选择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6、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结果的差距。7、议一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三、拓展应用1、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

9、有 40 元钱,够吗?2、1.83.5 6.15.8 13.510 20.530.8 创新与反思52.3 15.34.4 8.36.7 5.910.83、(1)饼干和瓜子一共多少元?(2)果冻比薯片贵多少元?(3)小青有 5 元钱,课题买什么?还剩多少钱?(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

10、称现象。教学难点: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彩色图片,彩色卡片,衣服和瓶子的图片。教学设计: 创新与反思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看画片上画的是什么?(天安门、蝴蝶、蜻蜓、树叶)师:你们看这些图形漂亮吗?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创新与反思二、引导探索1、剪一剪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只画了一半,如果它的另一半玉它完全相同,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瓶子)这个呢?(衣服)请你设法把这个瓶子剪下来。(操作时,有的学生画出瓶子的另一半,再沿着外轮廓剪下来,但还是不太像瓶子

11、;有的学生先对折,再沿着外轮廓剪,打开后,就是一个瓶子。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剪的,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衣服剪下来。师:刚才你们剪瓶子、衣服时,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队长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图片,天安门、蝴 创新与反思蝶、蜻蜓、树叶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判断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用电脑演示,加以验证。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轴对称图形,现在你们想

12、不想自己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用彩纸剪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全体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三、拓展应用。 1、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请你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对称轴。2、每个小组的纸袋里都有一组图形,请你们先认一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把不是的挑出来。(见下图)镜子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想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镜面对称想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空间观念。教学用具:彩色图片,彩色卡片,幻灯、镜子。教学设计: 创新与反思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在照镜子时都看到了什么?其实在照镜子时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二、引导探索1、学生独立观察给出的半个图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3、小组讨论。4、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操作,并讨论 创新与反思得出结论。(1)(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三、探索新知。1、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镜子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仍能看到 创新与反思图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